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制裁令對國際刑事法院有何影響?
2025年2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四(2月6日)簽署了一項制裁國際刑事法院(ICC)的行政命令,但尚未公開被制裁人員的名單。
去年年底,國際刑事法院在經過數月調查後,以涉嫌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前國防部長加蘭特發出逮捕令,並對幾名已確認死亡的哈馬斯領導人作出類似指控。
周四晚間,川普指責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是「非法且毫無根據的行為」,並稱該裁決針對的是美國及其親密盟友以色列。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德國等國的討論,他們需要考慮是否會在納坦雅胡入境時執行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本身沒有強制執行權,完全依賴其成員國執行逮捕命令。
川普警告稱,國際刑事法院相關人員將承擔「具體且嚴重的後果」。照該行政命令,美國將對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公民或以色列等美國盟友的公民進行調查的工作人員及其家人實施財務和旅行方面的制裁,包括凍結被制裁者在美國的任何資產,並禁止他們及其家人訪問美國。
「這些人進入我們的國家,將損害美國的利益。」川普表示,但未提供具體證據。
79國聯合聲明譴責川普制裁ICC
數小時之內,包括法國、德國、墨西哥和南非在內的79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的這一制裁決定。
「這些措施將增加最嚴重犯罪行為免受懲罰的風險,並可能破壞國際法治,而這對於全球秩序和安全至關重要。」聯合聲明寫道。
聲明還說:「此外,制裁可能危及敏感訊息的機密性,並威脅相關人員的安全,包括受害者、證人以及法庭官員,其中許多人是我們的國民。」
匈牙利是少數支持川普决定的國家之一。匈牙利外長彼得‧西亞爾托(Peter Szijjarto)在社群網站上發文稱,川普的決定「完全可以理解」,「國際刑事法院近年來已經淪為一個有偏見的政治工具,損害了整個國際司法體系的信譽。」
制裁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影響
國際刑事法院表示,將繼續獨立履行職責,不受外界干擾。在一份簡短聲明中,國際刑事法院譴責川普试圖「損害法院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法院強調,將繼續為「全球數百萬無辜受害者伸張正義,帶去希望」。
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法專家馬克‧克蘭伯格(Mark Klamberg)認為,川普的行政命令可能會帶來更廣泛的影響,因為它可能適用於所有與國際刑事法院合作的人。
「這項命令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並可能引發對國際刑事法院合作的普遍恐懼。」克蘭伯格表示。他同時也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
雖然美國並未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羅馬規約》,但在一些案件的調查中,國際刑事法院仍依賴美國提供訊息。
美國的制裁可能會讓國際刑事法院官員更加謹慎。事實上,這種謹慎已經存在。例如,國際刑事法院的預審法官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對納坦雅胡和已確認死亡的哈馬斯領導人穆罕默德‧戴夫(Mohammad Deif)發出逮捕令。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也在周五警告,川普的制裁可能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造成「寒蟬效應」。
「國際刑事法院是最後的司法手段,只有當國家當局無法或不願進行真正的法律程序時才會介入。」人權觀察國際司法事務主任莉茲‧埃文森(Liz Evenson)表示,並敦促國際刑事法院的125個成員國予以支持。
川普的真正擔憂是什麼?
川普與國際刑事法院的矛盾早在以色列戰爭之前就已存在。
在上次擔任總統的2020年,他曾對國際刑事法院前首席檢察官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實施制裁。當時,本蘇達法官正調查美國在阿富汗涉嫌犯下的戰爭罪,以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作為。這些制裁後來在拜登接任後被撤銷。
根據國際刑事法院的運作機制,即便某國未加入《羅馬規約》,其國民仍可能因在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領土上犯罪而被起訴。
例如,美國因阿富汗戰爭遭到國際刑事法院調查,因為阿富汗是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至今尚未有美國官員在國際刑事法院被起訴,川普的最新制裁可能是為了避免未來的壓力。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川普可能認為,如果國際刑事法院能對以色列採取行動,將來也可能對美國這樣做。」克蘭伯格分析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