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推出多語種移民入門手冊
2004年2月17日聯邦移民和融合機構的官員馬裡路易茲.貝克認為,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在德國生活的移民往往很難及時準確地獲得和自身緊密相關的訊息。
貝克說:「我們雖然有許多各個語種的導游書,但是卻沒有任何一目瞭然的給移民的訊息。事實上,我們早就成為了移民國,可是卻鮮有任何相應的舉措。好在去年我們總算是大大前進了一步。現在我們也逐漸明白了,作為一個移民國,不僅僅意味著要關注來自於移民的融入社會的強烈願望,還應該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社會,究竟我們該怎麼來塑造我們的社會和我們所提供的東西?」
這本小冊子可以大大方便移民的生活。移民專員說,這個小冊子將先印8萬冊,然後由各個城市的政府機構,外國人局,咨詢處和協會免費發放。這些小冊子都是雙語版本的,文章使用的是德語和在德國主要移民群體使用的語言,有英語,法語,土耳其語,俄語和西班牙語。
貝克:「這本書可稱為德國這個產品的使用說明,它用了220頁的篇幅介紹了德國的國家和人民,政治和法律,就業和社會保障的相關訊息,還有詳盡的日常生活問題,比如購物,住房,交通,理財,健身和休閒。」
當然這本手冊也涉及到了不少有關移民的嚴肅話題,比如居民登記機構、外國人法和醫療保險的意義,還有宗教節日,紀念日等的介紹。
本特.克諾普弗屬於移民專員們的編輯班子。他確信,對於某些移民而言,日常生活問題是他們來到德國最初的障礙。
克諾普弗:「這從購物就開始了,比如使用秤的藝術。是以『個』計量還是用『公斤』來計量呢?而且之後機器裡頭還會吐出來一張奇怪的小紙條。還有使用購物車的時候,為什麼得先在購物車上插入一枚小硬幣,這錢我還收得回來嗎?還有飲料罐抵押金,垃圾要分類,等等。」
本特.克諾普弗說,除此以外,比如廉價的購物機會,宗教上認為乾淨的食物,甚至於依據伊斯蘭宗教要求而製造的所謂『黑拉爾』產品,在這本手冊上也給出了購買指南。
然而據本特.克諾普弗的經驗,其實移民還有不少其他的問題,這些對在德國土生土長的人而言似乎是難以想像的。
貝克:「當然,冊子裡還能找到好些非常實用的訊息,比如那些縮寫都像征著什麼呢?『TueV』是什麼意思,『A』又是什麼意思呢?(『A』是藥店的標誌)『ASU』又代表什麼呢,是廢氣排放測試嗎?而『GEZ』又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呢?原來,因為我不知道,沒有向GEZ登記註册我的收音機或者電視機,就成了黑聽眾了。」
同時,手冊還介紹了在德國人際交往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德國人特別強調赴約的守時。而德國的飲食也在手冊上佔有一席之地。人們可以從手冊上瞭解到,法蘭克福小香腸,綠色捲心菜,家庭風味的短麵條和煎肉餅都是德國的特色風味。
(沙彬娜.瑞普格 / 文卿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