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國內生產總值
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人工智慧能否拯救中國的人口危機?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中國的勞動力短缺,但少子化和老齡化仍在對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構成難以想像的衝擊。《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中國新增煤電裝機容量創十年新高,減排承諾面臨考驗。
台灣擬大幅加碼軍費:國防開支將沖至GDP 5%
台灣總統賴清德周五透露,計劃在2030年前把台灣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比照北約標準。這被視為響應美國加強軍備的回應。
中國威脅、美國施壓 台灣2026國防預算超過GDP3%
台灣行政院周四(21日)敲定2026年總預算規劃,其中軍事預算金額對比今年提升22.9%。至9495億新台幣,佔GDP比重3.32%,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
IMF上調全球經濟預期 中國幅度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發布最新報告,上調了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中國經濟的預測獲得了顯著提升。
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5.3% 下半年面臨更大挑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2%,略低於第一季度的5.4%,使得上半年GDP增速達5.3%。然而,專家警告,下半年增長勢頭或將放緩,房地產危機、內需疲軟及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仍是主要風險。
北約成員國同意將軍費提高至GDP佔比 5%
北約成員國於周日達成一致,同意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這一目標由美國總統川普长期推動,預計將在本周北約峰會上正式通過。不過,西班牙目前表示不會跟進。
德國經濟恐陷入三年停滯 歐盟委員會下調增長預期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中美貿易緊張持續的大背景下,歐盟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春季經濟預測顯示,德國經濟2025年將陷入零增長,連續第三年停滯不前。儘管國內消費和投資有所改善,但出口疲軟、對外依賴性高及國際環境動蕩仍嚴重拖累德國經濟的整體表現。
一季度美國經濟意外萎縮0.3%
根據周三(4月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個月美國經濟意外萎縮,主要原因是美國總統川普实施全面關稅前進口激增造成的落差。
中國一季度經濟超預期增長 對美出口激增前景仍暗淡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得益於製造商在美國加徵關稅前加速出貨。然而,隨著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分析人士警告稱,出口強勁可能難以為繼,中國經濟面臨新的重大挑戰。
台灣無法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10%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表示,台灣現階段沒有能力按照美國的要求將國防預算提高到10%的GDP佔比。
美中關稅戰下 中國兩會有哪些看點?
中國年度政協與人大會議將在北京召開;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提高對中國的關稅打擊,中國將如何擬定經濟策略回應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不少預測認為北京將延續過去兩年的目標,把GDP成長率設在5%左右。
2024年俄羅斯GDP增長4.1%
俄羅斯的戰時經濟是該國GDP增長的主要動力,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7%。
北約成員國GDP5%用於國防?川普为美國未達標辯護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夕,要求北約國家將GDP的 5% 用於國防。迄今的標準是2% 。但美國自身的國防支出佔比也明顯低於這一水準。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穩住了嗎?
沈凌
經濟學者沈凌認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中國GDP增長率在5%這個低水準上穩住了,這一方面來自9月底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緊急提振措施,另一方面源於GDP統計方面與國際接軌的修正。但真正水到渠成的增長率回升,還需政府打破「圍牆思維」。
調查預測:受美國關稅影響 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料放緩至4.5%
路透社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在2025年放緩至4.5%,2026年進一步降至4.2%。中國的決策者準備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以減輕美國即將上調關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世界銀行上調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至4.9%
世行在上調中國今明年GDP增長預測時強調了拖累經濟的因素,指出實現持續復甦經濟的關鍵。
中國11月經濟數據「喜憂參半」 專家:北京在為艱難時期做準備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工業生產增速超出市場預期,但消費增速創三個月新低。德國專家在接受DW採訪時預測,最終今年的官方經濟增長率可能會落在一個接近但不到5%的水準,儘管官方統計的可信度已經越來越低。
媒體:中國計劃2025年提高財政赤字率以緩沖經濟壓力
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稱,北京高層已經同意將明年財政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增加到創歷史最高紀錄的4%,同時維持5%的經濟增長目標。
釋出積極信號 中國明年有望擺脫經濟委靡?
