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天然氣
成分以甲烷為主的氣態礦物燃料。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烏克蘭議員:如中印繼續購買俄能源 美國應予以二級制裁
周三,一名烏克蘭高層政治家在華盛頓表示,如果中國和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美國應對上述兩國實施二級制裁。他呼籲各方團結一致,共同反對莫斯科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方面則在周六表示,與俄羅斯的「政治互信持續深化」。
德國天然氣儲備充足 普丁失算了?
本周末,德國第二個液化天然氣碼頭落成。嚴冬已至,德國的天然氣庫存仍有九成滿。負責部門稱,甚至下一個冬季,德國也無需再為燃氣不足而發愁,但這仍有前提條件。
俄中貿易互動頻繁 去年規模破兆人民幣
中國海關總署宣佈,中國去年對俄進出口額達到1.28兆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3%。同時,作為推動能源出口多樣化的一部分,俄羅斯去年對中國液化石油出口也有所大增。
中企與阿富汗塔利班簽署5.4億美元油氣開采協議
儘管中國尚未正式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但據報導,1月5日,中國已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簽署了一份價值5.4億美元的在阿富汗北部合作開採石油的協議。這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再次掌權以來簽署的第一份國際協議。
2022年俄天然氣對非獨聯體國家出口減半
擁有世上最大天然氣儲備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周一公佈了數據,相較於前一年,2022年該公司對獨聯體國家以外地區的出口總量驟降了45.5%。不過,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稱,對中國的供應一直在穩步增加。
2022:德國哪些事兒辦得漂亮?
這是怎樣的一年啊!戰爭、危機以及經濟衰退的壞消息似乎充斥了一整年,以至於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其中的好消息了,但其實這一年也有不少積極的發展和值得我們期待的事情。
德語媒體:不再強大的中國更危險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新冠、房產危機、老齡化等多重因素讓中國經濟盡顯疲態,而這有可能促使北京鋌而走險攻打台灣。德國《世界報》則批評歐盟新出台的對天然氣價格封頂機制反而會讓中國變成贏家。
能源危機救兵 德國LNG碼頭開幕
德國首個液化天然氣碼頭將於下周投入使用,有望為陷入能源短缺的德國帶來一線生機。不過,德國聯邦工業協會則稱不應過度樂觀:即使有了新碼頭,天然氣短缺的警報也還沒解除,企業和公民都必須繼續節約能源。
德語媒體:習近平是受歡迎的客人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本周睽違近7年再訪沙烏地阿拉伯,他會見了該國王儲、掌握該國實權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德語媒體《每日新聞》和《新蘇黎世報》皆認為,中阿雙方領導人對於此次會面,都各自在心裡打著如意算盤。
執政一年:紅綠燈政府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政府執政一周年,其執政重點幾乎都放在烏克蘭戰爭的危機管理上。新政府這一年的表現如何?
媒體:德國將禁止能源公司明年漲價
德國聯邦政府已經表示將為明年的天然氣和電力成本設置上限。據《圖片報》報導,能源公司已經宣佈的漲價計劃也將被撤銷。
燃氣價格暴漲 德國中產階級壓力山大
幾十年來,德國廣大中產階級的小日子一直過得十分滋潤。不過,近一年來能源價格暴漲以及隨之而來的全面通貨膨脹,讓他們的物質生活不再如往常那般優渥。
卡達将從2026年起向德國供應天然氣
德國迫切需要其他的天然氣來源以應對俄羅斯的減供,卡達本周簽署了向德國供應液化天然氣的協議,預計自2026年起,每年交付多達兩百萬噸的液化氣。
中國與卡達签採購合同 德國「尋氣」更難了
德總理肖爾茨接受採訪時透露,德方與卡達进口液化天然氣的談判並沒有泡湯,雙方正在進行具體的談判。幾天前,中國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長期進口液化天然氣合同。專家指出,這筆交易或使德國與卡達的談判變得更加困難。
史上最長!中石化和卡達能源達成LNG供應協議
中國石化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長達27年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卡達能源承諾每年向中石化提供400萬噸液化天然氣。另外,中國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總量出現明顯增長。
給消費者減負 德國政府將推出新一輪惠民措施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已就新的經濟援助計劃達成一致,其中包括推出49歐元全國公共交通月票、限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發放能源開支一次性補貼、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補貼,以及為烏克蘭難民提供住房和照顧等。
德語媒體: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究竟該不該允許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貨櫃码頭,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以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為例指出,「風平浪靜的時候,中國的投資帶來的利益多多;但一旦暴風雨來臨,那就苦不堪言了」。
烏克蘭指責俄方阻礙糧食出口
烏克蘭總統指責俄羅斯故意阻撓跨黑海的糧食運輸,該國總理施米哈爾則稱俄羅斯軍隊想摧毀赫爾松的一座大壩,以洪水阻止烏軍攻勢。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表示,目前沒有進行新一輪和平談判的基礎。
越來越多德國人走進當鋪
在德國,高通膨和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使許多人難以維持生計。一些人被迫當掉他們的物品。越來越多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走進典當行來周轉資金。
誰將北溪1號炸出50米的大窟窿?
