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基礎設施
亦稱公共設施或公共建設,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2021年全球哪個城市最安全?
經濟學人智庫推出的2021年全球安全城市指數報告根據個人、基礎設施建設、健康保障、環境和數據方面的安全指標,對全球五大洲60個城市進行排名。那麼今年全球最安全的城市是哪一個呢?
太陽磁暴將能引起「網路末日」
太陽黑子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等事件,都能引起地球磁場的劇烈擾動,嚴重威脅人造衛星以及地面電網的運行安全。現在,美國加州大學一名科學家警告,國際網路也會遭受嚴重威脅。
美參院通過基建法案 眾院表決充滿未知數
美國參議院10日通過了拜登政府提出的基礎建設計劃,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共和黨議員投下了同意票。但由於民主黨的眾議員對此案產生歧見,所以此項目是否能通過眾議院表決仍是未知數。
布林肯籲振興國內基建 盼以此對抗中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一在一場公開談話中表示,中國等競爭對手正拉近與美國的距離,所以美國必須透過提高國內投資來與這些對手競爭。他說此舉能讓美國保有世界領先的地位。
華爾街投行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高盛丶摩根大通丶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都紛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歐洲哪些城市要給過度旅遊踩剎車?
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杜布羅夫尼克,這些疫情之前在旺季幾乎被遊客踏平的城市,不得不在一些領域採取「閉關」措施,防止過度旅遊繼續破壞城市文化生態和基礎設施。
德語媒體:華盛頓不滿梅克爾的對華路線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訪問美國,將與拜登總統會晤。對華政策將是兩位政府首腦會談的一個議題。
歐盟擬推出基建大手筆 抗衡「一帶一路」
歐盟外長本周一(7月12日)發布的一份聲明宣佈,將制定一項連接歐洲與世界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一個月前的G7峰會上,與會國家也提出了類似的呼籲。
印中緊張關係推動新德里加緊邊區基建
印中因邊界糾紛關係緊張以來,新德里開始將更多注意力轉向長期忽視的邊境地區的建設。這給當地人民帶來希望,但也引發擔憂。
G7將推出全球基礎建設倡議 抗衡「一帶一路」
有美國高官透露,本次G7峰會將推出全球基礎建設倡議,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 另外,拜登希望能建立一個聯手抗中的民主聯盟。周五完成首日會談後,各國領導人應邀出席了英國女王的招待會。
美輸油大動脈遭駭客襲擊 多州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商科洛尼爾管道運輸公司(Colonial Pipeline)遭遇網路襲擊後,華盛頓周日宣佈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此次網路攻擊中使用的是一種勒索軟體。
繼續對歐盟鋼鋁征關稅?拜登面臨兩難
川普时代的歐盟鋼鋁進口關稅使拜登政府面臨兩難抉擇:該取消懲罰性關稅,讓哈雷摩托車和威士忌酒商不再蒙受損失,還是在美國鋼鐵短缺的情況下繼續堅持徵收關稅?
歐盟:無法替蒙特內哥羅還貸 但可幫蒙特內哥羅修路
面對即將在今夏到期的貸款,蒙特內哥羅向歐盟求援。該國從中方貸款10億美元,修建一條重要高速路的第一階段。歐盟則表示這個非歐盟國家要自己想辦法。而中方強調,外界的擔憂並無根據而且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
貝佐斯支持拜登總統增稅計劃
亞馬遜創辦者貝佐斯出人意料地宣佈,他支持拜登總統通過增加稅收,改善美國老舊的基礎設施的相關計劃。
為什麼拜登要斥資數兆美元追趕 「基建狂魔」?
上周,拜登政府出台超過2兆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內容廣泛,涉及到交通運輸、能源供應、工業製造、網路及其它諸多領域。那麼拜登政府為什麼突然開始重視基建呢?
若世上所有公司都交納最低稅
稅收屬國家事務。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顯然更持全球觀點,要求為做跨國生意的公司制定全球範圍最低稅率。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BBC駐華記者離京赴台北繼續報導中國,長賜號被困6天後再度起航,H&M在中國大陸被抵制後發表首個聲明,拜登總統推出2兆宏大基建項目:這一周可謂「多事之秋」,快來看一眼經典總結。
德國如何從美國大規模基建中獲益?
