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IMF上調全球經濟預期 中國幅度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發布最新報告,上調了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中國經濟的預測獲得了顯著提升。
沙烏地和卡達将替敘利亞償還世行欠債
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愿意替敘利亞償還該國拖欠世界銀行的債務。如果落實,此舉將促進世界銀行改變迄今對敘利亞的金融政策,有助於該國戰後重建。
英美財長就貿易協議舉行會談
英國財政大臣裡夫斯(Rachel Reeves)周五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就雙邊貿易協議進行討論。此外裡夫斯還與德國、中國財長進行會晤。此前不久,裡夫斯曾表示,加強與歐盟的商業關係「或許更為重要」。
IMF大幅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由於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全面放緩,美國下調0.9個百分點,而中國只能維系4.0%的經濟增長。
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稱刺激措施不足以提振消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周二(10月23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對美國的增長預期略有提升,德國經濟則將原地踏步。
IMF總裁:中國經濟已經龐大到不能繼續依靠出口拉動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必須從出口導向型轉為消費導向型,否則將面臨危險的增長放緩。
IMF上調對中、印、歐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今年對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經濟前景預期,同時略微降低了對美國和日本的預期,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5%。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在接受本台採訪時也談到西方與中國雙向「去風險」的問題。
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籲調整產業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年度增長的預期,同時警告說,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應對不利因素並解決潛在的失衡問題」。
IMF總裁:中國面臨岔路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周日在北京表示,中國需要通過經濟政策「重塑自我」,以加快解決房地產市場危機,並促進國內消費和生產率的提高。
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3.1%,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實現4.6%的增長,歐洲則陰雲不散,德國更是墊底。
國際貨幣基金呼籲德國加強投資
德國陷入財政預算危機之際,國際貨幣基金認為增加投資是當務之急。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歐洲經濟的總體形勢令人擔憂。
中國經濟降溫 拖累非洲國家
受累於房產危機、製造業低迷等不利因素,中國經濟今年並沒能呈現疫情後強勁復甦。而遠在萬裡之遙的非洲也受到了影響。IMF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對非洲資源的需求,以及中資機構為非洲國家提供的貸款都已顯著減少。
美國是中國擁有更大IMF話語權的絆腳石嗎?
中國表示,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並未反映出其過去20年來建立的經濟影響力。實際情況是:握有最多投票權的美國尚未做好改變現狀的準備。
中斯達成初步債務協議 IMF不知情?
中國官方近日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斯里蘭卡就涉華債務處置初步達成一致。斯里蘭卡周三對此表示歡迎。不過據彭博社報導,正要與斯里蘭卡舉行債務重組會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此似乎事先並不知情。
IMF:德國經濟將進一步衰退
經濟分析人士稱,德國經濟的下滑情況將比最初預測得更加嚴重。儘管可能存在經濟復甦的跡象,但預計復甦勢頭可能不如之前的預測。
IMF主席支持改革擴大中國投票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對可能賦予中國更多投票權的改革表示支持。她同時警告,若該組織仍沒有足夠財政支援來援助陷入困境的國家,將造成「毀滅性」後果。
德國又成歐洲「病夫」了?
德國經濟陷入停滯,未來也看不到好轉的跡象。過去數年的多重危機暴露了德國經濟模式的弱點。
德國經濟與衰退擦肩而過
德國經濟是否勉強躲過了衰退?經濟學家認為,第二季度僅實現了微小增長,因而僅算得上是「短暫的緩和」。
IMF上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期 中國維持5.2%
根據IMF今年7月的報告,2023年和2024年全球經濟皆預期會成長3%,跟疫情前相比仍然低迷。IMF指出,在先進國家發展趨緩之際,新興經濟體引領了經濟成長。不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青年失業率問題,仍然令人憂慮。
德國經濟景氣堪憂 兩大機構同時看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德國經濟增長前景低迷,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烏克蘭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激增可能在短期內拖累增長;長遠來看,社會老齡化問題也影響增長。同日,另一家經濟研究所也發布金融市場專家的預測,對德國經濟前景的評估明顯惡化。
IMF:中國重新開放推動亞太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月2日發布報告,預測亞太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4.6%。報告特別提及中國的重新開放,由此帶來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地區增長。
IMF預測今年全球增長2.8%, 英德呈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2023年持續存在波動,但大多數國家在今年將得以避免衰退。一些新興市場已處於強勁增長,但發達經濟體如歐元區以及英國仍無法擺脫經濟放緩。
IMF總裁: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低於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會保持在大約 3%,這是自 1990 年代以來的最低中期增長預測。
斯里蘭卡有望獲IMF29億紓困貸款
斯里蘭卡總統維克拉馬辛哈表示,其債務重組計劃已得到中國支持,預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本月下半月向斯里蘭卡提供29億美元的貸款。擁有2200萬人口的斯里蘭卡正在努力克服1948年獨立建國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新債務圓桌會議將登場 G7:中國是絆腳石
國際債務問題遲遲未解,IMF發言人日前向媒體透露,首場新債務圓桌會議將於17日登場,出席國包含G7、中國、印度等。作為重要債權國之一,中國的立場成為了會議的焦點。在解決債務問題上,各國為何無法達成共識?
