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地震
地震是指在地殼內釋放能量所造成的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造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牙買加百米冠軍慷慨捐贈地震災民
3 Monate nach dem Erdbeben
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嚴重地震災害。據中國官方統計,這場大地震造成將近七萬人死亡,一萬八千多人失蹤。受傷者超過三十萬,難民更是以百萬計。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救災初期的舉國激情已經慢慢褪去,災區面對的是更為漫長和艱難的重建工作。德國之聲記者石濤特意在最近幾天走訪了地震災區。
地震敬禮男孩引起震動-熱淚和疑慮並存
國際奧委會向中國四川地震災區捐款400萬美元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10名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被捕
波昂展出四川大地震攝影圖片
離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但國際友人對中國的友誼援助並沒有結束。波昂是成都的友好城市,同時也是聯合國難民署下屬聯合國難民救助協會的所在地,7月2日晚上6點,在波昂市和聯合國難民救助協會的合作促成下,在波昂市中心的波昂市租房者協會,中國攝影家索亞倫先生關於四川地震災區的照片展覽正式開幕。
四川大地震給農業經濟造成60億美元的損失
中國通澤林:西藏事件和大地震中怎麼看中國
暢銷書作家弗蘭克•澤林(Frank Sieren)被德國時代周刊稱為德國最著名的中國專家之一,倫敦泰晤士報則稱他為德國的「中國通」。作為德國《經濟周刊》駐北京記者,他曾經在中國生活了15年。他的作品《中國密碼》以及與施密特總統合著的《與中國為鄰》出版時都引起轟動。他的新作《中國震驚》出版後即登上十大暢銷書寶座,並高居德國經濟類暢銷書榜首。本周三由洪堡大學經濟論壇舉行的「中國和西方」的研討會後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他。
地震過後中國43名政府官員受到懲罰
chi2006 Steinmeier China
上周,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中德關係至此實現完全正常化。在過去的十個月內,雙方圍繞著西藏和人權問題產生嚴重摩擦,兩國關係猶如坐上過山車,高低起伏。而對於德國外交政策而言,中德關係究竟佔據怎樣的位置呢?下面是承行的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撰寫的專題報導。
chi1706 moral gesetz
汶川大地震過去1個多月了,仍是中國的首要焦點話題。這場罕見的大災難使中國社會層層面面的現象也顯現俱全。都江堰一名姓范的普通教師就意外地成了地震中的頭號"反面人物"。有人將其戲稱為"范跑跑",因為他在地震發生時不顧學生,自己先到達了安全地帶。現在已經確知,這位老師被取消了教師資格。中國上下也引發了一場關於法律與道德的討論。德國之聲記者報導採訪報導如下。
deutsche Medien über Chinabesuch von Steinmeier
德語媒體一致認為,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對中國的三天訪問取得了圓滿成果。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China misst Psychologen erstmals eine wichtige Rolle zu
應一家咨詢公司的委託,交流學學者王溫迪和四個心理學家在四川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考察。中國政府危機處理時第一次賦予心理學家如此巨大的作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中國拿出了好幾個「首次」,比如首次全國為受災民眾哀悼,首次對國外援助大開放。心理咨詢的大投入又是一個首次。以下是德國之聲綜合基督教通訊社消息進行的報導。
chi1606 steinmeier china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問中國的最後一站是一個月前遭受特大地震襲擊的四川省。施泰因邁爾在災情尤為嚴重的都江堰地區走訪了由德國紅十字會向中國捐助的移動醫院以及其他相關援助項目,並同時宣佈,德國會對中國進行更多支持。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部主任馮海音是德國外長訪華的隨行人員之一,下面是他發來的報導。
Steinmeier in Dujiangyan
施泰因邁爾外長周日前往他這次中國行的最後一站:震區都江堰。薄熙來在重慶對他說:「我們的心跳在一起。」在都江堰,戴著紅領巾的德國外長寫下:「親愛的孩子們,我們在德國跟你們同在,感同身受」。德國宣佈援建中國災區8所學校,使德國對中國地震的援助總額進一步提升到了2400萬歐元。德國之聲記者據德新社、美聯社綜合報導如下。
非常時期的德中經濟關係
