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調研:實現"數位自主" 德國任重道遠
一份最新發布的調研顯示,在數位經濟領域,德國及其他26個歐盟成員國嚴重依賴外國,依賴程度遠超其他領域。研究人員表示,德國應在數字經濟領域奮起直追,但也不應操之過急。
不許唱空中國?市場分析師「炸號」
在中國股市因為封控措施和俄烏戰爭跌至低點之際,分析師洪灝的社媒帳號近日被停止使用。他此前曾發表過一些看淡市場的表態,例如預測滬指會跌破3000點。微博網友們表示,「這太荒謬了」,「以後只能唱多了」。
經濟學家:德國經濟增長面臨危險
德國經濟目前雖然仍在增長,但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情況並不一定會維持下去。其中最大的危險是: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
封城衝擊經濟 美媒稱習近平要求確保今年GDP增速超美
多家投行近日下調了對中國2022年經濟前景預期。《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習近平告訴官員「要確保中國今年經濟增速超美」。專家對DW表示,對待奧密克戎採取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巨大。如何在防疫與經濟發展之間達到平衡值得進一步審視。
IMF警告:亞洲面臨停滯性通膨
受到俄烏戰爭、中國經濟放緩等多重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亞洲地區恐面臨「停滯性通膨」前景,即增長放緩與通膨上升的兩面夾擊。
憂慮疫情 中國股市齊跌
中國股市周一(4月25日)明顯趨弱,滬深300指數創23個月新低,上證綜指在關鍵的3000點徘徊。市場分析家指,「動態清零」抗疫政策和市場資本低迷挫殺投資者情緒。
中國做和平使者?習近平博鰲論壇提全球安全倡議
博鰲亞洲論壇週四(4月21日)開幕,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全球安全倡議」,並稱中國「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有分析指,俄烏危機背景之下,習近平此說可能影響美國在亞洲的行動。
德語媒體:脫鉤中國 歐洲經濟需加強內循環
《商報》認為,中國當局正通過出台一系列不可能得到完全遵守的法規,來製造拿捏企業的法律把柄,這將導致外企謹慎赴華投資。《南德意志報》則指出,中國和西方矛盾遲早會激化,歐洲應當加強「內循環」,為將來不可避免的脫鉤做好準備。
疫情下中國經濟趨冷 或將拖累全球
中國零售業營業額3月衰退3.5%,房地產銷售量暴跌1/4,失業率達到5.8%這一兩年來最高值;在東海上,貨輪平均要排隊等待約一星期才能進入上海港裝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中國經濟長期趨冷將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
客座評論:戰爭環境下看中國的減排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俄能源脫鉤成為西方焦點話題之際,政治學者張俊華指出,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有必要重新審視全球氣候政治相關問題,以中國為例尋找各種策略。 綠色經濟並非民主制度專有。從習近平的言論來看,他比前任們更重視綠色經濟。
IMF下修中國經濟增長至4.4% 全球通膨恐再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4月19日)發佈最新報告,再度下調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至4.4%,遠低於年初中國設下的目標。與此同時,該組織警告全球通貨膨脹情況恐比預期更糟。
飛越德國特斯拉
特斯拉在德國的工廠已經正式投產,以後全世界的特斯拉客戶除了美國和上海,又多了一個選擇。我們「飛」進去,一探究竟。
中國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幅超過預期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以4.8%的增幅超過預期。但這一成績是今年前兩個月的功勞。3月下行壓力開始增大,失業人口也增多。
客座評論:建設統一大市場,勿成一紙空文
在疫情蔓延中國,各地為「抗疫」以鄰為壑之際,北京政府突然出台「全國統一大市場」文件, 似乎劍指「地方保護主義」。而中國經濟學者沈凌認為,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要「把行政權力關進籠子」。
今日俄羅斯 明日中國?歐洲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有多危險?
能源轉型、電動汽車、數字化 ——若缺少工業金屬和稀土,便無法實現氣候保護目標。問題在於,絕大多數關鍵原材料來自中國。對歐洲而言,這種依賴性有多危險?
