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地震
地震是指在地殼內釋放能量所造成的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造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這回可能所有人都站到了黨的身後
中國領導人和媒體在汶川地震救災中的表現繼續引起德語媒體的關注。「時代」周刊評論說:
警惕以行善的名義施暴
5月20日中國南充市麥當勞被人群衝擊,圍攻者聲討麥當勞賑災捐款太少。同時中國在流傳一條「國際鐵公雞」的簡訊,列出在中國發大財而給災區捐款少的國際名企黑名單。德國之聲記者瀟陽認為,捐款是道德義務而不是法律義務,強迫捐款違背了捐款的真義,有以行善的名義施暴的嫌疑,這樣的行為只會損害中國人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呈現給世界的良好形象。
200508 Nachbeben China
512地震發生後已經進入第9天。但餘震仍然不斷。19日夜晚,四川省政府在網站上發出警告,餘震區可能再度發生較強餘震。不久後,距離汶川震中約125公里處的平武縣發生了裡氏5級餘震。而在省會成都市,許多市民驚慌的離開家、在外露宿。20日,有關部門對所謂"餘震區"作出詳細解釋,成都並不在餘震區之內。
流亡藏人政府呼籲因為中國發生地震而暫停抗議活動
善款不易,更需善用
據中國民政部公佈的數字,截至20日下午1時,中國全國已經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款物139.25億元人民幣,其中捐款達125.16億。隨著捐款總數的不斷升高,公眾要求透明捐款收支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網民呼籲,如果捐款收支不能取信於民,缺乏公信力,會影響到國民進一步捐款的意願。如果中國能在此次大災巨額捐款操作中,解決了歷年來的一個頑症,相信將對社會造福甚大。
中國展現了感情
對中國19日以汶川地震為契機,首次為自然災害罹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美茵茨匯報」評論道:
Fast freier Informationsfluss in chinesischen Foren
原冰點雜誌主編李大同談中國對地震災害的新聞報導及媒體開放
原冰點雜誌主編李大同談中國對地震災害的新聞報導及媒體開放
德國紅十字派遣移動診所本周啟程飛往四川
在5.12地震發生後的第七天,位於柏林的德國紅十字總會接到了中國紅十字會的救助電話。由約10人組成的醫療救助小組將於本周出發飛往四川。據悉,這支救援隊也是5.12地震後德國官方派出的第一批救援隊伍。為此,德國之聲記者連線德國紅十字總會就救援的具體行程進行了採訪。
為地震死難者哀悼3日,奧運火炬停傳3 日
中國從今天開始為期三天的全國哀悼日,悼念在本次汶川大地震中的不幸死難者。19日當地時間午後時分,哀悼儀式正式開始。北京天安門廣場擠滿了參加默哀的民眾。默哀儀式節後,聚集在廣場的人高呼「中國加油」、「四川加油」等口號。奧運火炬的傳遞因哀悼日暫停三天。
Erdbeben
據中國國務院應急辦公佈的數字,截至北京時間18日14時,汶川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傷。中國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北京奧運火炬將暫停傳遞。中國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默哀3分鐘,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chi1505 erdbeben voraus
隨著國內外媒體對中國四川大地震的廣泛關注和對地震造成巨大損失的追蹤報導,有一個學術問題也頻頻出現,即地震究竟是否可以預測?西方的普遍觀點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研製出了可靠的地震預測系統。而中國有部分科學家卻多年堅持"非主流觀點",認為地震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一周港媒:校舍防震力太薄弱
本周,四川特大地震成為香港媒體關心的頭條新聞,其中有香港記者從救災前方發回的第一手報導,也有香港媒體對於震災的評論。
川北地震:蟾蜍有過警告
綿陽地區大批蟾蜍異動,或許是數天後汶川大地震的前兆。
Ein Deutscher starb beim Erdbeden in Sichuan
為什麼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傷亡特別嚴重?