德國聯邦外長施泰因邁爾目前正在中國訪問。此次北京之行施泰因邁爾分別與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和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的會晤。德國企業在華投資條件是雙方重點商談的問題。記者從中國給德國之聲發來如下報導。
130608 China Proteste
在中國四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政府透明的訊息政策受到普遍讚揚。但許多在地震中喪失孩子的家長認為,學校教學樓的豆腐渣工程也是造成眾多孩子死亡的原因之一。但他們的抗議之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下面是記者從成都給德國之聲發來的報導。
德國大力援助中國重建地震災區
幾周前發生在中國四川的大地震導致近7萬人喪生,至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因住宅被毀居住在臨時的棲身之地 。災區的重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德國也在大力援助中國地震災區的重建。德國援助人員對中國速度感慨成分。 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一周港媒摘要(零八年六月十四日)
本周,兩岸關係中最大的事件就是昨天結束的海協會和海基會復談。香港媒體對此有較大篇幅的關注和評論。另外,由於幾個月前的中法奧運風波,中國前往法國旅遊的人數銳減;中國人民在愛國之外,是否也有不愛國的自由?這也成為本周香港評論關注的問題。
Alle Schulgebäude sollten überprüft werden, ob sie erdbebensicher sind
中國教育部和建設部日前宣佈,將在暑假期間對全國所有學校校舍進行檢查,看是否具有防震能力。一旦發現問題,不但要加固,而且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是否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Chinesische NGOs aktiv im Einsatz im Erdbebengebiet
汶川地震後,不僅中國政府作出了迅速反應,中國民間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中國的公民社會正在一場前所未有的民間協助賑災的運動中得到加強。
chi1206 Steinmeier Cchina
今天(6月12日),距離北京奧運開幕不到兩個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啟程前往中國進行訪問。這是一次閃電般的訪問行程,施泰因邁爾在北京只待24小時。不過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不但要與中國外長楊潔篪進行會晤,還將與政府總理溫家寶見面。在繼續前往中國西部地區以及四川地震災區訪問之前,施泰因邁爾還將就中國的西藏政策發表意見。
中國將對全國各級學校建築進行抗震排查
地震中臥龍唯一遇難大熊貓毛毛下葬
China und Taiwan
本星期北京與台北將就海峽兩岸關係進行十多年來的首次會談,新蘇黎世報引用台灣和香港的消息說,雙方將就「三通」問題和台灣與大陸企業享有同等權利一事將達成協議:
中國四川大地震專輯
中國四川省發生中國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特大地震,半個中國都感受到了震動,全世界都關注著災情和救援進展。德國之聲謹向遇難者表示哀悼和向受災者致以衷心的慰問。
四川餘震不斷,堰塞湖險情不絕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當地時間6月9日15時28分,四川再次發生較強餘震,震中在汶川縣。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震級為5.0級,四川地震台網測定為5.4級。前一日 18時51分,北川發生4.8級餘震。唐家山堰塞湖大壩劇烈搖晃約20秒,周圍山體大規模滑坡。餘震引起的山體滑坡造成達(州)成(都)鐵路一度中斷。
歷史上的貪官當前仍然存在
「為了平息人民的不滿,中國領導人不斷開展反腐敗運動、實行嚴厲懲罰,但中國的腐敗問題至今遠遠沒有消除。」這是新蘇黎世報「奧運之外的中國」系列文章中最新一篇的主題。文章從清朝大貪官和紳談到今天中國的腐敗問題:
Tourismus in Sichuan gelähmt
讀者來信6月第1集(下)
地震,奧運與西藏問題一直是讀者們關心的焦點與熱點,本期讀者額外關心了牛奶價格的上漲。德國之聲中文網歡迎讀者來信共同探討。
開始收緊災區報導
中國政府開始限制記者前往四川地震災區。至少有五名外國記者被短期拘留,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因拍攝災民示威場面受到警方追查和審訊。南德意志報在做了以上報導後寫道:
德意志銀行估計地震重建耗資5000億元
德意志銀行估計地震重建耗資5000億元
中國出現領養地震孤兒熱潮
汶川地震造成數以千記的孤兒。震災以來,中國國內出現一股領養地震孤兒熱潮。「星期日世界報」以一名北京婦女為例,試圖透視這股熱潮的內在原因。該報寫道:
中國從地震中學到了什麼?
