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太陽能
來自太陽輻射出的光和熱所具有的一種能量。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中國讓歐洲人陷入困境
在歐盟峰會上歐洲人取得的普遍共識是,少了美國或是中國都不行。《柏林報》指出,這令歐洲人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過度依賴為歐洲能源轉型造成的困境。
預防潛在危機 歐盟制定計劃促稀土供應鏈多元化
為了確保未來的永續性,歐盟正在醞釀新計劃,希望使關鍵金屬的供應鏈多樣化,比如開采本土礦藏,以擺脫對中國稀土金屬的依賴。歐盟目前98%的稀土金屬都靠從中國進口。
光伏發電到底有多清潔?
太陽能發電板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生產清潔能源,可是製造這些光伏發電板卻會排放不少污染物以及溫室氣體。隨著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改良,光伏發電板的生產過程今後也有望更環保。
德語媒體:已經依賴中國的產業應該怎麼辦?
《商報》關注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在中國議題上的矛盾立場,注意到這些企業在加大投資中國的同時,也在擴大對替代市場的投入。《北巴伐利亞信使報》則擔心,歐洲太陽能發電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將讓歐洲能源繼續依賴專制國家。
德語媒體:能源轉型中的德國面對中國深陷兩難
《新蘇黎世報》批評美國單邊行動與中國大打科技戰有可能會連累盟友,為盟國的能源轉型製造障礙。《南德意志報》關注到德國在能源轉型中遇到的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國生產的綠能設備,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對中國設備的依賴。
中國火星車「祝融號」 休眠至今一睡不醒
2021年登陸火星的中國火星探測器「祝融號」於完成任務後進入休眠狀態,以度過火星的冬季。不過,原來應在去年12月結束休眠、重新啟動的「祝融號」至今還沒出現任何活動跡象,中國航天局也未對此作出表態。
是什麼在阻礙德國能源轉型?
普丁的戰爭是否在推動德國能源轉型?烏克蘭戰爭讓德國更加致力於發展可再生能源。不過,這一進程常常受阻。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牆外文摘:習近平的浙江幫和福建幫將會內訌?
有評論認為,在習的第二任期,隨著反習派主力被清洗或投誠,習派福建幫和浙江幫都已在中共的不同部位握有實權。儘管同是習派,在中共二十大前,內部也有權力爭奪的動向。
飛翔吧! 環保太陽能飛機
花了三年時間和所有積蓄,盧瓦瑟萊開發出環保太陽能飛機。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說服航空業,民航機也能用太陽能飛行。為了證明飛機性能,他展開了空中環法之旅。
給江河加個蓋子 順便發電
高溫乾旱時節,河流蒸發量急劇上升,工農業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難以保障。美國加州另闢蹊徑:他們用太陽能發電板覆蓋河道,既能減少河水蒸發,也能緩解能源危機。
活久見:鐵軌上的太陽能
英國公司Bankset Energy提出了一個既簡單又有前途的想法,可以生產大量的綠色電力:在鐵軌之間安裝光伏發電系統。讓我們仔細看看吧!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利用能源轉型作籌碼怎麼辦?
《世界報》發表的評論認為,迄今為止,德國不僅一直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也很依賴中國的太陽能設備,而依賴專制政權從來不是一個好主意。若是北京決定利用可再生能源轉型作為籌碼,那該怎麼辦呢?《柏林報》則對為何中國在台灣周圍的軍演如此危險進行了分析。
德語媒體:台灣的軟實力
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台灣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方面,台灣所處的危險境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國際關注,另一方面,台灣對烏克蘭慷慨的人道援助,也贏得了眾多中東歐國家的尊重和認同。
歐洲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依賴即將結束?