北溪輸氣管洩漏是人為爆炸所致,此前這一判斷就佔上風,現在新的調查為此提供了佐證。然而,誰是幕後策劃者?
歐盟平均通膨率九月升至10.9%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各國平均通膨率已經升至10.9%。而英國的通膨率也創下四十年新高。
挪威天然氣拯救歐洲?
歐洲希望從挪威進口更多天然氣。但提高產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中國向歐洲供氣 同時賺得盆滿缽滿
從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交易量來看,中國的需求明顯下降——這對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許多中國購買的天然氣被轉運到歐洲,但這麼做可不是因為中方的大公無私。
普丁提出恢復歐洲天然氣供應 德國拒絕
普丁提出通過北溪2號管道未受損壞的部分恢復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並在土耳其建立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樞紐。德國回應:「俄羅斯不再是一個可靠的能源供應商。」
德國政府:經濟面臨衰退 通膨居高不下
德國政府認為,受當前能源危機的影響,德國經濟有可能會出現衰退。聯邦經濟部發布的秋季經濟預估報告稱,德國經濟總量有可能會縮減0.4%。而最新的通貨膨脹數據顯示,九月德國的通膨率已增至10.0%,達到7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如何保護天然氣管道免遭人為破壞?
北溪天然氣管道所遭受的損毀可能是無法修復的,天然氣正在洩漏到波羅的海中。人們如何才能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歐盟就對俄最新制裁達成一致
對於作為對俄羅斯吞併烏克蘭4個州的回應,歐盟正在推出新一輪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方案。與此同時,歐盟表示對設立天然氣價格上限持開放態度。
北溪受損管線不再洩露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周一表示,三條受損輸氣管道漏氣問題已得到制止,剩餘的一條管道則完好無損。
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 誰最有破壞嫌疑?
北溪天然氣輸氣管道洩漏被認為是遭到人為蓄意破壞。這起洩漏事故誰最有嫌疑?歐美政客迅速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俄方則宣稱西方參與了管道爆炸事件,並且已掌握相關訊息。
德國將出台「天然氣價格剎車機制」
俄羅斯已經切斷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眼看著秋意漸濃,德國政府計劃投入巨資實施「天然氣價格剎車機制」。與此同時,聯邦統計署初步數據顯示,德國9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預計「破十」,達到1951年以來最高水準。
北溪輸氣管道漏氣是誰下的手?
瑞典海岸警衛隊周四發現北溪輸氣管道第四個洩漏點。歐盟及北約認為北溪管道是受到人為蓄意破壞。西方安全專家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則影射美國是幕後黑手。
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漏氣 可能是人為破壞
北溪2號和北溪1號兩條天然氣輸氣管線先後出現壓力驟減、天然氣洩漏的問題。洩漏原因目前尚在調查之中。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表示,「很難想像」被發現的三個洩漏點是「意外」所造成的。不過德國聯邦經濟部則表示:「我們不會捕風捉影。」
德國天然氣庫存增至9成滿 今冬不會受凍?