中國在例行經濟決策會議中宣佈,明年將推出「更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態度顯得「異常緊迫」,被認為是為了應對川普2.0的關稅衝擊。但北京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刺激經濟、提振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
「看衰」中國,經濟學家被網路禁言
近期至少有兩位著名經濟學家有關中國消費疲軟、失業和年輕人「死氣沉沉」的悲觀評論在社群網站上廣泛傳播後,很快從網路消失。
再次躲過衰退,德國經濟卻難「松一口氣」
德國第三季度GDP意外實現增長,再次與技術性衰退擦肩而過。找到一絲安慰的同時卻難松一口氣?
路透社:中國正考慮發行10兆特別債券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正在考慮推出強有力的財政方案,未來數年內共發行10多兆人民幣的特別債券。
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稱刺激措施不足以提振消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周二(10月23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對美國的增長預期略有提升,德國經濟則將原地踏步。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4.6% 保五挑戰大
中國18日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GDP年增速為4.6%,略高於市場預測。儘管官方稱「經濟回升向好」,但分析認為,中國房地產及消費低迷問題繼續拖累經濟,北京想達成「保五」目標,面臨不小挑戰。
路透社:習近平主席應該向美聯準主席鮑威爾致以誠摯謝意
美聯準在兩天前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這是4年來美聯準首次降息。路透社分析指出,美聯準做出降息決定也減輕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讓中國央行有更多空間提振自身經濟。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 超過GDP增長預期
台灣的國防支出將在明年增加7.7%,增幅超過預期的經濟增長。台灣行政院周四表示,台灣將增加更多戰鬥機和飛彈,以加強對抗來自北京日益增長的威脅。
IMF上調對中、印、歐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今年對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經濟前景預期,同時略微降低了對美國和日本的預期,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5%。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在接受本台採訪時也談到西方與中國雙向「去風險」的問題。
德國經濟氣氛持續惡化 工業界呼籲政府果斷拿出刺激政策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最新公佈的商業景氣指數顯示,德國經濟氣氛出人意料地惡化,導致對經濟迅速復甦的期待逐漸降低。工業界期待政府拿出果斷的刺激經濟增長的計劃。有專家指出,德國經濟目前是「拉著手剎」前行。
德國經濟得以避免技術性衰退 政府預測今年GDP增長0.3%
德國經濟正在努力擺脫低迷。 今年一季度的初步數據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德國經濟部長表示支持通過「短期而有力」的減稅計劃為經濟「大規模減負」。
超乎預期: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5.3%
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為5.3%,高於市場此前的預期。但3月份多項數據明顯下滑,令人擔憂復甦乏力。同事,也有報告指中國的整體產能過剩已越過峰值。
專訪許成鋼:光靠高科技救不了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痛點」在哪裡?如果要扭轉中國經濟的「頹勢」,究竟該怎麼做?DW專訪經濟學家許成鋼,請他替中國經濟「診斷開藥」。
如何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與軍費增幅?
兩會萬眾矚目的總理工作報告落幕,中國今年GDP增長目標5%,與去年持平,但似乎未能提振投資信心。軍費方面,中國今年軍費支出增幅達7.2%,有專家認為,台灣仍然是中國國防支出的重要考量,「要在別無選擇開戰的情況下準備好打贏戰爭」。
中國兩會聚焦經濟 人大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中國「兩會」4日起登場,總理李強將首次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不過,人大會議發言人表示,今年人大閉幕後將不舉行總理記者會。而外界關注焦點仍在於中國經濟,特別是李強將提出多高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經濟疲軟的當下,兩會能否端出救經濟的實質措施?
兩會前瞻:中國經濟怎麼救?
