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國議員乘軍機訪台 中國東戰區聯合戰備
台灣官方證實,周二有美國議員搭乘軍機到訪台灣。北京再次發出嚴正警告,同時中國東戰區組織兵力在台海方向進行聯合戰備警巡。
台灣國防部:中國以灰色戰術 動搖台灣民心士氣
台灣國防部周二在一份最新的評估報告中稱,中國軍隊有能力封鎖台灣的重要機場和港口,從而對台灣構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軍機頻繁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台海局勢日趨緊張。
兩岸開戰假訊息:為何中國謠傳將武統台灣?
兩岸局勢緊張之際,台海即將開戰的謠言在中國甚囂塵上,雖然中國官媒做出澄清,但討論仍然持續。學者向德國之聲解釋,為何中國民眾會「過度解讀」?
中共召開六中全會 官媒先炒氣氛
此次會議將通過中共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可能顯示習近平的自我形象期許——「是與毛澤東和鄧小平並列,還是僅僅與毛澤東平起平坐?」
國台辦公佈「台獨」懲戒 國民兩黨齊反對
中國國台辦週五點名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立法院長游錫堃和行政院長蘇貞昌為「台獨頑固分子」,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嚴懲並依法終身追責。對此,他們做出了什麼回應?
牆外文摘:美國應該幫助台灣「維持現狀」?
有評論認為,台灣的大多數人希望維持某種形式的現狀。現狀意味著保持事實上的獨立,但避免來自中國的報復。美國的回應必須跟隨台灣的步伐,否則就會存在風險。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國網球名將彭帥微博上公開指控高官性侵,#Me Too運動再起?;歐洲議會首次派官方代表團出訪台灣;全球新冠死亡人數破500萬大關,德國創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最高紀錄... 本周還有哪些大事?
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台宣示立場 北京強硬回應
歐洲議會首次向台灣派出的官方代表團在訪台最後一天召開記者會,重申保護台灣的意義。此前一天,德國之聲記者在美國國務院的記者會上再三追問:美國支持台灣自衛是否包括軍事行動?
兩岸水果戰延燒 台灣向WTO申訴中國
針對三種水果遭中國禁止進口一事,台灣在WTO上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但台灣官方稱,會議上中方未正面回應,並會在WTO下次的相關會議上再度討論。
亞洲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中港台何時結束「清零」?
隨著亞洲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各界都關注中國丶香港及台灣這些仍傾向「清零政策」的地區,何時會開始轉型?兩位專家對此提供了一些見解。
美議員推《台灣嚇阻法案》 供資金強化台防衛能力
美國參議院三天內兩度提出台灣安全相關法案。繼2日《武裝台灣法案》後,共和黨籍議員又提出《台灣嚇阻法案》,將提供「外國軍事融資」,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美評估台海衝突誘因 不再包括「外國駐軍」
五角大樓最新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外國駐軍」不再被列為可能導致中國武力攻台的觸發原因。台灣總統蔡英文此前公開證實有美國軍人駐台。
歐洲議會代表團見蔡英文 北京警告不要發出錯誤訊號
歐洲議會代表團4日在台北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雙方都表達希望加深合作的期許。北京同日警告歐洲方面「不要發出錯誤的訊號」。
美國防部:中國核彈量可於2030年達千枚
美國國防部周三推出中國軍力報告,警告中國的核彈頭數量比之前預想還多,預計能在2030年增加至1000枚。此外,美國也引述中國媒體報告,預測中國可能在2027年逼台灣依其條件談判。
歐洲議會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問台灣
歐洲議會代表團一行13人今日抵達台灣,開始為期3天的訪台行程。這是歐洲議會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台。
客座評論:如果台海發生代理人戰爭?