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是中國人度過的最為沉痛的一個兒童節。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學樓掩埋了無數年輕的生命,花朵般的孩子們眨眼間便消失在幼兒園的廢墟裡。人們的心在流血。但在哀悼的同時,中國該如何反思。
南方周末報調查地震倒塌校舍原因
在汶川地震中,受災地區眾多中小學生因校舍塌毀而死亡,引起人們對校舍建造品質的疑問。「世界報」以「中國的學校為什麼未能抗住地震」為題發表一篇報導,介紹了中國國內記者對相關原因的調查。該報寫道:
大地震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化多持久?
本周,香港媒體繼續聚焦中國四川地震及其後續效應,其焦點是到底如何看這次大地震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化,以及中國是否已做好準備迎接這一變化,這一變化是否能夠長久。
誰動了我們的善款?
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救災捐款熱潮。從個人到各企事業單位、政黨、團體,捐款源源不斷。某些機關和企業甚至根據雇員職位高低確定個人捐款數額。至本周三12時,捐贈款總數已超過345億元人民幣,遠超過各級政府投入的195.57億元。不過,在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自豪感中,也逐漸加入了某種程度的憂慮。有越來越多人問道,如何才能確保捐款用於救災?《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王克勤談中國地震後媒體報導
512地震後,中國大陸媒體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對災情進行了追蹤報導。本台記者方婷就本次媒體報導的特徵採訪了應波爾基金會邀請、前來德國訪問的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
明愛文教基金會呼籲德國民眾為中國地震捐款
chi2705 china ein kind politik
512汶川大地震目前已經造成6萬餘人喪生。其中不乏大量學齡兒童。不少在地震中喪生的兒童的家長雖然倖免遇難,但卻痛不欲生。因為絕大多數遇難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失去唯一的孩子就好比唯一的希望徹底破滅。在遭遇如此重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會作相應調整?
四川地震中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允許再生育
Berichterstattung übers Erdbeben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大陸的媒體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對災情進行了追蹤報導。德國之聲記者方婷就此次中國媒體地震救災報導採訪了應伯爾基金會的邀請,正在德國進行訪問的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先生。
德國紅十字會野外醫院在四川地震災區
5月26日,由德國紅十字會捐贈,與中國紅十字會合作搭建的中德流動野外醫院在都江堰正式投入使用。這所帳篷醫院坐落在都江堰的幸福大街,相當於中國一個縣級醫院的規模。目前,四川汶川地震的傷亡人數仍在不斷增加。25日青川發生的6.4級餘震又造成多人喪生,近千人受傷。對餘震不斷的災區來說,最大的威脅還有隨時可能潰塌的堰塞湖。
地震11天後在四川綿竹成功救出廢墟下一名80高齡老人
地震破壞了羌族人家園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對汶川大地震、對四川境內的文化遺產以及少數民族羌族的命運表示擔憂。
生命非因死亡而「寂滅」
數以萬計的人在汶川地震中喪生。死者已已,生者慼慼。中國宗教團體有怎樣的表現?
地震過後要防環境污染?
鑑於四川震區內有大量化工廠,經大地震的破壞,是否會出現後果不堪設想的環境污染?「南德意志報」該報以一個韓國救援隊在石亭河畔的「宏達」化肥廠的救援經歷為例,注意到了這一問題:
Deutscher Radarsatellit liefert Erdbebenbilder in China
IWF: Erdbeben stoppt chinesische Wirtschaft nicht
「叔叔,我想喝可樂。要冰鎮的!」
兩個瞬間,兩段人生,兩個平凡的小人物。他們真實的體現,他們對生活的渴求,折射了中國社會人性化發展的一個小側面。
上一頁
第11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