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島國的淡水變咸了(影片)
2010年4月19日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對西方工業國家發出了頗為聳人聽聞的呼籲:「我的國家馬上就要葬身海底了」。密克羅尼西亞總統伊曼紐爾•莫裡(Emanuel Manny Mori)去年秋天對歐盟代表表示,要求西方在氣候政策上改變思維方式。密克羅尼西亞這樣的島國受全球變暖的危害特別嚴重──尤其是海平面的上升。擔心這個國家會在不久的將來從世界地圖上消失的,不僅僅是那裡的居民。
現在已經出現了具體的後果:由於海平面上升,海水浸入地下水,使地下水無法飲用,農田灌溉也日益困難,土地被鹽鹼化,往往很多年都無法利用。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於爾根• 克羅伯(Jürgen Kropp)說,「這使那些小島國處境尤其艱難」,因為那裡的地下水資源本來就十分有限。
受害的不僅僅是島國
受害的不僅僅是密克羅尼西亞這樣的島國。許多其它國家也在和地下水資源被鹽鹼化作鬥爭,例如中東加薩地帶這樣的海岸線較長的地區。那裡人口特別密集,因而用水量也大。克羅伯認為,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這是地下水被鹽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海水只會進入此前被抽取地下水的地方」。地下水的鹽化表明,地下水的消耗量超過了重新蓄積的能力。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 的菲利普•馬吉拉(Philipp Magiera)認為,原則上有兩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要麼提高淡水的供應量,要麼限制淡水的需求。馬吉拉說:「我主張提高用水效率。」在如何減少使用淡水方面有許多範例,尤其是在農業生產上。在許多地區,地下水用於灌溉農田高達70%。採用滴灌等節水系統可以節約大量的淡水。
水資源的浪費
水往往在通往消費者的途中流失,比如,許多國家苦於供水系統漏水。馬吉拉說,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在把更多的水輸入供水系統之前,修好漏水處。「家庭用水也常常有節約的可能」。這方面可以利用經濟手段達到節約用水的目標,如調節水價。
如果所有節水的手段都已用盡,那就只能提高淡水供應量。如果不能進口淡水,就只能對海水進行淡化。「在技術上已不成問題」,於爾根•克羅伯說。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許多國家早已採用海水淡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甚至近乎100%依賴海水淡化。問題在於:海水淡化設施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在中東地區,能源往往從化石燃料中獲取,其後果是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化。
傳統的解決辦法
密克羅尼西亞等島國也使用海水淡化設備,但一般是產量低的小型設備。大型設備往往價格昂貴,此外,這些國家也缺乏所需的能源儲備。馬吉拉說,可以用傳統辦法來取代高科技,比如積蓄雨水。
作者: Philipp Bilsky/翁琪
責編: 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