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向基礎設施投入2.3兆美元驚人資金。美國經濟當從中受益。德國企業能否也分得一杯羹?
白宮推出2兆美元基建刺激方案
美國總統拜登再度出手,出台一龐大投資計劃,期待經此從根本上實現國家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並刺激經濟增長。
德語媒體: 東歐的「中國熱」開始降溫
每年一度中國同中東歐17國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今年出現了一些變化,有六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出席會議,這對北京來說,無疑是一個很丟面子的事情。
德語媒體:「中國孤島」
《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認為中國是新冠疫情下世界經濟中的一座「孤島」。雖然中國的經濟復甦無疑是一個亮點,但中國能否像上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再次拉動世界經濟,便令人存疑了。《世界報》探討北京想在北極開拓第三條絲綢之路的戰略設想是否與俄羅斯合拍。
德語媒體:歐洲的基建與中國的疫苗
《南德意志報》關注了漢堡港獲得義大利北部港口的裡雅斯特50.1%的股權,而中國在那裡打造遠海樞紐港的夢想未能實現;德國電視一台的《每日新聞》則把焦點放在了中國國內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上。
美國安顧問: 中國駭客攻擊選舉基礎設施
美國情報機關上周發表的報告沒有點名中共採取行動干預美國大選,但美國國安顧問最新的發言直指「中國駭客」試圖入侵美國選舉系統。美國眾議院議長認為國安顧問「畫錯重點」。
英國電信:10年內無法徹底清除華為設施
美國的最新制裁似乎增加了華為設備的潛在風險,中國實施港版國安法及打壓維吾爾人,更使英國首相約翰遜倍感壓力。無獨有偶,英國電信集團負責人告稱,10年內不可能清除華為設施。
歐洲經濟如何復甦? 傚法中國大建高鐵?
6月19日歐盟各國領導人召開影片峰會,其中最重要的話題就是設立至少5000億歐元的重建基金,促進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不過,在法國、德國、奧地利三國的經濟學家眼中,5000億歐元遠遠不夠。
新冠危機下的「新絲綢之路「
新冠疫情拖延了中國最重要的全球性基建項目的工程進展。在疫情危機下,「新絲綢之路」的合作夥伴們都在承受巨大的財政壓力。不過到頭來受益的可能還是中國。
美公佈2021財政預算 基礎建設成首要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预計於周一揭曉2021年的財政預算提案,民主黨與共和黨都表明他們將優先考慮通過高達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預算。 報導指出,川普将試圖削減與對外援助及社會福利相關的預算。
夾縫求生 尼泊爾喜迎中國投資
時隔20餘年,尼泊爾再次有中國最高領導人到訪:習近平在加德滿都訪問期間,兩國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涉及互通互聯、經貿投資和邊境安全等領域。而流亡在尼泊爾的藏人則擔心自己面臨被引渡回中國的危險。
香港基建受挑戰 林鄭拒絕暴力升級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召開記者會表示,港鐵系統龐大,要出動人力保護每個港鐵站是「不可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她也不認同美國透過法案影響香港情勢的做法。
客座評論:中國的基建水準已經超越美國?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基建狂魔」形象給人留下了一個暗示:似乎中國的基礎建設投資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在全世界都已經是最高水準。中國的基礎設施真的符合這樣的暗示嗎?
一帶一路:中國是放貸惡霸還是大善人?