台海局勢風雲叵測。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儘管自中共建政以來,台灣在台海局勢的僵局裡一直扮演「美中代理戰爭前線」的角色,然而這次比起以往格外使人感到凶險。
德語媒體:捍衛台灣就是捍衛歐洲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軍機頻繁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台灣總統蔡英文也一再強調,台灣民眾會全力捍衛其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
蔡英文證實美軍駐台打破美中40年「相互默契」
台灣總統蔡英文上周在接受CNN採訪時首度證實目前有美軍駐守在台灣。《南華早報》引述中國軍方匿名人士的消息稱,北京方面很清楚台美之間存在非官方性質的防務交流,但隨著蔡英文的公開證實,中美之間「保持低調的諒解被打破了」。
吳釗燮訪問布魯塞爾 會晤友台歐洲議員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周五在布魯塞爾與友台歐洲議員會面,就台海安全現況與台灣參與聯合國等議題交換意見。在台歐關係不斷升溫之際,歐盟兩名主席本周發表聯署信支持成員國與台灣深化關係。
德語媒體:德國新政府應為台灣仗義執言
今年的聯邦大選中,綠黨和自民黨均在其競選綱領中提出了加強對台關係的主張。那麼,由上述兩黨參與執政的新一屆德國政府上台後,德台關係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台灣人相信美國協防說嗎?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承諾協防台灣,蔡英文也首度證實有美軍在台。德國之聲街訪台灣民眾,瞭解一般人的看法。
美軍駐台受關注 《環時》:莫被帶節奏
台灣總統蔡英文對媒體證實美軍在台灣的存在後,中國官方和輿論反應強烈,官媒警告民進黨再踩"紅線"。新上任的美在台協會主任孫曉雅則拒絕就此問題作進一步評說。
台灣軍人的真實告白:兩岸若開戰能否成功抵禦?
兩岸情勢緊張,面對中國軍機多次在台灣近海演訓,台灣國防部對軍隊信心十足,那台灣軍隊內部實情為何?台灣軍人對防禦能力有信心嗎?
台灣出櫃同志議員心路歷程
台灣同婚亞洲第一也是唯一,2019年合法至今有大約6千對同性伴侶步入禮堂,社會對於同婚接受度也在逐步上升中。雖然台灣女性參政比例不低,不過同志參政還是很少見,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議員苗博雅告訴德國之聲,父母對於他的同志身份和參政有何看法,遇到選民質疑性別氣質時,他如何回應。
專訪: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議員
今年34歲的苗博雅在2016年以公開出櫃的女同志形象投入選戰。2018年她代表社民黨當選台北市議員,成為台灣第一位當選的*LGBT政治人物。隨著2019年台灣同婚合法化,她有什麼最新的觀察?
蔡英文:從法律教授到「辣台妹」
以柴契爾夫人為政治榜樣的蔡英文在2016年成為亞洲首位非出身政治世家的女性總統。她曾被《時代》雜誌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名單,也被台灣的反對者稱作過「空心蔡」;她被央視抨擊為執意謀獨來日無多,也被台灣的支持者贊為捍衛主權的「辣台妹」。
專訪: 美國對台戰略趨清晰 台灣四個月兵役已夠
美國總統拜登防衛台灣說持續引起熱議,台灣總統蔡英文也首度證實美軍在台協訓國軍。台灣國防軍事專家蘇紫雲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指,華府正改變對台「戰略模糊」的策略,而台灣比以色列更有能力保護自己。
台灣外長將訪布魯塞爾 專家:歐盟無懼與台互動
美媒27日證實台灣外交部長將出訪布魯塞爾。雖然歐盟官方稱這次出訪不包含政治性的會晤,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新冠疫情之後,歐盟已逐漸不那麼害怕與台灣交流。
德語媒體:中東歐向台灣敞開門戶
一些中東歐國家明顯加強了同台灣的互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該地區對北京經濟擴張政策的不滿和失望。
疫情衝擊下的2021法蘭克福書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法蘭克福書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首次恢復了實體展覽,但明顯仍受到疫情消極影響。中國大陸及台灣今年均只有當地員工參加,而疫情前已連續九年參展的香港館今年則沒有參與。
歐洲議會代表團下周訪台 北京批違反"一個中國"
在台海局勢緊張、中歐關係吃緊之際,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洲議會的一個議員代表團下周將訪問台灣。領隊的議員列在中國對歐盟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名單上。
台外長歐洲行受矚目 中東歐對中政策轉向
台灣外交部長26日在斯洛伐克發表演說後,27日預計將與歐美多國官員同台在捷克發表談話。專家告訴德國之聲,由於目前中東歐國家在中國政策上出現轉變,這也為提升與台灣關係創造了機會。
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美國務卿:符合一中政策
近日美國不斷釋放訊號,說北京「誤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阻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中國專家則反批美歪曲事實。美國務卿26日發表正式聲明挺台,中方多部門迅速回應。中國國台辦強調,台灣無權參加聯合國。
德語媒體:台灣屬於聯合國
中國對台灣發出的武力威脅,也使台灣問題得到了更多國際關注。國際特赦組織關閉香港辦事處,反對派處境更加險惡。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台海衝突將是全球災難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稱,台灣和中國若爆發任何衝突,不僅對台灣,對中國以及全世界而言,都將是一場災難。他呼籲到訪國家與台灣加強經濟聯繫,作為 "民主供應鏈 "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對此提出抗議。
客座評論:拜登「護台論」或使台海提前攤牌
拜登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一旦中國發起攻擊,美國會保衛台灣。政論家鄧聿文認為,美國」打台灣牌「遏制中國,可能加劇本已複雜而脆弱的台海和美中緊張關係,導致台灣問題提前攤牌。
中華民國是如何被逐出聯合國的?