汶川7.8級大地震發生兩天半後,營救廢墟下倖存者的最佳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目前死亡人數估計將超過2萬人,大約4萬人下落不明,很可能被掩埋在廢墟中。目前,餘震仍然不斷發生。
抗災體現了透明度和效益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撼了德國。不少德國報刊讚揚中國政府在災害發生後及時發布消息和全力組織救災。日報寫道:
中國四川大地震專題報導
關注中國汶川大地震,關注災區救援和重建。點擊進入德國之聲有關中國四川大地震報導的專輯
chi1405 sichuan deutschland
"德中同行"是啟動於07年,為期3年的大型德中雙邊文化交流項目。旨在增進德中雙方的理解和信任,促進雙邊合作。目前該活動已經進入第二站 - 重慶。重慶距四川大地震震區不過200多公里,地震的發生使得"德中同行"的活動安排也要相應改變。
chi1405 Erdbeben
中國四川省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周三估計已超過2萬。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消息,四川災區已有超過1萬2千人死亡,9千多人被廢墟掩埋,近8千人失蹤。另外還有數萬傷者需要醫療救助。目前災區的很多道路遭到損壞無法通行,災民缺少飲用水、食品以及帳篷。
四川地震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四川大地震也引起了全世界對中國經濟進一步關注。大多數西方和中國專家認為,四川地震對中國經濟不會帶來很大影響。但也有些香港和德國媒體持悲觀論。德國之聲記者把大地震發生以來各方面關於其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報導和評論綜述如下。
chi1205 erdbeben vorhersagen
中國四川部分地區遭受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襲擊,目前造成上萬人死亡,另有大量人員下落不明。中國在治理洪災,火災以及地震方面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然而,這一次四川大地震卻使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為什麼有關部門沒有事前發出警告訊息?從科學角度講究竟有沒有可能作地震預告?所謂地震前動物會有異常反應的說法是否可靠?德國之聲記者謝菲帶著這些問題,電話聯線了德國波茲坦地理研究中心金特教授。
達賴喇嘛為地震傷亡人員祈福
達賴喇嘛為地震傷亡人員祈福
救災人員已趕到汶川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強烈地震後一天,據新華社的有關報導,救災人員已經趕到受災最重的震中地區。此前因天氣惡劣,加上強震毀壞了所有通往該地的交通道路並切斷了通訊線路,救援人員以及救援物資無法進入該地,發揮作用。根據截至到目前的中國官方消息,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接近12000人。
Erdbeben in China
5月12日下午,中國四川省發生強烈地震,地震威力波及北京、上海甚至曼谷、台灣。新華網快訊稱,12日14時35分左右,北京地區明顯感覺到有地震發生。據路透社報導,曼谷的高樓搖晃約7分鐘之久。東森新聞網也有消息說,台灣各地均感受到超過兩分鐘的天搖地動。台北中央氣象局表示,地震規模至少有7.8,深度在29公里左右。傷亡狀況目前尚不清楚。
大自然發威,後果很嚴重
歷史上,大自然一旦發威,就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尤其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災難頻繁,洪水、地震和暴風接二連三地襲擊這一地區,給當地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Forscher erwarten schweres Beben in Kalifornien
102年前的那場大地震和隨後引發的火災基本上毀掉了三藩市。3000多人在這次災難中喪生。未來的三十年這樣的悲劇可能在這個地區重演。被譽為「金色之州」的加州的最大城市洛杉磯這次最有可能受到襲擊。
Kohlebergbau in Saarland geht aufs Ende zu?
德國薩爾州的煤礦開采業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上周末由於採煤作業導致的4.0級地震,再次引起關於是否應該徹底關閉薩爾州礦田的討論。薩爾州長彼得-穆勒本周一同煤炭開采業以及工會代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只持續了60分鐘,結果基本確定:薩爾州礦田繼續作業的可能性不大。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從薩爾州首府發來的報導。
德國煤礦開采引發地震
德國薩爾州的一次裡氏四級地震是德國因開採煤炭引起的最強烈地震。250多幢房屋受到損壞,部分地區停電。作為德國煤炭生產廠家之一的薩爾州採煤公司不得不暫時停止井下作業,3600名礦工停工在家。
台灣地震殃及網路
Msn無法登陸,Hotmail信箱打不開,雅虎Messenger無法登陸,海外主要網站無法打開,只有Skype倖免於難……一場發生在台灣東南沿海的地震使得數條海底光纜斷裂。有消息稱此地震之後台灣已成「訊息孤島」,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訊受損事件。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網民受到影響,預計修復時間將長達數周。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如下:
讀者來函集(2006年8月第1輯)
本期來函中,沙鷗等紛紛對好萊塢影星李察.基爾狠批青藏鐵路反唇相譏,Robin發現德國之聲在散播「中國威脅論」,flykin等對付先財事件的爭論仍在繼續。
盜竊石油罪:死罪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最近批准了對兩名石油盜竊團伙首要分子的死刑判決,案犯丁漢勤和羅星國被執行死刑。這是中國首次對盜竊石油的犯罪分子處以極刑。世界報寫道:
唐山地震陰雲不散
30年前的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裡氏7.8級地震,至少奪取了24萬人的生命。這是上個世紀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那麼,30年後,中國是否吸取了唐山地震的教訓呢?