如果沒有中國的電池板,歐洲幾乎無法再建造任何太陽能系統。歐洲對中國太陽能組件的依賴程度甚至超過了對俄羅斯天然氣。德國一家初創公司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動搖中國在該領域的成本優勢。
德語媒體:北京做不了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
中國在俄烏危機中的戰略是什麼?中國能夠對普丁產生影響力,但北京為何做不了俄烏戰爭的調停人?德國《明鏡》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此外,歐洲在光伏能源上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也引起了德媒的關注。
太陽能烘豆! 義大利推出環保咖啡
氣候變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各國也有不少創新企業希望能夠將綠色能源融入到生活當中。在有著悠久咖啡文化的義大利,一家名叫PuroSole的科技公司在製作咖啡的過程中巧用再生能源,用太陽能來烘焙咖啡豆。
太陽能露營車:澎湃動力天上來
不需要加油,也不需要充電,一群荷蘭大學生研發了一款太陽能露營房車,每天能行駛600公里。這些年輕人認為,這輛車更合適的名稱應當是「輪式自主永續住房」。
美國海關扣留隆基光伏產品 被指使用新疆多晶矽
光伏巨頭隆基公司產品被美國海關扣留導致其股票跳水、在中國引起輿論關注。據報導,光伏產品被扣是因為美國認為其中含新疆生產的多晶矽。不過隆基方面表示,暫扣令暫未對其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也可以證明被扣組件「改採用的硅原料符合美國政府的監管要求」。
中國挑戰美國太陽能板關稅 遭世貿組織駁回
世界貿易組織駁回了中國對美國限制太陽能電池板進口措施提起的訴訟,原因為何?
忘掉特斯拉吧!太陽能電動車來了
這可不是普通的電動汽車,而是利用太陽能的新科技。在慕尼黑一個工業園區,德國一家初創公司展示了一款更環保的汽車。
上帝視角:永遠飄浮的氣球空拍機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空拍機永遠飄浮空中變成可能。這台靠氦氣球飛行的無人空拍機利用太陽能充電並可持續飄浮,從「上帝的視角」拍攝各種美麗景緻。
拜登打擊新疆強迫勞動 北京批美破壞供應鏈
美國商務部因為五家與能源有關的中企涉及新疆人權侵害將其列入實體清單,限制進出口。白宮與中國外交部也就此再打口水戰。
新疆強迫勞動恐滲透太陽能業 德議員:德企需審視供應鏈
英國大學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的太陽能產業供應鏈恐怕已嚴重受到強迫勞動的波及,因新疆主要供應商參與了當地的強迫勞動計劃。德國議員警告,德國公司若不因此中斷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未來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低成本海水變淡水 德國初創公司盼解決全球供水危機
柏林一家小型初創公司Boreal Light研發出用太陽能處理海水與廢水技術,利用綠色可再生能源分離鹽分,進行淨化又經濟實惠。尤其給那些沒有供電的貧困地區帶來供水便利。
關於綠色能源的6個創意!
對於風力發電或者太陽能電池板,我們都已耳熟能詳。不過,綠色能源可不僅限於此。我們這裡為您介紹關於綠色能源6個新點子。
2020年德國增加電力進口
2020年德國進口的電力明顯多於過去的幾年。大型輸電網路的營運商認為,德國今後將更多進口電力,以便在極端情況下自主發電維持供應。
德國太陽能產業重整旗鼓
直到幾年前,德國的工廠還生產太陽能模塊,如今多數的太陽能產品產自中國。現在德國的光伏產業正準備重新出發。地區性的太陽能廠已經成為全球新趨勢。
瑞士的太陽能滑雪纜車
瑞士山村Tenna是阿爾卑斯山地區以生態方式發展冬季運動的先鋒。問題是,滑雪到底能不能做到不破壞環境?
德國綠色能源比例創新高
2019年,德國46%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隨之下降。
氣候變遷運動中的德式「烏托邦」
在德國,城鎮在抗擊氣候變遷的鬥爭中居領先地位。巴伐利亞的一名鎮長經營一家日用品商店,供應本地產品,有意籍此為本地降低碳排放量貢獻一分力量。這個自發性的環保項目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免稅示好?歐盟撤中國太陽能板進口限制
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歐盟宣佈結束對中國進口太陽能板實施了5年的限制令。幾家歡喜幾家愁,究竟哪方成最大贏家?
