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兩家公司涉嫌向巴基斯坦提供核技術
2004年2月19日在第一樁案子中涉及的是提供Alpha-Gamma-光譜測量儀系統以及校正源。雖然德國聯邦出口監測局早在2002年底就明文規定禁止這類產品的出口,這家公司的經理還是想盡辦法,企圖將校正源賣到國外。但這項生意最後沒有成行。
去年11月,這家公司向伊斯蘭堡的一家企業提供Alpha-Gamma-光譜儀的生意終於成交。按照目前檢察署調查的結果,德方供貨公司在供貨單上填寫的數據資料是「不真實」的。這樣做,是為了騙取審查部門的批准。
名義上,德國公司提供產品的接受單位是巴基斯坦一家醫療衞生機構。然而,據調查這家位於伊斯蘭堡的機構卻是Khan-實驗室的中介,而Khan-實驗室則是參與巴基斯坦核武器研發的主力干將。自1998年以來巴基斯坦就擁有了可以發射的原子彈。
前不久,有「巴基斯坦原子彈之父」美譽的Abdul Qadir Khan公開承認,他們也從其它國家獲取到了核技術。此言既出,國際原子能偵訊人員便開始追蹤巴基斯坦核研究的各類渠道脈絡,比如,從一份利比亞交出的文件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同利比亞在核研究方面有著某些聯繫。
德國公司同巴基斯坦方面的非法交易大約價值為10萬歐元。本周一,調查警方搜查了有嫌公司,沒收了嫌疑資料。對以上德國公司經理的逮捕令在下達後又有條件撤銷了。
德國提供的器械都是所謂的「兩用」儀器,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只能為製造原子彈服務。校正源便是醫學科研中經常用到的。然而,這些儀器按照德國法律需有關部門批准後才能出口國外。德國的一名高級檢察官說,有線索顯示德國科技在巴基斯坦原子計劃中得到了運用。
上述所說都是文章開始時提到的第一樁案子。
第二樁案子涉及的是大宗出口石墨生意。據稱,一家位於德國的巴基斯坦公司不顧有關部門的明確警告,向巴基斯坦出口石墨,但沒有成功。阻止這樁生意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境內的購買商涉嫌為其政府的核武計劃收購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