美財長批中國袖手旁觀 北京:與俄關係無涉烏克蘭
烏東陷入浴血戰爭又傳出化武攻擊,美國對於中國遲未表態感到越來越不耐,財政部長葉倫直接點名北京,並強調經濟與國安息息相關。
德語媒體:中國疫情重創全球經濟
烏克蘭戰爭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已經令各國企業叫苦不迭,而奧密克戎新冠變異毒株在中國的迅速蔓延,更是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對世界性經濟蕭條的擔憂正在與日俱增。
牆外文摘:中國「清零」抗疫,全球經濟受損
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仍然堅持使用效果不佳的國產疫苗,並且仍然通過嚴厲的封鎖來應對疫情,這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了問題。
孟山都中國籍前員工因經濟間諜罪被判29個月監禁
孟山都中國籍前員工向海濤,於今年1月承認竊取該公司的商業機密讓中國政府受益,已於周四被判處29個月監禁。
德語媒體:疫情風暴吹亂了中國的經濟步伐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當下的疫情將拖經濟後腿,導致難以完成今年的增長目標;《商報》則在西方討論能源依賴的背景下,介紹中國大力扶植綠色氫能技術。
德國經濟對中國有多依賴?
Ifo研究所的報告認為,作為上游產品的提供者和銷售市場,中國對於德國經濟扮演著重要角色,德國的依賴程度可以通過多樣性化解。但德國無法突然間切斷同中國的經濟往來。
疫情、戰爭衝擊中國經濟 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
3月份的企業指數顯示,中國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收緊以及俄烏戰爭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對中國製造業生產經營造成明顯衝擊。在華美國企業也對形勢不樂觀。
經濟下行壓力大 李克強:盡快出台政策穩增長
中國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恐將更難達成?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李克強週二(29日)在國常會稱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盡快出台穩定經濟的政策,並加大國債發行力度,但上海疫情發展卻讓專家看法不太樂觀。
對俄制裁衝擊中國?汪文斌:與俄貿易受不必要損害
有外媒引述知情消息報導,北京正急於打探民主國家對俄制裁的更多細節,以瞭解該如何遵守美國主導的制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週一(28日)表示,包括中國在內,各國與俄羅斯的正常經貿往來「已受到不必要的損害。」
德語媒體:德國經濟繼續依賴北京將會多可怕?
德國電視二台關注德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並提出問題:如果北京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入侵台灣,歐洲和德國該如何作答?瑞士《巴塞爾報》指出,中國在國際間以和平締造者自居,但卻透過其官媒向民眾傳遞美國是 『始作俑者』等論述。
俄羅斯向中國靠攏 中國願意嗎?
俄羅斯正在遠離西方,希望與中國更緊密地結盟。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有多密切?而中國是如何面對俄羅斯的這種親近?中國能把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這碗水端平嗎?
134億元突消失? 恆大「發現」存款遭接管
這134億元人民幣不是小數目,佔了恆大物業的現金資產逾九成,為何會突然「發現」已被強制執行?集團負債近2萬億,最新説法是7月底前公佈重組方案,公司高層懇請債權人不要採取激進行動。
「過度防疫」惹民怨 「動態清零」 何時休?
中國本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上海、吉林疫情未見好轉之時,遼寧省沈陽市宣佈從本周二七對全是住宅進行封閉式管理。病毒的傳播令民眾不安,同時,缺乏透明性和一致性的防疫措施也引發民怨。
德語媒體:疫情席捲中國 世界工廠面臨停工?
由於多個省市再度爆發新冠疫情,政府下令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停擺措施,位於長春和深圳的一些重要企業宣佈停產,這無疑給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預測的風險。
阿里巴巴、騰訊傳大裁員 中國喊話穩定市場
《路透社》週三取得的消息稱,中國的阿里巴巴及騰訊可能將在今年展開萬人大裁員,引發輿論熱議。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發話穩定市場信心,被認為中國對科技業的監管打壓或可迎來拐點。
德語媒體:德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俄烏戰爭的爆發,也迫使德國開始反思其對華政策。同對俄羅斯能源的高度依賴一樣,德國經濟也對中國市場有著相當大的依賴性。
俄財長:倚賴中國幫忙渡過制裁難關
俄羅斯方面周日表示,莫斯科希望中國能夠幫助其抵禦西方制裁對其經濟造成的打擊。俄羅斯將近一半的黃金和外匯儲備都因為制裁措施而遭到凍結。
德語媒體:德國離不開中國市場嗎?
