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北韓取消韓朝對談、劉鶴訪美、哈裡梅根舉行婚禮……剛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最受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希臘看重中國投資人
時下,債權方督察員又到訪雅典;季米特裡斯‧薩馬拉斯(Dimitris Samaras)卻忙得不可開交。他為投資人開通進入希臘的道路。記者Marianthi Milona採訪了這位企業家。
專訪:中國足球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動機
中國足球為什麼踢得那麼爛?中國政府為什麼突然要大力促進足球運動發展?德國足球界現在又為什麼如此樂衷於和中國合作?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青年學者京多安。他也是現役德國國腳伊爾卡伊‧京多安的哥哥。
川普的魅力攻勢另有玄機?
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美國總統川普为何突然釋放「善意」?正在德國訪問的西藏流亡政府司政又為何警告西方不應遺忘「西藏問題」?
開徴關稅預期心理 中國經濟成長轉疲
華府和北京首輪貿易談判進展緩慢,15日開始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談判。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尚未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
德語媒體:歐盟的「保衛戰」
德國《資本》雜誌關注了中國在德國及歐洲的收購潮引發的憂慮以及歐盟可能做出的反應。《法蘭克福匯報》聚焦習近平與莫迪的會晤到底取得了什麼成果。
大眾滴滴「聯姻」研發新車型
大眾汽車與全球最大的約車服務公司滴滴計劃建立一家合資企業。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向滴滴或優步這樣的中國交通創業公司伸出橄欖枝。
德語媒體:中國搞改革,到底有沒有誠意?
習近平親口宣佈經濟改革措施,卻為什麼依然無法取得外國投資者的信任?北大學生重新張貼大字報,能否遏制中國高校的性騷擾?德語報刊關注了這些話題。
德語媒體:普陀山上市泡湯
佛教商業化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社會的討論熱點。《南德意志報》關注了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未果的消息。《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說,德國經濟部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收購德國航空航天供應商Cotesa開了綠燈。
澤林視點:經濟東風擺平一切
儘管與美國的貿易戰一觸即發,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再次超出預期。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這為中國政府解決部分國內問題創造了條件。
美財長稱考慮訪華 中方:北京歡迎你!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透露正考慮赴中國磋商貿易問題後,中國商務部快速做出回應。姆努欽透露,他對兩國貿易問題依舊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一帶一路——債務陷阱?
中國大筆投資,構建新貿易通道。眾多國家期許由中受惠。歐洲人則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某些國家有可能在經濟上。
貿易戰陰影下 中國經濟增勢不減
中國周二發布了最新的宏觀經濟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同比6.8%的增長。有經濟學家認為,即便中美兩國爆發真正的貿易戰,中國經濟也已為此做好了准備。
王毅訪日 中日回暖?
中國外長王毅開始對日本為期三天的訪問,中日經濟領域最高級別的交流機制——兩國經濟高層對話也將在時隔8年後重啟。多種跡象顯示,兩國關係轉暖。
裝瘋 賣傻 擦邊球 「直播經濟」席捲中國
直播經濟已經以不可阻擋的速度席捲整個中國。數百萬中國人突然找到了在網路上展現自我的渠道,甚至還能賺錢。但也必須付出代價。
響應習號召 地產商「割肉」進軍租房市場
習近平的一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讓中國的許多房地產開發商不得不暫時放棄一部分利益,配合政策層推出租賃用房。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犧牲」不會白費。
博鰲論壇期間 奧總理呼籲公平貿易
博鰲亞洲論壇緩緩開幕之际,已抵達中國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呼籲全球貿易公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時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十分重要。
北韓服軟 因遭遇北京前所未有的經濟施壓?
金正恩與川普或會在不遠的將來舉行會面。美聯社指出,川普对平壤施加最大壓力的政策也許奏效--其中恐怕也有中國的一份功勞。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 歐盟很受傷
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依舊是受到德媒關注的焦點。《世界報》認為,在兩國的互相傷害中,輸家不僅是美國農民或者中國工人,歐洲也會受到影響。《薩克森報》也持相似觀點,該媒體具體分析了歐盟的哪些行業將會遭到波及。
德語媒體:北京尚未動真格!
中國出手了,北京宣佈對美國進口的一些產品加徵關稅。有德語媒體認為,涉及關稅僅30億美元的規模表明,中國並沒有真與美國打貿易戰的意思。此外,"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也是德媒關注的一個話題。
中國的共享單車「墳地」
第一眼望去,會把它們誤認為是鬱金香。這些五顏六色的廢棄單車揭示了一種不同的泡沫經濟。
專訪德國商會:中美貿易戰「只有輸家」
中國老祖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智慧,似乎在當今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中並不適用,至少對於德國商會來說是這樣。
「中國給川普点面子算了」? 什麼面子?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後,中美兩國媒體也紛紛以自身的社論和評論文章加入了這場「戰爭」。在誰是這場戰爭最後贏家的問題上,中美媒體殊途同歸,表現出了某種程度上的「一致」。
澤林視點:王岐山——習近平身邊的務實主義愛國者
危機處理高手王岐山被中國全國人大上式選舉成為中國第二號權勢人物。德國之聲專欄作家Frank Sieren認為,習近平的未來也取決於作為國家副主席的他之成功與否。
中美貿易戰:究竟誰贏誰輸?
