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改造中國工廠 大眾快速趕超特斯拉
為了實現年產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美國新興車企特斯拉近年來忙得焦頭爛額。現在,老牌廠商德國大眾正計劃在2020年底前將電動車產能快速提升到每年100萬輛,其內部文件顯示,大眾的「捷徑」就是改造現有的中國生產線。
經濟放緩?中國還是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
奢侈品牌蒂芙尼本月稱,正將其最昂貴的珠寶送往中國大陸,以供給那些不再飛到國外購物的闊綽買家。這反映出一種趨勢,幫助全球奢侈品牌挺過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
中國將德國置入「外交冰櫃」
自德外長馬斯與香港維權人士黃之鋒會晤起,中國外長王毅便迴避與這位德國同行打交道。先是在紐約的一次早餐泡湯;然後,對柏林的訪問告吹。現在,輪到德國經濟感受北京的憤怒了?
澤林視點:關係冷卻
多年裡,澳洲和中國互惠互利;現在,關係大變。坎培拉和美國一起抗衡北京。關鍵的問題是,澳洲人在經濟上能挺多久。
中歐展開雙向投資協商 王毅: 協商過程一切順利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一 (10月21日) 在法國巴黎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中國與歐盟針對長期投資計劃展開的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此外,他也呼籲布魯塞爾與北京能盡快針對自由貿易協議展開協商。
德語媒體:神奇數字6.0
《明鏡線上》認為,對其他國家這是理想中的數字,對於中國來說,6%的經濟增速卻太低。這對別的國家意味著什麼? 《南德意志報》則分析了為什麼北京需要更多的增長。
中國經濟疲軟 農民工找工作難
中國許多工廠現在因接不到訂單,被迫裁減員工或降低薪水。尋找工作的人日益增多。
有記錄以來最低 中國第三季GDP增速降至6%
北京在18日公佈2019年第三季GDP,成長率將比上一季的6.2%更低。中美貿易戰短期無解,專家認為,北京必須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前穩住經濟以固民心。
貿易戰、豬瘟讓中國經濟壓力山大
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以及非洲豬瘟讓中國經濟承受巨大壓力。雖然今年的既定目標應該仍可實現,但領導層已公開表達對此的憂慮。與此同時,鑑於中美貿易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專訪:香港抗議潮的經濟根源不容忽視
從示威者的基本訴求來看,香港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無疑是為了爭取民主自由權利,但德國學者迪特認為,這場運動背後的社會和經濟根源也不容忽視。
想在中國做生意 就要「叩頭」?
無論是汽車、電子消費產品或者是體育用品,如今越來越多的行業都依賴於中國。因為那裡客戶多,賺錢容易。但是要想在中國做生意,就必須聽從指揮。
習近平在印度:參觀古寺廟、與莫迪單聊
習近平和莫迪在印度南部渡假勝地金奈舉行了非正式會晤。兩國領導人進行了長達幾個小時的一對一會晤,印度高官透露,兩人就雙邊問題進行了長久的討論。
經濟增速放緩擋不住中國富人更富的腳步
2019年度胡潤百富榜今日公佈。儘管美中貿易戰仍沒有收兵之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富人們的財富仍在增加。「二馬當先」的就是首富「老馬」馬雲和二富「小馬」馬化騰。
魯比奧再出招 要求美委員會調查抖音收購案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 (Marco Rubio) 周三 (10月9日) 要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 CFIUS)審查抖音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公司2017年收購Musical.ly一案,他表示此舉與中國政府利用抖音審查政治敏感內容有關。
貿易戰陰雲籠罩德國經濟
中美貿易戰和英國脫歐僵局,給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
德語媒體:中國體制已經接近極限?