由於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一邊倒的表現,德國經濟界普遍擔心,一旦中歐關係急劇惡化,失去了俄羅斯市場的德國企業,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失去中國市場。
美監管機構再點名中概股 面臨全面退市風險
本周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一份名單,上面有5家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因被視為不遵守審計要求,面臨退市風險。
德語媒體:中國面臨抉擇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過去一周來,只有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尚沒有就當前的烏克蘭局勢表明立場。國際社會要求習近平發揮對普丁的影響力、促成停火的請求也都沒有得到回應。習近平的沉默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李克強:中國2022年經濟增幅目標5.5%
在周六開幕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2022年經濟發展面臨更多風險和挑戰,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在5.5%左右。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防預算增幅突破7%,也引發國際關注。
遭西方制裁 俄羅斯命懸中國?
西方國家不斷加強對俄制裁,莫斯科不得不大幅調整其經貿結構。原先的西方貿易夥伴紛紛和俄羅斯脫鉤,中國則反其道而行。
拜登政府代表團為何於敏感時機訪台?
拜登政府派出一個由前高級國防和安全官員組成的跨黨派代表團於周二(3月1日)下午抵達台灣,周三晚上離開。一些學者認為,這顯示美國並未因烏俄目前的緊張局勢,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拜登可借此行動破解「西方無用論」的說法。
料兩會聚焦經濟放緩 二十大前「穩定壓倒一切」
本年度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將於3月5日開幕。外界預計,中國政府將在大會上公佈更多刺激經濟措施,以應對當前增速放緩的形勢。由於今年年底將召開新一屆的黨代會,全力維穩的中共當局需要確保就業率。此外,烏克蘭的戰火也極大增加了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
中歐4月舉辦峰會 望舒緩緊張關係
歐盟將於4月1日與中國舉行峰會,望能借此機會化解兩者之間的緊張情勢。中國商務部長對雙方開展務實合作表示肯定,並期許雙方推進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生效進程。
中國成為普丁的理想夥伴和經濟命脈?
俄羅斯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來彌補因制裁而損失的歐盟業務,這樣的做法有多實際?對於中國而言,與俄羅斯過從甚密,又是否存在風險?
中國、東歐和拉丁美洲:俄羅斯的好友們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可能也會使得莫斯科的盟友們感到不安。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了軍事行動的背景下,哪些國家可能繼續選擇與莫斯科站在同一邊?
防止被中國「卡脖子」 美國開始重視稀有金屬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強調了他為抗衡中國在蓄電池市場主導地位所做的努力,加大對美國國內相關稀有金屬開采和加工的支持。他表示,這「不是反華」,「而是撐美」。
烏克蘭危機升級 中國陷入兩難境地?
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還曾高調表達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支持。但隨著俄烏爭執不斷升級,中國的態度也日趨模糊,畢竟事態發展同中國的經濟大局密切相關。
德語媒體:中國會對俄羅斯出手相救嗎?
由於宣佈承認東烏克蘭兩個"人民共和國"為主權國家,俄羅斯將招致西方一系列強硬的經濟制裁。中國將會扮演什麼角色?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中國會在經濟層面上向俄羅斯伸出救援之手嗎?
研究:德國經濟過度依賴中國
德國經濟界對華投資有增無減。一研究報告警告說,轉讓到中國的德國技術越多,將來,中國就越不會在乎德國合作夥伴。
德語媒體: 中俄結盟 劍指西方?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之際,普丁和習近平也在北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俄兩國間緊密的夥伴關係。中俄兩國的盟友關係,會給西方陣營帶來怎樣的挑戰呢?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下滑?別開玩笑了吧!
中國經濟學者沈凌此前發文對美國的國債做了一點討論,對未來升息背景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表達了悲觀的預期,覺得美國可能要面臨貨幣和財政的雙收縮。那麼作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客座評論:美國經濟會面臨貨幣財政雙收縮嗎?
美國的經濟年度報告出爐了,作為依然的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自然會有全球性的影響。中國經濟學者沈凌繼續幾年來的習慣,對比一下中美之間的差距,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FBI局長: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更加肆無忌憚
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 "更加肆無忌憚", 更具破壞性--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伊本周一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說道。他稱,中國政府駭客竊取的個人和公司數據比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上一頁
第20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