之前在許多分析人士看來都不太可能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如今已經打響了第一槍。美國和德國的經濟專家對這場戰爭最後誰勝誰負有著不同的看法。
專訪:沒有實際利益讓步的話,很難改變局面
中美這一來一往之間引發的經濟波動,也將對全球貿易產生影響。華東師范大學金融專家黃澤民教授認為,中美貿易戰也許還有挽回餘地。
「美國通」易綱當選中國央行行長
曾在美國學習工作14年之久的易綱周一當選中國中央銀行行長。外界普遍認為,易綱當選標誌著中國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定。
貿易保護: 中國是這麼干的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发起的貿易衝突, 中國和歐洲一樣,都表達了強烈抗議。可是與歐洲不同的是,中國的監管機構對外企的經營管制更為嚴格,雖熱部分監管近幾年出現了鬆動的跡象。
白宮新經濟顧問:應給中國一個強硬回答
電視主持人庫德羅將在周四出任川普总統的經濟顧問。這位主張自由貿易的經濟學家歷來主張在貿易爭端上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中國——經濟大國 專利大國
多年來中國就一直是擁有最多專利申請的國度。不過,如今中國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歐、日、美、韓加在一起的總和。這意味著什麼?
習氏無限期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習近平已經把自己打造成中國近幾十年來最強大、最專權的領袖。但是他把自己任期無限延長的做法,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可能是他所做過的最具風險的決定。
澤林視點:經濟發展只是紐帶
中國的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專家作者Frank Sieren認為,但只有經濟穩定,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德語媒體:自信的債務大國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中國全國人大上釋放的訊息,尤其是經濟政策方面的訊息。《新蘇黎世報》評價中國在世界舞台上顯得更為自信,《南德意志報》著重談到中國的債務問題,也提到人大秘書長王晨談修憲。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目標和軍費知多少
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大會議期間,中外媒體歷來對兩個數字最感興趣:GDP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前者已在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軍費數字卻沒有在記者期待的第一時間「露面」。
中國:鋼鋁關稅傷感情!
川普宣布對鋼鐵和鋁徵收高關稅後,本周日,中國向美國發出警告,已做好準備,如果美國讓中國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就會進行回擊。
市場疲軟逼新招 樂高玩具進課堂
面對銷售量下滑的挑戰,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想出新招,通過佔領中國學校教室的玩具箱,討好中國家長,也能補償一些歐美市場疲軟所帶來的損失。
德語媒體:習近平——「披著羊皮的狼」
本周習近平和李書福佔領了德語媒體的中國板塊。德國《商報》把「一周人物」的殊榮頒發給了習近平。而《法蘭克福匯報》則分析了李書福在戴姆勒的前途與未來。
德國汽車業看好中國市場
下周四,日內瓦國際汽車展就將開幕。作為本年度的首個歐洲車展,全球汽車廠商自然對此十分重視。德國汽車業眼下正受到柴油尾氣醜聞、關稅爭議等諸多問題的困擾。儘管如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依然保持樂觀態度。
德語媒體:經濟騰飛不一定帶來民主
中國的發展軌跡打破了西方政治學界「富裕程度的提高會帶來民主發展的進步」這一定律。《時代周報》出版人評論稱習近平為「永遠的獨裁者」。《商報》則關注了歐洲在未來市場領域為什麼落後於中國的原因。
國際媒體:習修憲,誰嫉妒?誰擔憂?
中共中央建議取消任期最多為兩屆的上限,為習近平連任鋪路,這個消息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讓我們來看看國際媒體如何報導與評價這一消息。
德語媒體:中美相爭 歐洲倒楣?
中美兩國正在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的較量。歐洲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在這場「神仙打架」中受損?周五的德語報刊,紛紛圍繞著這一話題進行了一番推演。
習近平經濟智囊劉鶴或接任央行行長
知情人士對路透社表示,被視為習近平得力助手的劉鶴有望接替退休的周小川,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一職。也有消息稱劉鶴會在三月接任副總理主管經濟,或者兩職兼任。
中國私募巨資收購西班牙媒體公司
在中國政府對民間企業海外併購活動的限制力度逐漸增加的背景下,又一樁涉及金額龐大,影響深遠的併購案進入公眾的視野。這一次不是中國公司買足球俱樂部,而是買足球賽事的轉播權。
德語媒體:中國模式的挑戰
面對中國令人擔憂的崛起,德國以及歐洲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當局在新疆地區的維穩政策,是否在南轅北轍?這些是周五的德語報刊所關注的話題。
川普有何感想?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繼續增加
儘管華盛頓多次對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發出抱怨,但新年初始,中國出口依然加速增長,對美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但與此同時,中國從全球進口大幅增加,導致總體貿易順差減少。
中國公民在巴基斯坦遇襲身亡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兩名中國公民遭到不明身份槍手襲擊,其中一人身亡。去年年底,中國駐巴大使館曾發出安全提醒,稱恐怖分子策劃近期對中國駐巴機構和人員發動系列恐襲。
德語媒體:慘痛的教訓
川普的對華貿易戰,為何會『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崛起後正試圖挑戰現有國際規則的中國,是否為早年西方養虎成患的後果?這是周四的德語報刊評論版所關係的話題。
德法意聯手:歐盟擬出台法律嚴控中資收購
中國對歐洲的投資熱度不減,德國計劃通過歐盟立法來加強對併購行為的審查和控制。據德國經濟部官員透露,德國已經和法意聯合起草了一份相關法律草案。
經濟大腦劉鶴或擔任副總理
有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率團參加達沃斯論壇的中國經濟智囊劉鶴或將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一職。曾在美國留學的他被視為是習近平的得力助手。
澤林視點:亂打無用
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衝突加劇。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川普若讓威脅成真,風險可是不小。
上一頁
第32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