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普丁會晤前瞻:美俄關係弛中有張
2005年2月23日這是布希再度當選總統後與普丁的首次會晤,雙方將強調兩國的友好關係,但這只不過是個表面現象,實際上雙邊關係目前停滯不前。雙方的會晤為什麼會選在斯洛伐克共和國?安全原因可能扮演了一個角色,那裡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布希總統甚至敢於在他下榻的飯店前的中心廣場上發表講話,但更重要的是,斯洛伐克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執政聯盟過去數年已成為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可靠夥伴。
政治學學者薩莫森說:「在跨大西洋分歧中斯洛伐克至少從2003年起更看好美國,因此它與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國一起站在美國一邊。斯洛伐克可以稱得上是忠心耿耿,因為它不僅在口頭上強調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性,同時也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向阿富汗和伊拉克派兵。」
普丁和布希都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普丁去年11月祝賀布希再度當選時稱,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關係過去4年得到了改善。布希也在布拉迪斯拉法會晤之前將普丁稱為朋友。但在友誼和外交方面的友好表示之外人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景象,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處於停滯狀態,即使還稱不上存在潛在的危機。
兩國的政治精英們均對對方感到失望。更有甚者,他們相互間充滿不信任,並且懷疑對方心懷敵意。
俄羅斯與美國之間存在許多有爭議的議題。美國外交界的精英們認為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正走在朝向獨裁統治的路上,並懷有新帝國主義的野心。在尤科斯事件的處理上缺乏法制國家的原則、車臣衝突、對媒體的壓制、取消省長選舉以及權力高度集中在俄羅斯總統手中等等做法招致了美國的批評,認為俄羅斯過去4年離民主越來越遠了,美國國務卿賴斯甚至公開批評俄羅斯民主出現倒退。
華盛頓對俄羅斯插手烏克蘭總統選舉以及與敘利亞、白俄羅斯和伊朗保持良好關係表示擔憂。華盛頓認為這些國家是專制統治的前哨。此外華盛頓不能忘記的是,俄羅斯反對美國在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在反恐鬥爭中,俄羅斯從未真正成為華盛頓的盟友。
另一方面,莫斯科眼裡的俄美關係也未見得好多少。俄羅斯政治家,如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認為美國人在民主問題上的說教沒有必要並對之加以駁斥。俄羅斯外交官稱,西方國家在民主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普丁及其領導團隊強調,他們執行的政策體現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只有執行這樣的政策才使俄羅斯的穩定成為可能,並為經濟發展創造先決條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俄羅斯在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下被分裂。而美國的目標則是將俄羅斯在獨聯體國家的所謂合法勢力趕出去。
因此,布希總統在布拉迪斯拉法與普丁會晤時可能將特別強調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而普丁則將以國家利益和安全為由作出回應。但雙邊關係顯然不會陷入公開危機,同時也不會出現新的對話。
俄羅斯不再擁有冷戰期間的霸主地位,而只是一個強國,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對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問題的關注不會在布希的第二任期內佔據優先地位,布希首先要考慮的是反恐戰爭、伊拉克的和平與重建以及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鑑於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以及對北韓關係方面扮演的角色,克里姆林宮能夠對布希的訴求作出有限的貢獻。因此可以預見,普丁將聽到布希友好的聲音。(舒欣)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