上一屆兩會,中國把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最後官方稱實際增長5.2%。不過,專家向DW表示,去年真實的經濟成長恐怕不到1%。這一次兩會,中國總理李強將首度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他會喊出多高的增長目標,又將提出什麼樣的經濟措施?
日本名義GDP跌至第四 德國成第三大經濟體
儘管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率達1.9%,日本的名義GDP仍低於德國,從而讓出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但德國經濟並不景氣,去年下降了0.3%。
英國脫歐四周年:脫歐?什麼脫歐?
英國在四年前正式脫離歐盟。未來12個月內,英國即將舉行下屆大選,但已經沒有人再談及脫歐議題。究竟脫離歐盟對英國人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德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德國GDP環比下降0.3%。經濟研究所Ifo預測,今年第一季度可能再度下滑0.2%。德國多家經濟聯合會共同要求聯邦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促進經濟復甦。
中國經濟成長到頂?陸克文:只是暫時低迷
中國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5.2%,不如專家預期,引發外界擔憂未來的情況會更差。但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為中國經濟辯護,他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只是暫時性的現象。其他專家又是如何回應他的說法?
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5.2% 前景仍不樂觀
中國官方週三公佈2023年各項經濟數據,其中經濟成長率為5.2%,雖然高於官方去年訂的5%目標,但為何金融機構和分析師都不看好?今年的中國經濟又將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
中國經濟為何復甦「脆弱」? 世行預測中國明年增速4.5%
世界銀行本周四發布報告,預測中國經濟將放緩,明年GDP增速降至 4.5%,後年降至4.3%。美國政治學家裴敏欣認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更多是政治基本面的原因。
中國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釋放哪些訊號?
據新華社本周二的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為202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部署。據消息人士透露,多數與會者贊成將明年GDP增速設定在5%左右。
2024年如何保增長?路透:政府顧問建議中國加大刺激
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目標。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的經濟顧問呼籲明年也保持穩定的增長目標。鑑於中國的政治環境導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幾乎無法出現,他們寄希望於政府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刺激措施。
德國政府計劃2024年將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提高一倍
德國政府圈內消息人士透露,聯邦政府希望將計劃在2024年給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增加一倍,達到80億歐元。如果這一計劃在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獲得通過,2024年德國的國防開支將在GDP中佔到2.1%。
香港增長未達預期 期待更多入境遊客
香港政府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雖然第三季度的增長幅度仍然未達到市場預期,但入境旅遊和私人消費已經承擔起了香港經濟火車頭的功能。
中國經濟疲軟,大興土木告一段落?
曾幾何時,基本設施建設一度成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現如今,隨處可見的空置住宅樓以及人跡罕至的橋樑公路卻凸顯出了中國過度建設的嚴重後果。
日中關係緊張 日防衛省提出增加13%的國防預算
日本防衛省確定2024年申請預算金額高達7.7兆日元,約合526.7億美元。日本共同社指出,考慮到中國和北韓都計劃加強軍事威懾力,日本防衛省提出2023至2027年5年期間防衛費總額約43兆日元。
房地產行業憂慮加劇 券商紛紛下調中國增長預期
伴隨著對中國房地產開放商債務「爆雷」擔憂的日漸增多,五大券商下調了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德國經濟部長:不是「歐洲病夫」 只是缺少訓練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在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經濟景氣低迷,但是他並不認為德國經濟狀況太過灰暗。他說:「我們(的經濟)並沒有生病,只是有點缺乏訓練。」
IMF上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期 中國維持5.2%
根據IMF今年7月的報告,2023年和2024年全球經濟皆預期會成長3%,跟疫情前相比仍然低迷。IMF指出,在先進國家發展趨緩之際,新興經濟體引領了經濟成長。不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青年失業率問題,仍然令人憂慮。
不如預期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6.3%
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季對季僅增長0.8%,且青年失業率再度創下歷史新高,讓外界越發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分析師怎麼看今年的中國經濟數據?
上一頁
第1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