北京即將迎來70年國慶之際,德語媒體也紛紛開始總結回顧中共建政以來的成敗得失。《奧格斯堡匯報》的評論認為中國的體制已經走到了極限;而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彭軻在《南德意志報》發表的客座評論則認為,西方對於中國的恐懼其實源於自身對於未來的憂慮
亞開行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估
由於出口下滑和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劇,亞洲開發銀行周三下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估。
歐盟商會:中國正在陷入危機 國企必須改革
中國領導人對國營企業情有獨鐘,該領域成長速度很快,但其債務也在同步增長,並在拖中國經濟的後腿。與美國的貿易戰只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更加緩慢。現在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德語媒體:經濟降溫挑戰中國
《新蘇黎世報》文章指出,中國經濟越來越缺乏活力,領導層也因此越來越感到不安。《南德意志報》聚焦了中國農村流行的網上直播賣貨潮和方興未艾的所謂」淘寶村「。
客座評論:世界衰退了,中國怎麼辦?
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中國是否會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經濟學家沈凌認為,這取決於中國如何應對。
德國經濟界要求歐盟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積極回應
德國經濟界要求歐盟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答覆。德國經濟東方委員會主席比歇勒稱,總是對中國的這個項目不停地抱怨無濟於事,必須積極地進行參與。
李克強:保六「十分不易」
中國工業生產、零售業及設備投資趨弱超預期,下行壓力增加。與美國的貿易衝突會在多大程度上制約中國經濟增長?
逐個攻破台灣邦交國 海地是下一個目標?
在北京的「金錢攻勢」下,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已經所剩不多。正當太平洋島國索羅門商討與台斷交事宜的同時,媒體報導指出,中美洲貧窮島國海地似乎成為北京正在爭取的另一個目標。
互相示好 中美貿易爭端和解有望?
美國關稅延期,中國投桃報李,兩國的貿易爭端釋放出緩和訊號。北京宣佈,將對美國大豆、豬肉等農產品採購實施加徵關稅排除的政策。而川普则表示,不排除與中國簽署一項臨時貿易協議。
避開中國國慶 美國延後對中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宣佈,他同意延後兩周對價值2500億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且強調他做下這個決定,是聽取了北京提出的請求。北京方面對於推遲的決定表示歡迎,還暗示可能會重新購買美國農產品。
專訪:德國經濟亟需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次訪問中國前後,德國報界形成了幾乎「一邊倒」的輿論,要求對北京更強硬;與此同時,德國商界則依然「悶聲賺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德國政界又能如何走出這種左右為難的局面?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
中國出口8月出人意料下跌
按照路透社預測,中國8月出口將呈現上揚,然而最新海關數據顯示,該數據實際下行。這是否意味著,美國關稅的影響愈加顯現?
梅克爾抵京 經貿與人權議題成主軸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五 抵達北京,除了上午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面外,她也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 外界預測,梅克爾本次出訪的焦點將放在中德經貿關係,與她是否針對中國境內人權問題向北京施壓。
絲綢之路上的反向交通
為免遭美中貿易戰碾軋,德國和歐洲該怎麼做?德國經濟界要求,歐洲人應有更多的戰略考慮、態度更為堅決。
中國推行企業社會信用體系 外國企業咋辦?
中國推行企業社會信用體係引發諸多質疑,德國之聲就此話題採訪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教授。
與中國交往要付出多少代價?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在9月6日訪問中國,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Merics)胡謐空(Mikko Huotari)預言:「這是一趟不舒服的旅行,她將會遇到一連串爭議。」
美產大龍蝦貿易戰中「躺槍」 誰來填空?
在中美貿易戰中」躺槍「的不僅僅是大豆和手機,還有美國大龍蝦。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向中國出口龍蝦的總量呈斷崖式下滑。但中國人對龍蝦的熱情不減,該怎麼辦呢?
貿易戰下企業壓力大 中國央行出手相助
持續的中美貿易爭端已經使中國經濟明顯受到影響。中國計劃通過深刻的利率改革幫助陷入困境的企業,促進經濟發展。
香港:銜接中國和世界的地位不可或缺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數十年高速增長容易讓人忽視特別行政區香港的意義。其實,作為與世界聯繫的介面,對北京而言,香港的重要性獨一無二。
中國網友四問「反送中」 香港人怎麼回?