IMF:2023年世界經濟不會衰退 中印貢獻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解除了除英國以外的國家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的警報。中國告別清零政策後今年的增長預期上升至5.2%。
中國延長還債期 斯里蘭卡則希望中國能做更多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一封信件,中國進出口銀行向斯里蘭卡提供了為期兩年的債務延期,並表示將支持斯里蘭卡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29億美元貸款。不過,有消息人士透露,斯里蘭卡政府還希望中國能夠提供更加明確的保證。
美財長和IMF總裁同時訪問贊比亞
美國財長耶倫1月22日抵達非洲之行的第二站贊比亞訪問。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也抵達該國。2020年11月,贊比亞成為非洲首個在新冠大流行中出現債務違約的主權國家。中國是贊比亞最大債權人。
IMF副總裁:中國經濟或在一季度後迅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 戈皮納特本周三(1月18日)表示,根據目前的新冠感染趨勢,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從第二季度起大幅反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放開防疫措施後,中國經濟正逐步恢復,問題在於3月即將組成的新一屆政府如何刺激經濟。
歐盟談對中貿易「去風險而非脫鉤」
中國防疫政策轉向,重返全球經濟之際,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週二於瑞士出席全球經濟論壇時表示,歐盟需要與中國合作,尋求降低風險而非「脫鉤」。
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3% 未達目標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中國GDP比上一年增長3%。這個數字不到2021年(8.4%)的一半,遠低於中國政府提出的5.5%的目標,是除2020年以外,中國經濟幾十年來最差的表現。
IMF總裁: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率或低於全球水準
中國新冠感染人數激增,即使邁向邊境重啟,經濟展望仍不樂觀。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作為世界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其去年經濟增長可能在40年來首次跌落或低於全球水準。
IMF總裁:中國同意組建全球主權債務「圓桌會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官員已同意參加一個全球主權債務「圓桌會議」。擬議中的圓桌會議提供了一個框架,有助於改善債務處理程序和避免系統性債務危機。
IMF再下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中國近期放寬防疫政策,經濟增長前景卻不樂觀。10月時,IMF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3.2%,已是幾十年來最低。如今面臨感染率激增的挑戰,IMF重申,增長預測進一步下調可能性「很高」。
IMF總裁呼籲中國改變「清零」策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應告別 「清零」政策,轉向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以減少對民眾和經濟的傷害。
李克強:中國經濟呈回穩向上態勢
正在柬埔寨出席東協峰會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周六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會晤時表示,中國政府的穩經濟措施已經止住了下滑勢頭。他還強調,中國沒有在全球通貨膨脹率高企期間大肆購買能源和糧食,這是對全世界的貢獻。
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11日下調了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IMF指出,嚴格防疫措施以及房地產危機導致了中國經濟降溫。全球層面上,俄烏戰爭、供應鏈擾動也拉低了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
斯里蘭卡獲國際貨幣基金29億新貸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和斯里蘭卡達成共識,將向該國提供29億美元的救助款項。斯里蘭卡目前陷入了該國建國七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通貨膨脹來勢洶洶 你該如何保住錢包?
當前因疫情、戰爭衝擊供應鏈,讓全球進入高通膨時代,短期內物價不會下跌,那麼我們該如何生存?德國之聲訪問專家整理出4件你能做的事。
IMF總裁:不排除明年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今年4月以來全球經濟前景「顯著黯淡」,鑑於不斷升高的風險,她不能排除明年可能會出現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IMF警告:亞洲面臨停滯性通膨
受到俄烏戰爭、中國經濟放緩等多重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亞洲地區恐面臨「停滯性通膨」前景,即增長放緩與通膨上升的兩面夾擊。
IMF下修中國經濟增長至4.4% 全球通膨恐再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4月19日)發佈最新報告,再度下調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至4.4%,遠低於年初中國設下的目標。與此同時,該組織警告全球通貨膨脹情況恐比預期更糟。
美警告俄羅斯的核威脅 IMF稱戰爭衝擊全球經濟
週四,俄羅斯一艘軍艦在黑海因受損嚴重而沈沒。烏克蘭稱該軍艦是被烏方以導彈擊中,但俄羅斯稱是火災導致彈藥爆炸。另一方面,美國中情局也警告,俄羅斯可能因戰事不順而考慮使用低當量核武器。
Athen begleicht IWF-Schulden
希臘提前兩年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幫助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後果向該國的貸款,希臘政府稱債務危機篇章「終結」。
IMF、世界銀行撥款援助烏克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周二表示,該組織考慮向受到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提供14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世界銀行則在周一批准向烏克蘭提供7.23億美元的貸款和贈款。
IMF:中國經濟復甦不均衡 宏觀層面支持不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表示,宏觀層面支持的減少影響了中國經濟景氣復甦。該組織還警告,中國消費呈現疲軟,經濟復甦不均衡,而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去槓桿措施以及監管部門對於科技等行業的重拳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IMF呼籲中國放棄「清零」防疫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在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種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中國若繼續堅持對新冠感染「零容忍」的嚴格防疫政策,將給本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都造成嚴重負擔。
11月中國進口大增 德國不是獲益者
中國官方最新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繼續以兩位數的幅度增加,尤其進口增幅遠超預期。但德國企業未能從中明顯獲益。
市場看壞恆大危機 IMF:中國有能力解決
再過一周不到,恆大第一個債券支付期限的的30天寬限期就將結束,即將正式違約。市場反應悲觀,不少專家也擔心債務危機將「延續很久」,但IMF卻有不同的想法,為什麼?
疫苗分配加劇貧富差異 IMF下修全球經濟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調降了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供應中斷與全球疫苗分配不均,使各國經濟恢復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此外,IMF也對企業和政府越來越高的負債水準感到擔憂。
上一頁
第1 頁,共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