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灣投資立陶宛逾1000萬歐元啟動晶片生產
台灣駐立陶宛的代表黃鈞耀周一(11月7日)表示,台灣將投資超過1000萬歐元用於立陶宛的晶片生產。立陶宛於當日正式啟動了該國在台灣的貿易代表處。
中國駐瑞大使:在乎瑞中關係就不要實施制裁
中國駐瑞士大使對瑞士媒體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關係,就應該避免跟隨歐盟的腳步對中國實施制裁。
客座評論:美台能避免跟中國的戰爭嗎?
中國大陸、台灣、美國及其盟國是否能努力避免可能的戰爭?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避免台海戰爭的前提條件又是什麼? 為了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就必須對目前的實際狀況做一個公正的調查。
一名台灣志願者在烏克蘭陣亡
台灣外交部周六證實,一名加入志願軍赴烏克蘭參戰的台灣人在烏克蘭不幸身亡。這是台灣首度傳出志願者在烏克蘭陣亡的消息。
德國總理肖爾茨任內首度訪華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五抵達北京訪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會晤。他在記者會上談及人權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等議題。針對台海問題,肖爾茨表示,台灣現狀只能通過和平方式改變。
肖爾茨的北京「一日遊」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國際輿論的關注之下展開備受爭議的中國之行。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無接觸」式會面,並同總理李克強會談。肖爾茨表示,他和習近平一致認為核威脅是危險和不負責任的。這顯然是在向俄羅斯發出警告。
G7外長齊聚德國: 在俄烏和中國問題上尋求一致
七國集團外長本周在德國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攻擊加劇、中國日益強硬和伊朗鎮壓抗議者的背景下,更好地調整政策、保持團結一致。德國外長周四表示,G7「準備承認中國是『競爭者』和『對手』」。
IPAC議員團訪台灣「我們不是反華組織」
中共二十大後再次明確要「解決台灣問題」後不久,國際政治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到訪台灣,又一次在議會黨派的層面上聲援台灣。其發出的訊息是:我們不是反華組織,但也會堅決協助捍衛台灣民主。
美FCC委員訪台 行前呼籲封殺TikTok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本週訪台,是首位以官方身份訪台的現任FCC委員。訪台前夕,他向媒體表示,只有封殺TikTok才能帶來安全,「沒有其他出路」。
中國大陸專家赴台協助救治大熊貓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熊貓團團生病了,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於周二抵達台灣協助救治。這是兩岸之間難得的接觸機會。
歐洲跨國議員團訪台 成員曾遭北京制裁
台海局勢不斷升溫之際,曾呼籲各國共同應對北京威脅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8位歐洲跨國議員週二訪台。儘管北京可能不悅,訪團仍堅持訪台,此行目的為何?
台北故宮文物受損 初步調查報告出爐
台灣立法委員陳以信公開揭露台北故宮博物院多件文物被損,批評院方領導事後下「封口令」。台北故宮方面公佈了初步調查報告並予以反駁。此事在中國大陸已經被上升到「台獨」和「去中國化」的層次。
牆外文摘: 普丁助陣「習家軍」,攻台難以避免?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可能預見未來經濟處境不看好,因而把施政重心轉向政治和軍事。正如沒有避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西方也可能同樣沒辦法避免台灣戰爭的爆發。
台灣同志遊行 「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人權進步」
第20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9日在台北盛大登場。德國之聲訪問了參與遊行的民眾,聽聽他們對台灣的LGBT權益發展有什麼看法。
客座評論:台灣同志遊行看兩岸性別平權差距
亞洲規模最大的台灣同志遊行今年恢復舉辦實體活動,這個已經有20年歷史的活動一路走來篳路藍縷,代表了台灣性別平權的成果,但也仍有進步空間。而反觀中國,則是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回頭。
中盼深化與俄關係 普丁稱美對台立場錯誤
中國與俄羅斯外長週四通話,欲強化雙邊合作,兩國領導人也隔空互表支持。針對台灣議題,普丁及其密友紛紛做出評論。究竟雙方談話內容為何?台灣如何表態?
台灣開放邊境迎接國際旅客
台灣因為疫情封鎖邊境兩年多後,10月13日迎來開放時刻,但佔觀光客最大市場的中港澳旅客還是限制入境中。
美國防部:中國是頭號安全威脅
美國國防部27日發佈防衛策略報告,其中除了稱俄羅斯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外,也說中國才是對美國最重要的挑戰。此外,五角大廈也對金正恩發出警告,說若平壤使用核武,其政權將被終結。
路透:新一屆中央軍委為可能的對台行動提供凝聚力
中共10月23日公佈新一屆中央軍委成員名單。除習近平連任軍委主席外,72歲高齡的張又俠也打破先例,連任軍委副主席。他和另一名新晉軍委劉振立都參加過越戰。其他成員中有兩人來自負責台海方向的東部戰區。
美再稱中國加強對台施壓 國台辦批動機可疑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6日再次表示,中國已拒絕過去幾十年的台海現狀,要加快奪取台灣的時程。與此同時,台灣外長吳釗燮也說,二十大後,預期中國會在外交跟軍事上加劇對台威脅。
德語媒體:穩定只是表象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如願以償開始了第三個中共總書記任期,就此,八十年代建立起的任期制、集體領導制以及務實的經濟政策似乎都已成為過去,而意識形態則開始主導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
德國訪台議員:肖爾茲訪華姿態應「硬起來」
儘管北京抗議,德國國會議員訪團週二(10月25日)仍重申對台支持。多名議員提到,德國總理肖爾茲若訪華應談及人權問題。有議員也批評,德國應減少對華經濟依賴,若讓中資入股漢堡港將是「錯誤的決定」。
德國訪團會見蔡英文 反對中國武力恫嚇台灣
台灣總統蔡英文中周一在總統府接見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代表團。蔡英文感謝德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支持。率領代表團的議員海特表達德國立場稱,台海現狀若要改變,只能在和平並且兩岸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改變。
客座評論:中共二十大在台灣的熱與冷
中共二十大才落幕,台灣的媒體和智庫紛紛舉辦研討會,嘗試解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台灣有何意圖,但是一般民眾則是興趣缺缺。
德國人權委員會訪團抵台 「期待激動人心的討論」
繼本月初「友台小組」訪台後,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代表團周日抵台。率領代表團的自民黨議員海特表示,中國的威脅姿態不應妨礙他們訪問和支持與德國有共同民主自由價值觀的台灣。
專家:德國和歐盟必須向中國亮出紅線
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於11月初訪華,專家認為,在中共二十大閉幕之後,德國和歐盟也應該重新思考他們的對華戰略路線。
美海軍作戰部長:中國可能2024年前攻台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警告,美軍須為此做好準備。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短短一週內,再提北京欲加速統一台灣。對於這些攻台時間表,專家怎麼看?
