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利用生物質不斷創新
2011年7月7日可再生原料生產的生物能源可以供熱、供電和提供燃料,減少對石油和燃煤的依賴,並且使分散式能源供應成為可能。同時,採用生物能源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措施,因為可再生原料燃燒過程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其生長過程中所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不利因素也在所難免。種植「能源植物」會大面積佔用土地,從而給糧食和飼料生產造成競爭。而一旦熱帶雨林或沼澤地等珍貴的自然空間被辟為種植園,單一種植油棕、大豆和甘蔗等植物,那麼,生物能源就會從福音變成魔咒。生物能源有益與否,取決於它對土地的利用是否可持續,能否符合保護自然和供應糧食的要求。《全球環保創意》的專題節目「生物質」向您介紹三個示範項目。
厄瓜多爾科隆群島採用綠色柴油
「德國國際合作公司」與厄瓜多爾合作夥伴開展項目,在德國改裝柴油發電機,使它們能夠使用植物油作為燃料。與此同時,厄瓜多爾太平洋海岸馬納維省的小農戶也採集用作農田圍欄的麻風樹種子,由一個合作社定期從這種含油的種子中搾取植物燃料。這一舉措也給農民帶來了一項重要的額外收入。當改裝後的發電機跨越半個地球抵達科隆群島時,《全球環保創意》的記者在現場進行了採訪。厄瓜多爾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這就是有朝一日,這個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群島將全部採用可再生能源。
印度恰蒂斯加爾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採用植物油和沼氣
印度的阿迪瓦西(Adivasi)原住民自古以來就用久樹、長葉馬府油樹、娑羅樹等當地油料植物加工傳統產品。如今,他們又從這些植物身上「收獲」能源。由於擁有並自行管理一套由榨油、灌溉系統、農業機械以及發電機組成的基礎設施,阿迪瓦西人貧困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總共24座村莊的近9千居民參與了恰蒂斯加爾邦名為「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供應」的項目。馬哈拉施特拉邦「應用環境研究基金會」的沼氣站項目也成績卓著。發起人希望這些項目能夠在印度許多地方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
韋利•史密斯在印度尼西亞推行「糖計劃」
韋利•史密斯博士出生在荷蘭。如今,他作為林業科學家和動物保護者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上。史密斯是一位不拘一格的實干家,他深信能夠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並提出了「用糖棕提取乙醇燃料」的簡易方案。糖棕是一種能夠提供許多有用產品的植物,只生長在混合種植區。史密斯在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大力推動對糖棕的開發利用,並鼓勵人們可持續地保護森林。他在蘇拉威西島北部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家棕櫚糖加工廠,除了糖以外,還生產乙醇燃料。有遠見的史密斯要證明,大規模利用棕油切實可行。而這個創意將有可能改變世界。
製片人:Jörg Seib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