許多中國人難以理解香港人的心思,有的更直接提出質疑。德國之聲記者特別在街邊訪問了不同年齡與性別的香港民眾,聽聽他們對於這些質疑如何作答。
北京阻擋赴台自由行 專家: 時間越久對台影響越大
中國政府昨日一宣佈暫停發放中國旅客到台灣自由行的簽證,各界便開始在預估此策略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專家認為,北京此舉不僅政治意圖明顯,且禁令時程越久,對台灣影響越大。
德語媒體:威權經濟奇跡不可持續
《時代周報》認為,威權政府能夠實現工業化奇跡,但是之後的增長率不可避免地會下滑,中國也不例外。《法蘭克福匯報》則猛烈抨擊了圍繞孫楊的爭議中,國際泳聯「護犢子」心態。
亞洲經濟三連痛:中國放緩、貿易戰、晶片業走弱
從首爾到新加坡,都受到中國經濟困境的影響,川普的貿易戰只是部分原因。甚至北韓都在經歷數十年來的谷底。
澤林視點:透過數字看本質
德國之聲評論員澤林指出,若只強調中國的經濟增速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我們就低估了所面對的那個根本的挑戰。
中國派出新戰將 投資者嘆貿易戰終點遙遠
當各界都在觀望中美何時會重啟貿易談判時,美國總統川普周二表示,中美仍需要許多時間來達成貿易協議,並再次提到對剩餘價值3250億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繼續低迷 與美通話能有新解?
中美貿易談判代表將在本周再次通話,將是雙方兩周內的第二次通話。如果中國經濟成長率下滑真的是如川普所說,是他課征高額關稅的「傑作」,那麼這些電話是否將會為成長趨緩的中國經濟帶來轉機?
27年來最低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6.2%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中國GDP增速再降至新低。這是否會影響中美貿易談判,使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難對美國進行強有力的反擊,讓貿易戰繼續惡化?
中國在非洲:更多武器換取更多和平?
中國軍方領導人邀請非洲國家軍隊首腦前往北京——按照官方的說法是討論和平使命。不過,專家們指出,中國在非洲的軍事戰略還含有其它截然不同的目的。
對外投資大減 中國有何打算?
川普周四說他對中國購買農產品的表現感到失望,但他沒有發現的是,他看到中國在美國投資的報告時,或許也會感到失望。2019上半年,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都在戲劇性的減少。
港媒:中國監管機構欲入股「華爾街見聞」
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官方的網路监管機構正策劃入股不久前被勒令停運的"華爾街見聞"。因為在中美貿易戰的過程中編譯報導了許多外媒消息,"華爾街見聞"成為了中國政府要管控的對象。
美中要恢復貿易談判 接下來呢?
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一周年,雙方經歷了拔河和掀桌的波瀾後,準備於本周恢復談判。這是一周前閉幕的日本大阪G20峰會上確定的消息。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中美雙方將具體與何時何地,以怎樣的方式重啟貿易談判。
專訪:「中國不是症結,更不是解藥」
中德經貿關係的雙贏時代是否正在結束?中國是否正在蠶食歐洲經濟的傳統競爭力?中美貿易戰是否正在對中德經濟關係也造成損害?德國之聲就這些熱點話題,採訪了駐德國中國商會幹事長段煒。
德語媒體:貿易戰給中國造成了多大損失?
貿易戰演變成持久戰,將給中國帶來哪些利弊?在川普与習近平即將會晤前,德語報刊紛紛進行了展望。
東協峰會開幕 經濟、主權都要談
為期兩天的東協峰會周六在泰國首都曼谷開幕。预計,最近在南中國海的中國漁船撞沉菲律賓漁船事件,以及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都將是會議討論的主題。
習金會 中國贊賞北韓經濟改革
在周四晚間於平壤舉行的晚宴上,習近平發表講話,對北韓近年來聚焦於經濟建設的政策表示了鼓勵。中國官媒報導稱,金正恩在會晤中抱怨美國沒有對北韓的努力予以「積極回應」,而北韓媒體則對朝美會談僵局隻字不提。
上一頁
第28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