5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依照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擁有中國代表權席位。當年,這份歷史決議是如何通過做出的呢?
客座評論:習近平二十大前後的幾件頭疼事
當今世界,令各國政要頭疼的事不少。這一方面跟政治人物的領導力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其身處環境的各個因素集合造成。而對中國來說,由於政治制度不同,頭疼的事也不同,起因也不一樣。政治學者張俊華嘗試就此進行一番梳理。
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會否成為美中交鋒新戰場?
聯合國大會1971年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已50年,習近平則稱這是中國和平發展、造福人類的50年。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議員和行政部門紛紛表示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氣候變遷破壞收成 台灣茶農創意迎戰
連日豪雨與乾旱不斷,台灣茶農錢順義(音譯)的心血慘受氣候變遷影響。今年的情況更慘,茶園幾乎一半的產量都泡湯了。
德語媒體:中美「秀肌肉」的高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了支持台灣的言論,《德國編輯部網路》關注拜登此舉的用意,以及習近平將民族主義作為轉移焦點的手段。 《商報》評論則指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雖然暫時避免了再次違約,危機已經蔓延到整個房地產市場,甚至威脅到了中國的經濟。
白宮重申不改變對台政策 專家認為拜登口誤
拜登周四晚上出席媒體活動時表示,如果台灣受到中國的攻擊,美國將會兌現承諾保衛台灣。隨後不久,白宮發言人稱,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專家分析說,拜登總統似乎發生了口誤。
北韓抨擊美國支持台灣
北韓外務省副相朴明浩批評美國派遣軍艦駛過台灣海峽並向台灣提供武器系統升級和軍事訓練,認為台海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部事務;美國 "輕率地插手 "這一問題,有可能觸動 "朝鮮半島的微妙局勢"。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海航買下的德國哈恩機場正式宣告破產,致力於原創的《財新網》卻不能當作訊息源。 快一年了,曾一貫高調的馬雲非常低調地出現在西班牙的海島渡假,這周發生的大事趣事,不可錯過。
拜登稱將協防台灣:北京警告 台北感謝
當被問及若台灣遭中國攻擊,美國是否會來協防台灣,美國總統拜登的回答是「會,我們有此承諾」。中國和台灣的外交部先後作出回應。
德語媒體: 聯合國不應成為北京的工具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了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此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擁有的中國代表權席位。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自此陷入了國際孤立的境地。
台灣立委曾任情報線民 轉型正義再成焦點
台灣最近有關轉型正義的討論不斷,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坦承曾在威權時期擔任政府線民而退黨,其後又傳出執政黨內有其他人也曾是線民。轉型正義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歐洲議會高票通過對台決議 呼籲強化夥伴關係
儘管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歐洲議會仍在周四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決議,稱歐盟應該深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著眼於雙邊投資協議,並提議給歐盟駐台機構更名。此舉很可能會激怒北京。
德語媒體:拜登的台灣難題
一段時間以來,台海局勢變得一觸即發。北京方面的文攻武嚇不斷加碼,台灣總統蔡英文也一再強調台灣捍衛自由民主的決心。而對於美國總統拜登來說,台灣也變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陳同佳送台案:台港政府互批政治操弄
觸發香港反修例風波的陳同佳送台案仍無解。陳同佳在香港出獄近兩年卻仍未赴台。台灣方面表示,入境台灣問題須先由台港政府商談好,這絕非只單純批出簽證的問題。港府則稱,台北要求台港「司法互助」屬於政治操弄。
上一頁
第3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