中國被指責通過「一帶一路」掠奪性貸款控制貧窮國家。然而,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提出質疑。不過也同時指出,西方國家的擔心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美:「一帶一路」腐敗 中:我們聽累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日批評中國以腐敗的基礎建設換取政治影響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他們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了。」
德語媒體:新絲綢之路上的瑞士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對上周北京的」一帶一路「峰會表示滿意,但他也希望中國能夠兌現相關的承諾。而瑞士總統出席峰會,也引起德語媒體的關注。
用不用華為?英國開闢「中間」路線
到底該不該用華為?這個讓英國政府頭疼了一段時間的問題如今看來有了答案。與相互分享情報訊息的其它「五眼聯盟」國家不同,英國目前正在嘗試走一條誰都不得罪路線。
印尼小學老師:苦中敬業
基礎設施破舊,學生數量不足,上班路途遙遠,但是印尼邊遠地區的老師們敬業精神不減。老師們認為加大對學校的援助必須成為2019年大選的焦點。
德國關鍵基礎設施更多受襲?當局否認
德國電網和供水系統似乎越來越頻繁地成為駭客攻擊的對象。根據《周日世界報》的報導,去年德國基礎設施遭到的網路攻擊數量驟升,受到攻擊的不乏一些敏感領域。不過德國當局隨後否認了這一消息。
德語媒體:為了安全 就該不顧一切?
為什麼歐洲各國政府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華為?防範中國今後可能有的網路竊聽的同時,卻縱容美國人肆意竊聽,歐洲的這種姿態又是否合理?德語報刊評論版,繼續密集關注當前這場牽涉政治、經濟、科技以及中歐雙邊關係的華為爭端。
德國哪些方面「不如人」
火車晚點和官僚主義在德國國內經常受到批評。一些國家似乎比德國「先進」,比如俄羅斯的鐵路,或者羅馬尼亞的無線網。讓我們看看德國可以向誰學習。
德發展部長提醒新興國家 警惕中方貸款
德國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警告新興經濟體,應該避免對中國貸款產生依賴性。他對德新社說,中方貸款在實際債務水準和貸款條款方面經常「非常不透明」。
美情報官:中國駭客攻擊美國基礎設施
一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周二說,最近幾個月內,中國在美國的網路活動有所升級,將一些重要的基礎設施作為攻擊目標,也許在為進一步的破壞性攻擊埋兵布陣。
爭奪巴新網路基建項目 美國再槓上華為
據媒體報導,美國駐澳洲外交官稱,美國正在試圖通過提出替代性競標方案,阻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為該國建設網路基礎設施。
德語報摘:「白大象」與「豆腐渣」
非洲人將華而不實缺乏實際意義的基礎設施稱為「白大象」,中國人則將偷工減料品質低劣的工程形容為「豆腐渣」。《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在非洲大陸完成的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中,兩者兼而有之。
馬來西亞叫停新隆高鐵 中國白忙了?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表示,政府考慮取消建造通往新加坡的新隆高鐵計劃,以減輕國家債務。有報導稱,此前中國已經在招標過程中被「內定」中標。
中文學校遍地開花 肯亞流行學漢語
在肯亞一家小學,裝點著中式燈籠和裝飾畫的教室裡,傳來中文版"新年好"的歌聲--這不是時空穿越,如今在肯亞学中文蔚然成風。中國為肯亞修建基礎設施,給當地既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中國:願參與美國基礎建設計劃
趙小蘭昨日率團赴京參加中美交通論壇,是中美貿易戰後第一個到訪的美方重要閣員。中方則釋放了願意參與川普万億美元基礎建設計劃的訊息。
一帶一路——債務陷阱?
中國大筆投資,構建新貿易通道。眾多國家期許由中受惠。歐洲人則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某些國家有可能在經濟上。
沒網沒手機訊號!德國還有這麼落後的地方!
德國大聯合政府提出目標,到2025年在全國實現「世界級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然而在這個西部小村莊,人們已經對此不再抱希望。對於這裡的居民而言,斷網不僅令人厭煩,有時也很危險。
抗議中國「水電外交」 菲律賓人抵制中資大壩
菲律賓人在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前集會,抗議兩個中資大壩工程。抗議者表示,這些工程會圈佔土地、破壞環境,同時給菲律賓政府帶來巨額外債。
專訪:增速逆襲下的中國經濟
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呈現反彈。針對該現象,德國之聲採訪了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卡恩費爾特(Maximilian Kärnfelt)。
閒話德國:柏林國際機場 – 永恆的建築工地
飛機並非新發明,機場建設也不是處女地。不過,德國首都柏林似乎難以應對這一挑戰。專欄作者張丹紅有一個好主意。
上一頁
第3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