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中國還能收到川普这個「大紅包」嗎?
有評論認為,如果川普在大選中獲勝,他的政策將繼續摧毀美國正在起步的電動汽車行業,將讓中國鞏固其對全球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行業的控制,阻礙美國(或歐洲和東亞)的公司發展與中國競爭所需的專門技能。
德語媒體:德國應該威懾的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
對於德國軍艦穿越台海,《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認為,此行動原則上無需質疑,但是柏林不應該忘記德國經濟仍然依賴於中國,且德國國防政策的重點在歐洲而不是遠東。
德軍艦22年來首次穿越台灣海峽 意義何在?
德國國防部長正式確認有兩艘軍艦正在穿越台灣海峽,這是22年來的首次。面對中方抗議,分析人士指出:德國如今注重突出穿行台海的「慣常性」,並將以「放鬆的心態」面對來自北京的抗議。
德國兩艘軍艦22年來首次穿越台灣海峽
德國軍艦在時隔22年之後又一次穿越台灣海峽。雖然國防部長強調經過的是國際水域,人們的解讀也多是象徵性大於實效,但這一變化的敏感性仍然受到高度關注。
德語媒體:台海若有事 誰會來幫忙?
德國政府想通過軍艦航行台海來表明自己支持亞洲地區民主政權的立場,但《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這不過是柏林的象徵性舉動。《每日鏡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認為,就算川普上台,美國也不太可能為了台灣向中國開戰。
明鏡周刊:德軍艦艇將穿越台海
正在亞太地區參加多場聯合軍演的兩艘德國海軍艦艇,即將在9月中旬從韓國出發前往東南亞。德國官方至今對航線是否穿越台灣海峽諱莫如深,《明鏡周刊》則援引內部人士消息稱航線已確定。德國政壇則為此爭論紛紛。
德國軍艦會否穿越台灣海峽?軍方諱莫如深
在太平洋巡航的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目前停靠韓國仁川,下一站是馬尼拉。該艦是否會取道台灣海峽?——德國海軍少將拒絕透露具體航線,強調首要任務是維護通航自由。
交流或滲透?台灣青年到中國的不安與嚮往
「反台獨22條」與「橙色」旅遊警戒發佈前後,台灣人去中國的心境產生了什麼變化?「常來常往」能緩和兩岸關係,還是可能被「文化統戰」?DW與幾名過去半年曾造訪中國的台灣人聊了聊他們的看法。
美國副助理防長將出席香山論壇
一名美國官員向路透社證實,美國將派遣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 Michael Chase)出席九月中旬在中國召開的年度安全論壇。
柯文哲獲釋批檢方「壓迫凌虐」 北檢:與事實不符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週五因為京華城弊案而遭搜索調查、週六遭逮捕,本週一獲法院裁定無保請回。他主張自己遭疲勞訊問,並聲稱對弊案爭點完全不知情。檢方則強調依法辦案,並將進一步對此案提起抗告。
中國施壓太平洋島國論壇 台灣譴責「蠻橫介入」
在太平洋島國論壇公報刪除提及台灣的內容後,台灣外交部周六指責中國 「蠻橫介入」,並譴責中國「破壞區域和平及穩定的無理行為」。
台灣國防部:解放軍尚不具備全面攻台能力
台灣國防部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解放軍尚未完全具備全面攻台的正規作戰能力,不過正在引進先進新武器,並有其他威脅台灣的選項。
太平洋島國論壇重申台灣參與地位不變 中國特使:必須修正
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本周五發表最後公報,與會領導人重申1992年確立的台灣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的地位不變。中國方面對此表示憤怒,中國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錢波稱這是個」大錯」,」必須修正「。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下 太平洋島國峰會登場
太平洋島國峰會周一在東加開幕,气候困境及中美等國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成為關注焦點。據澳媒報導,索羅門群島將推動取消台灣觀察員地位。
澳參院通過挺台動議 勇敢還是幼稚?