30年前的慘劇30年後的秘密
1976年七月28日凌晨三時42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將中國工業重鎮唐山夷為平地。據官方日後公佈的統計數字,共有24萬2千人在這場震級為裡氏7.8級地震中喪生。這場災難過去已經整整三十年了,但是許多內幕仍不為外界所知。法蘭克福匯報一篇文章介紹了唐山作家張慶洲采編的「唐山警世錄」。文中寫道:
唐山地震30周年回顧
30年前的今天,裡氏7.8級唐山大地震捲走了超過24萬人的性命,另有16萬人受傷。整個城市變成的瓦礫。美國地質調查所宣佈,唐山大地震的震級為8.2級。30年後,唐山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鳳凰涅磐。
一周港媒:30年來唐山大地震成了禁區
7月28日是造成逾24萬人喪生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但是在中國大陸,大地震涉及的人禍仍被掩蓋、責任仍被疏忽,揭開真相的文學、影視作品仍然被禁。除此之外,大陸實行上網實名制後更加緊對網路的控制,以及越南政治改革經驗對中國的啟示等,也都是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對地震的恐懼揮之不散
30年前發生的唐山大地震,讓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在瞬間變成一片廢墟。經歷過這場災難的唐山人直到現在回想起地震時的情景仍然心有餘悸
爪哇災情報告:地震偏逢連夜雨
印尼爪哇島發生嚴重地震2天後,死亡人數仍在增加。根據最新報導,罹難者人數已經超過5100人,無家可歸者多達20餘萬。現在,第一批救援物資已經運送到了受災地區。
印尼地震:人與自然的抗爭
周六凌晨發生在印尼爪哇島上的6.2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5000人喪生。驚魂未甫的當地居民不顧自身傷情,抓緊時間搶救一切能夠搶救到的東西。疲憊不堪的人們不願放棄最後的一線希望,繼續在坍塌的瓦礫堆裡挖掘尋找倖存者、衣服、食物以及貴重物品。接二連三的餘震令受災民眾更加恐慌。
印尼地震近三千人遇難
周六清晨印尼爪哇省發生了強烈地震。根據印尼社會部,地震造成了近三千人死傷。目前每小時都會受到新的有關數字。搜救工作和疏散工作已經開始。印尼總統已經下令軍隊,衞生部長和社會部長緊急趕往災區。地震後沒有發生海嘯災難.
地震真的不可預測嗎?
第三次國際預警會議於不久前在德國波昂落下帷幕。來自140個國家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共同磋商自然災害的預警問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到會發表演說,並都強調了預警的重要性。
1860大地震:主帥主管一鍋端
在下半程聯賽首輪戰平「副班長」阿倫之後,1860成為2006年德國職業俱樂部第一個炒教練的:毛勒爾僅僅執教了90分鐘就下課走人,體育主管克奈斯爾也隨即被解聘,本周的球隊訓練工作暫時由助理教練特拉雷斯負責。多災多難的1860再次面臨一場風雨飄搖。
災難不是地震本身,而是救援不及時到達
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個月,有關地震死亡人數的統計數字仍在不斷上升。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估計,僅巴基斯坦就有8萬6000人被地震奪取了生命。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有1350人喪生。而這些都還不是最終的統計數字。然而,當地最大的災難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救援不能及時迅速到達。
冬季,地震難民再渡死亡關
巴基斯坦大地震發生四周之後,災區的局勢越來越嚴峻。援助資金及援助物資的運輸問題仍舊沒有解決。而即將到來的嚴冬無疑是雪上加霜。
南亞地震將如何影響印巴關係
印度洋海嘯的救援工作促使印尼政府和亞奇反叛武裝回到談判桌旁。但在斯里蘭卡,衝突卻因海嘯救援物資的分配問題而變得更加尖銳。此次克什米爾地區的地震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能否產生影響呢?德國之聲記者評論如下。
南亞世紀大地震死亡數以萬計
2005年成了真正的災難之年,以南亞大海嘯餘震開始,經美國颶風、東亞颱風、直到中美洲颶風。現在,巴基斯坦又發生了其建國以來的最大災難。
南亞發生罕見大地震
10月8日晨,南亞次大陸發生裡氏7,6級地震,地震發生在周六早晨當地時間8點30分,東南亞諸多地區受到地震波及,尤其是巴基斯坦北部、印度以及阿富汗受到最為嚴重的影響。
北威州政治地震,波及布魯賽爾
德國最大的聯邦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周日舉行大選,執政了39年的社民黨被選下台。隨即,德國總理施羅德提議將原定於2006年的德國議會選舉提前到今年。德國這場政治變革無異於一場大地震,已經傳到了歐洲中心布魯塞爾,將會對歐盟產生深遠的影響。
德證交所人事地震,英美股東趕走德國CEO
德意志證交所的最高層昨日(5月9)向他們的英美大股東們丟下了手套,領導德交所12年的首席執行官(CEO)維爾納.塞弗特宣佈立即辭職,他的忠誠夥伴、監事會主席羅爾夫.布勞耶爾將於年底選出新的CEO後走人。正如不久前德國社民黨主席所批評的那樣,全球化中的國際金融集團像「蝗蟲」那樣又吞噬了一座德國企業的堅強堡壘。
中國汽車初登歐陸 萊市車展引發地震
中國開始告別紡織品和鞋的「純情」年代。這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的。然而,這個遠東的世界工廠闖入德國和歐洲最後一塊世襲領地-汽車市場,而且來得這麼快,還是大出許多人的意外。正在舉行的萊比錫汽車展展出專為歐洲設計製造的「中華」車,著實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地震。
上一頁
第12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