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該是向香港邁進一步的時候
2009年3月4日在象徵著財富和繁榮的杜塞道夫市的國王大道上,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商店門庭若市,這裡沒有人會感到,眼下德國的一些老牌工業正面臨著經濟拮據或企業倒閉的危險。香港特區投資推廣署與來自德國近十家媒體舉行的記者見面會,就在這條大道上的一家五星級賓館舉行。見面會的目地是為將要在柏林開設的香港特區政府柏林辦事處進行海外推介。這也是1997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經貿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駐柏林經貿辦主任黃繼兒先生一開始就向德國媒體表示,香港和德國政府一樣希望幫助雙方企業在經濟蕭條時期能很快度過難關,他說:「香港政府因為金融危機的問題推出了三個時間段的政策。在長期政策中我們有十大基礎設施的計劃。比如:鋪設鏈接香港和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高速鐵路,建立長達29公里的珠澳港大橋,另外還要在香港建起佔地為45公頃的文化娛樂中心,以及舊機場改造等工程。香港政府希望2009年這一年可以為香港創造6.5萬個工作崗位。」
當然,香港特區政府除了要為港人解決就業問題之外,針對外國企業,特別是德國這一香港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也介紹了一些實際的合作項目。香港柏林投資推廣署負責人吳國才介紹說,在接觸到的一些德國企業中,有些公司正希望趁著經濟海嘯尋找到香港發展的機會,他說:「香港有很多不同的機會,如果企業明白,他怎樣可以利用香港這個平台去發展。比如說:我說到的環保、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機會。而且很多企業都感到現在是一個可以去投資,可以去瞭解香港的最佳時機。」
過去十年,香港75%的基礎設施建設由國外企業競標完成,總項目額達到780億美元。2008年香港與德國的貿易總額為150億歐元,比2007年增長了14%。同年,德國出口到香港的商品總額價值為50億歐元。
推廣署柏林經貿辦主任黃繼兒在見面會借用了一句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我們準備好了"。他介紹說,目前香港已有550家德資企業。在香港地皮貴、人工貴的情況下,吸引外資的最根本保障是香港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
黃繼兒談到:「有很多投資者,當他們想到這個地方投資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他們的權益能不能收到保護。比如說:在出現任何事情以後,他們能不能通過當地法律得到應有的權利保護。包括:人權、商業行為權利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律師出身的黃繼兒先生在回答德國媒體提問時強調,過去幾年到香港發展的德國企業越來越看重香港有效、自由的法律秩序。對於德國企業來說,現在該是向香港邁進一步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