澳洲參議院上週通過動議,認為聯大2758號決議並未確立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台灣對此表示歡迎。專家告訴DW,這是首次有美國主要盟邦在國會通過這樣的決議案,具有重要國際意義;但也有學者指出,不應對澳洲國內立場過於樂觀。
德國海軍航向韓國 是否穿越台海仍未定
德國向印太地區派遣兩艘軍艦執行為期七個月的任務,強調對印太安全的重視。兩艘軍艦周日從東京啟程前往韓國,之後將航向馬尼拉。目前尚不清楚軍艦屆時是否將穿越台灣海峽。
黑利:孤立主義不健康,支持台灣很重要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在訪問台灣時表示,孤立主義是不健康的。她還表示,支持台灣、烏克蘭和以色列非常重要。
白宮顧問沙利文下周訪華 將談台灣、南海、烏戰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下周將訪華。沙利文將與王毅會晤。此前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一消息,並稱沙利文此行或為拜習會鋪路。
德語媒體:台積電的危險策略
台積電落戶德國乍看之下是雙贏局面,但德語媒體認為,多元化佈局對台灣而言是一項危險策略,將使台灣的無形保護罩出現越來越多漏洞。每增加一家海外工廠,中國發動戰爭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會相應降低。
台灣10名退役軍官間諜案宣判 8人獲刑 最高13年
據台灣中央社22日消息,去年11月被起訴的10名現役及退役台灣軍人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一案審理結案,其中8人獲刑,1人在逃,1人被判無罪。
打造歐洲晶片自主未來 台積電德國廠動工
台積電TSMC在德國德勒斯登的工廠舉行了動土儀式,預計將在三年內完工。這座工廠將創造2000個工作機會,投資超過100億歐元。德國總理肖爾茨,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都出席了這場活動,這個項目為何得到如此重視?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 超過GDP增長預期
台灣的國防支出將在明年增加7.7%,增幅超過預期的經濟增長。台灣行政院周四表示,台灣將增加更多戰鬥機和飛彈,以加強對抗來自北京日益增長的威脅。
賴清德:中國擴張威權主義的對象不限於台灣
賴清德警告稱,中國擴張威權主義的對象不限於台灣,中國經貿施壓的受害者也不只有台灣。區域及全球民主國家,需要更加團結,才能抵抗威權主義的擴張。
德語媒體:中國押錯了寶?
中國在中東地區衝突中的斡旋一度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但對調停的效果,甚至中國國內輿論也產生了懷疑。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問,在俄烏戰爭中,北京是否選錯了邊?
台灣「海空精準射擊操演」展現防空能力
台灣週四在此前從未對外開放的軍事基地進行模擬攔截敵方戰鬥機和彈藥的飛彈演習,這座島嶼在中國持續的武力威嚇下尋求「有效戰力」的升級。
中梵續約時限再至 北京有建交與否主動權?
2024夏秋之交,國際和海外中文媒體不乏對中共政壇的報導與分析——特別是圍繞年度北戴河會議和黨魁習近平的街談巷議更可謂是五花八。在眾多有關中國的新聞中,台灣在歐洲僅存的邦交國梵蒂岡正在低調但積極地推進與北京方面關係的消息,似乎並未引起注意。
穿不穿台海?德軍艦長等候柏林下命令
正在亞太地區訪問並參加多項聯合軍演的德國海軍兩艘軍艦有可能在9月穿越台灣海峽,屆時德中關係可能出現緊張。不過,柏林國防部依然沒有就具體航線做出最終決定。德軍艦艇上一次穿越台海還要追溯到2002年。
牆外文摘:權力對「飯圈」女孩棄之如敝履
巴黎奧運會引發「飯圈入侵乒乓球」的爭議。有評論指出,權力要求 「飯圈要聽話」:可以出征控評但要為權力所用,可以積極擁抱愛國情緒,但不能讓個人對偶像的情感凌駕於愛國一盤棋之上。
中國漁船金門外海遭撞沉沒 兩岸報導有出入
「2‧14」金門翻船案調查結論發布次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金門外海遭撞沉沒。另有中國學者認為,金門快艇案或影響「大進滿88號」的處理。
稱台灣是「中國不動產」 澳洲前總理挨批
澳洲前總理基廷上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台灣是中國的不動產」。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抨擊他的說法「愚蠢」。台灣外交部隨即發文抗議。亦有澳洲政治分析師與媒體人發出批評的聲音。
帕勞總統指責中國「將旅遊業武器化」
帕勞總統指責中國一方面「利誘」該國放棄承認台灣是獨立民主國家,另一方面「將旅遊業武器化」,以向該國施壓。
中國前海軍船長非法入境台灣受到正式起訴
一名中國前海軍船長因駕駛小船非法入境台灣,周三被正式起訴。不過檢方表示,該男子的行為不涉及軍事或國安犯罪。
被扣台灣漁船部分船員獲釋 船長仍在押
8月13日,被扣押在福建的4名船員先是搭乘中國大陸方面的船隻,隨後在台海中線換乘到一條台灣漁船上返回澎湖。這艘台灣漁船7月初在福建泉州市海域被中國海警扣押,理由是違反了伏季休漁令。台灣方面則表示中方應務實處理兩岸傳統共同漁場的事務。
林郁婷巴黎奧運摘金 國際媒體如此評價
在巴黎奧運會中捲入性別爭議的的台灣拳擊手林郁婷為台灣贏得了史上首枚奧運會拳擊金牌,受到來自台灣總統的祝賀和國際媒體的關注。
阿爾及利亞拳擊手奧運摘金 再次回應性別爭議
在巴黎奧運會中捲入性別爭議的阿爾及利亞拳擊手哈利夫在女子66公斤級拳擊決賽中擊敗中國選手楊柳,奪得金牌。楊柳在賽後也對哈利夫的表現作出評價。
德語媒體:美國大選與中國
如果哈里斯當選總統,她的對華政策與川普会有何種區別?《法蘭克福評論報》予以分析。《每日鏡報》客座文章則認為,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為川普再次上台做準備。
客座評論:台灣人會不會幫中國選手加油?