德國政府表示,儘管被俄羅斯停止供應管道天然氣,德國的現有儲備已增加到庫存容量的90%,並有望在11月達到95%的目標,得以「安然」過冬。
中俄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暫停輸氣一周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宣佈,經西伯利亞對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供應將暫停一周。原因是一年兩次的例行檢修。
能源價格飆漲 德國人以後還吃得到麵包嗎?
這幾個月以來德國的天然氣價和電價雙雙上漲,但政府目前提出的救濟方案主要集中在私人家庭,許多中小型企業苦不堪言,德國政府該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場危機?
俄羅斯天然氣繞道中國出口歐洲?
歐盟正在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它可能會變得更加依賴中國的供應——而其中一部分則來自俄羅斯。
未來,俄羅斯將淪為中國一個「加油站」而已?
俄羅斯的經濟現狀究竟如何?儘管受西方制裁,但俄羅斯在能源市場收入頗豐。同時,也有觀點認為,莫斯科很快就會耗盡現金,從長期來看,其影響力將大幅下降。
能源價格暴漲 英國酒吧面臨倒閉潮
擁有深厚歷史的眾多英國小酒館經歷了經濟危機、疫情危機。而現在能源價格危機很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發動對烏戰爭後 俄羅斯能源出口收入遠超戰爭支出
在烏克蘭戰爭的頭六個月裡,俄羅斯出口化石能源的收入大大超過了入侵烏克蘭的成本。總部設在芬蘭的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呼籲對俄羅斯實行更為有效的制裁。
德法領導人相互承諾向對方提供所需能源
德國缺天然氣,法國缺電。德國總理肖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影片通話中相互承諾提供對方亟需的能源,並在短期內完成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天然氣價格猛升、股市跳水:一場怎樣的危機?
俄羅斯繼續堅持「斷氣」,天然氣價格單日大漲30%,同時能源供應商股指狂跌。雷曼危機的幽靈似乎正在出現。
數萬人在布拉格走上街頭 舉行反政府示威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數萬人走上街頭,抗議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要求政府辭職、結束對俄羅斯的制裁。參加這次反政府示威的有極右派團體,也有極左派團體。
管道「維修」 歐洲再遭俄「斷氣」
本應持續三天的俄德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維修工作,現在被無限期延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稱,在檢修時發現了一處潤滑油洩漏,因此需要徹底關閉管道。德國政府則強調,已經為此做好了准備。
天然氣短缺 德國火力發電廠重新並網
海登發電廠是德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煙煤發電廠。為了應對天然氣短缺的緊急狀況,該電廠將再度開足馬力並網發電。綠色和平組織認為:"這是一個令人苦澀,但卻無法避免的決定。"
俄天然氣公司將推進對華輸氣管道建設
雖然遭受西方制裁,但利潤創下紀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將擴建對華輸氣管道項目。
俄羅斯直接燒掉大量天然氣
從6月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開始大量直接燒掉天然氣。咨詢機構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估計,俄羅斯每天燒掉天然氣434萬立方米,相當於每天釋放9000噸二氧化碳,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災難。
中俄貿易來往激增 中國天然氣進出口總量齊飆
俄烏戰爭期間,中國在面對俄羅斯時紅黑都下注,力求不當"輸家"的做事風格成果初顯。最新的貿易數據表明,俄羅斯已經連續第三個月穩坐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位置。在天然氣領域,中國進口和出口的力度都明顯增大。
評論:歐爾班的親俄路線得不償失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仍在一意孤行地堅持其親俄路線,並儼然成了克里姆林宮的代言人。匈牙利將為此在內政和外交上付出高昂的代價。
能源價格上漲,德國是否會出現社會動蕩?
2022年冬天,德國的電力、天然氣和石油都可能變得更加昂貴。聯邦政府擔心出現社會動蕩。政界對此如何反應?
俄烏危機最新動態:德國天然氣庫存實現中期目標
俄烏戰爭引發的的德國能源危機有所緩解,德國天然氣庫存已至75%水準。烏克蘭總統警告俄軍不要以扎波羅熱核電站為掩護發動襲擊...
上一頁
第2 頁,共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