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姆克呼籲歐洲融入土耳其
2005年10月24日帕姆克說, 歐洲和德國的一些政客們利用今年10月開始的土耳其入盟談判,大造聲勢,攻擊土耳其。「如德國今年大選期間,一些政客以土耳其和土耳其人為代價進行的宣傳,其方式合形式同土耳其國內政客將土耳其同西方和歐洲對立起來是同樣的危險。」一旦歐洲產生了一種反土耳其情緒,那就不可避免地在土耳其國內引發出反歐洲的民族主義情緒。土耳其應該在歐洲擁有一席之地,如果歐洲仍然還是由啟蒙、平等以及民主精神主導的歐洲。帕姆克強調說,歐洲不是由基督教來定義的,而是由多姿多彩的個人主義。我不能想像一個不夢想歐洲的土耳其,同樣,我無法相信有一個拋棄了土耳其的歐洲。「等待和期盼的過程,放棄諾言的日子,應該永遠成為過去。」帕姆克的答謝演說獲得陣陣掌聲。
正是這個帕姆克,今年12月在他的家鄉將因「褻瀆土耳其」的指控出庭接受審理。2005年2月,帕姆克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談到1915-16年間鄂圖曼帝國屠殺100萬亞美尼亞人以及土耳其政府殺害30000庫爾德人的事件。在法蘭克福接受和平獎時,帕姆克說,他將堅持以上說法,決不向強勢妥協。
德國書商協會呼籲土耳其有關方面,停止對帕姆克的審理。「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書商協會主席朔爾曼(Dieter Schormann)說道。歐盟負責擴展的委員雷恩(Olli Rehn)說,帕姆克案件是一次嚴肅事件,不僅對土耳其而言,同時也是針對歐洲開放型的社會言論而言。
帕姆克的代表作品「白色的城堡」、「紅色是我的名字」和「雪」已被譯成34種文字。這些文學作品中,帕姆克總是以土耳其和伊斯坦堡为背景題材,敘述人的命運,講述他們的故事。帕姆克出生於跨越兩大洲的城市伊斯坦堡市,家境相當富裕。從小帕姆克就夢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大學期間曾專修建築專業。23歲那年,帕姆克決定將一生獻給小說創作,此後,勤於寫作,矢志不渝。1999年,帕姆克拒絕了總統授予的「國家藝術家」稱號,由此表明不被政治收買,不做政治附庸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