林冠瑜
本屆巴黎奧運,台灣人不若前屆東奧幾近零時差鎖定,但對台灣選手賽事的激情不減,特別是在羽球男子雙打連霸奪金後到達高峰。DW中文網客座評論員林冠瑜分析,奧運是台灣國家認同想像的盛事,並對社群上一片「鬆弛感」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客座評論:賴清德需要Plan B
張俊華
賴清德上任後二個多月,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台灣對他內政的表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意味著,賴清德有必要對他原來Plan A 進行補充和修正。
台灣要求法國調查台灣球迷所持標語遭搶奪事件
本屆巴黎奧運會上已經發生了多起台灣觀眾手持的標語和旗幟遭搶奪和沒收的情況。還有台灣觀眾在進入場館前被要求塗抹掉臉上圖畫的台灣國旗。台灣政府對此表達強烈不滿,認為這些行為「毫無教養可言」,並要求法國當局進行調查。
德軍遠赴印太 憂心中國擴張
德國聯邦國防軍正在夏威夷海域參加美國主導的聯合軍演,德國防長皮斯托利烏斯也蒞臨觀摩。亞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經濟繁榮區域,柏林希望能夠同當地各國維持良好關係,同時也對中國的擴張感到擔憂。目前尚不確定德國軍艦是否會穿越台灣海峽。
加拿大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北京批加方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加拿大一艘海軍護衛艦7月31日通過台灣海峽。該國國防部長布萊爾表示,此舉重申了加拿大對自由、開放和包容的印太的承諾。北京表示不滿,批「加方行為滋擾攪局,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德語媒體:兩岸和平共處 對各方都最有利
《商報》評論認為,德國政府必須在台灣問題上表明立場,只有歐美各國協力向北京施壓,台海兩岸才能維持和平。《新蘇黎世報》報導了日美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美媒揭中國阻多國議員赴台參與峰會 台批卑劣
由35個國家數百名議員組成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下周一將在台北舉行峰會。該聯盟旨在協調對北京威脅的外交應對。美聯社報導稱,至少有來自6個國家的議員在峰會前夕遭到中國外交人員的施壓,阻止他們前往台灣與會。
美方稱布林肯與中國外長會晤「富有成效」
在寮國萬象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開放且富有成效的」會晤。布林肯提出了對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行為」的關切,並討論了人權問題和中俄關係。這次會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台灣軍演遇強颱 貼近實戰「不劇透」?
台灣年度軍演「漢光演習」本週登場,今年強調「有劇本但不劇透」、貼近實戰,台灣民眾怎麼看?軍演不巧碰上颱風攪局,演習陸續取消轉為救災;若實戰碰上天后不佳,台灣如何因應敵軍?
德語媒體:中俄軍演 演給誰看?
中俄在南中國展開聯合海軍演習。誰感到受到威脅?《南德意志報》對此做出分析。此外,中國努力提振旅遊業也引起了德媒的關注。《焦點雜誌》指出,儘管付出巨大努力,但要重新喚起世界前往中國旅行的興趣,仍需要時間。
台灣罕見公佈中國火箭軍在內蒙古試射
台灣國防部周六表示,監控到中國火箭軍在內蒙古的「多波」測試行動,雖然對中國的軍事活動保持著密切關注,但台灣公佈其在大陸監測到的詳情極為罕見。
不同尋常!小紅書傳獲海外風投公司投資
據英媒報導,中國增長最快的社群網站平台小紅書獲得風險投資公司DST Global的支持,新一輪估值達170億美元。在北京整頓科技行業的背景下,此輪投資尤為罕見。
客座評論:立法能解決博愛座引起的世代對立嗎?
詹威克
最近網路上經常出現年長者指責年輕人「霸佔」公共運輸的博愛座、不讓座給老年人之類的貼文和影片,引發了世代對立的爭議。台灣因此將修正現行法規,解決公共交通工具上「博愛座」讓座所引起的糾紛,但是修法是否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藥?
前ASML首席執行官:美中晶片爭端可能持續數十年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ASML的前任首席執行官溫尼克認為,美國與中國在計算機晶片領域的爭端短期內不會結束。對於這家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來說,情況非常困難。
上一頁
第6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