歐盟擬終止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措施
據路透社報導,歐盟計劃在9月份取消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光伏板和電池的進口限制。歐洲製造商此前曾要求歐盟延長限入措施,否則將再次向中國傾銷產品敞開大門。
可再生能源投資:中國興旺 德國冷淡
中國太陽能產業的興隆正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是在德國,對生態發電的投資卻在下降。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結果,導致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政策問題。
民營企業家譴責政府,太陽能行業凸現危機?
一名中國私營企業家發表公開信,對當地政府的不作為提供批評。這份信也披露了中國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太陽能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打擊廉價進口貨 川普要對中韓玩真的?
美國政府計劃對大型洗衣機及光伏產品徵收高額進口關稅,以保護美國國內就業崗位。北京和首爾均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除了抗議之外,他們還能如何自保呢?
中國啟動全球最大浮動太陽能廠
中國太陽能發電站之多是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比及的。在中國東部的淮南市,一座特殊的太陽能發電站現在投入使用。幾年前只有幾位農民在此靠打魚、養鴨為生的一個湖泊上,如今建起了一座有16萬塊電池板,總裝機容量40MW的全球最大浮動太陽能發電廠。
熊貓圖形的太陽能發電站
中國一家能源公司正在「新絲綢之路」沿線建造100個熊貓圖形的太陽能發電站。
非洲綠色能源的樣板
非洲島國佛得角在發展利用綠色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該國到2020年將實現一半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但是,在整個非洲仍然有很多人用不上電,雖然這裡並不缺少資源。
德語媒體:被中國偷走的工作和換球之後
剛宣佈破產的德國"太陽能世界"公司創辦人將矛頭指向了中國,指責中國對手不公平競爭是導致該公司破產的根源。此外,國乒在亞錦賽上的意外表現引發德媒關注。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剛剛過去的一周,錯過了哪些大事?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德語媒體:中國版的世界版圖
本周末開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引起德媒關注。《南德意志報》文章指出,中國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全球化,本次會議旨在推動這項計劃。《每日鏡報》則把目光投向了"太陽能世界"公司的破產,其創始人表示,中國是導致該公司破產的主要原因。
不敵中國傾銷 德國「太陽王」破產
曾為德國太陽能業界龍頭老大的「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在連續經歷6年嚴重虧損後宣佈破產。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怒斥中國的價格傾銷令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產業工人失業。
太陽能製冰機
這個漁民厭倦了通過購買高價冰來保鮮,於是向日本政府索取太陽能製冰機。
德語媒體:再過20年!
周一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的環境問題,認為當局本應當放手讓民間組織也參與到監督治理進程中來。同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進步,則讓一些媒體大為贊嘆。
歐盟法院批准對華太陽能板征反傾銷稅
圍繞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有關進口中國廉價太陽能電池板貿易爭議,歐盟法院裁決批准了歐盟2013年頒布的保護性關稅措施。
西班牙「對太陽徴税」受到抵制
西班牙一項對太陽能發電徴税的新規定引發激烈辯論。
可再生能源取得突破性發展
2016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再創新高,很多地方的綠色電力價格已低於常規發電的電價,全球的能源轉型也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然而,要想及時阻止地球進一步變暖,還需做出更多努力。
德語媒體:「不歡迎中國投資者」
德國經濟部近日撤回了對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愛思強無異議的決定,並宣稱將對該收購案重新進行審核。這引起了德語媒體對德國經濟開放性的擔憂。
德語媒體:中資「買買買」 德國喜憂參半
中國三安光電有意收購德國歐司朗的消息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普遍關注。這有可能成為繼美的併購庫卡之後又一樁頗具爭議的交易。德國政府雖不情願坐視百年老店陸續被中國人買走,但又苦於沒有政策法律手段去加以阻止。
德語媒體:超額完成計劃 衝擊全球市場
周一的德語報刊,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有喜有憂的中國經濟形勢:太陽能電池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甚至會波及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企業則在異軍突起。
上一頁
第2 頁,共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