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8 Datenschutz Kritik
2008年8月20日儘管難以置信,但的確是事實:在德國,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花不多的錢在網路上買到他人的個人數據。德國消費者聯合會主席畢棱在一個新聞發布會出示了有力的證據:該聯合會從網路上獲得了整整兩個CD和一個DVD的私人數據。畢棱說:"我們僅僅花了850歐元就在兩天內得到了六百萬公民的個人數據,其中四百萬還包括有銀行帳號。"
目前,人們在德國輕易地用非法手段獲取到個人數據。數據保護人士畢棱稱,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交易"。德國刑事偵察局副局長卡斯騰森根據多年的經驗得出結論,僅德國一國難以阻止這種非法交易的進行:"不僅德國,外國也一樣儲存數據,比如東歐或者南美國家。就是說,這種交易具有國際性。"
德國數據保護專員沙爾指出,只有各國聯手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沙爾是聯邦議會指定的數據保護官員。他的主要職能是為德國的政府機構及訊息企業在數據保護方面出謀劃策。對安全檢查的監控和執行也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
沙爾每兩年要向聯邦議會提供有關數據保護及訊息自由方面的工作報告。在過去的幾年中,沙爾儘管不斷提醒議會加強數據保護工作,但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最新的數據保護醜聞使聯盟黨及社民黨的一些政治家有所醒悟。為了掌控數據濫用的犯罪行為,他們也認為要嚴格數據保護法規,加大懲罰犯罪的力度。沙爾批評說,根據目前的法律,個人數據可以不經本人同意便用於廣告目的,比如定閱雜誌等:"雖然在這種情況下提供的數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至少提供了當事人姓名,出生年份及職業的訊息。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通過這些數據追蹤到當事人更加詳盡的訊息,比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銀行帳號,健康狀況甚至薪水收入等等。"
因此數據保護專員沙爾和聯邦刑偵局副局長卡斯騰森都要求實行數據使用標明義務。卡斯騰森說:"所有帶有經濟目的使用個人數據的人或機構必須進行登記,說明他們從哪裡獲得的數據,又將數據傳給了誰。我認為,這種方法很可能為防止濫用數據做出一定的貢獻。"
聯邦數據保護專員沙爾和德國消費者聯合會主席畢棱強調指出,消費者也能為個人數據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即不要隨便將個人數據提供給第三者,比如參與博彩或者參加商品打折活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