台灣國安局長:武統台灣將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布林肯稱北京正在加速統一台灣進程,習近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器。在台海局勢升溫的背景下,台灣國安局長說,武統不可能贏。
美台聯合生產武器?美國務院:檢視所有選項
日媒引述消息報導,美國與台灣正考慮聯合生產武器,以嚇阻中國。美國務院對此不願正面回應,美台商業協會則證實討論「處於初始階段」。
布林肯稱北京欲加速奪台 汪文斌批美篡改承諾
中共召開二十大之際,美中外交再交鋒。中國外交部週二回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稱北京欲加速「統一」台灣的言論。汪文斌指控,美國有關發言不是對承諾的重申,而是「篡改」。兩人各自說了些什麼?
網路自由報告:台灣全球第五 中國連續八年最差
「自由之家」最新公佈的網路自由報告指出:全球網路自由度連續12年下降,中國第八年連任網路環境最差的國家。
英文媒體看二十大開幕:習近平將帶領中國對抗西方
在10月16日的中國二十大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宣讀二十大報告,除了總結過去幾年的工作,也提到了對未來的目標。德國之聲為讀者整理了英美媒體對二十大開幕和習近平講話的解讀。
習近平二十大談台港
中共二十大16日在北京揭幕,首日的工作報告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台港談話特別受到關注。涉台方面,習近平強調會反「台獨」、反分裂,並不放棄武力統台的可能性。針對香港,習近平則肯定香港「由亂到治」的過程。
習近平二十大開幕講話 專家學者怎麼看?
專家認為,「安全」是習近平本次最關心的問題,此外他還多次提及「中國特色」的重要性。也有學者發現,本次大會不再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反而強調「完整」和「全面」發展。
牆外文摘:習近平劫持了中共,還是中共劫持了習近平?
有評論認為,的確有個獨裁者統治著當代中國,但那是習近平為之服務的中共,而不是他個人。而且,他和其他人一樣,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遭到這個政黨的劫持。
二十大首日 習近平: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
中共二十大於10月16日上午登場,多位中共元老出席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除了報告過去的成就,也提及中共未來的計劃。
東亞緊張局勢加劇 中國探測鄰國防禦能力
隨著中國加強「統一」台灣的努力,預計該地區的緊張和對抗會上升。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正在試探美國區域盟友日韓的反應能力和防禦決心,同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施壓。
陸克文談二十大:習近平讓中國「動脈堵塞」
中共二十大即將登場,作為毛澤東以來權力最巔峰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目前面臨哪些挑戰?將帶領中國走往何方?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近日在活動上分享了他認為二十大值得觀察的看點。
台灣邊境解封迎旅客 中國續守動態清零
台灣13日正式邊境解封,多批國際旅客落地入境,陸港澳人士入境則仍未同步鬆綁。與此同時,中國仍堅守「動態清零」,二十大前多地卻再爆疫情,有中國衛生官員仍出面為該政策辯護。
美智庫調查25%台企撤中 專家:台商重佈局
美國智庫近期一份調查指出,台灣企業似乎正以「破紀錄」的水準,將業務從中國和台灣轉移出去。德國之聲採訪兩名專家試圖瞭解背後原因,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之下,包含半導體產業在內的台商新佈局。
二十大之後 習近平將籌備「統一大業」?
如果習近平如外界預測獲得第三屆任期,台海兩岸的關係會變得更加不穩定嗎?一些政界人物和學者已經開始對可能到來的台海戰爭發出警訊。
專訪: 肖爾茨不能在「黨皇帝」習近平面前彎腰
雖然德國聯邦總理府拒絕證實總理肖爾茨即將於11月初訪華的行程,但是德國的經濟界據稱已經收到了陪同總理一起訪華的邀請函。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貝納(Thorsten Benner)表示:發出這種邀請是一個錯誤。
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台政府重申台海安全重要性
在各國高官近日連續針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發表看法後,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11日在華府重申,台灣安全,全球供應鏈才安全。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也說,台灣一定要避免戰爭爆發。
蔡英文: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
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總統蔡英文在慶祝大會上提到了兩岸問題,也不斷將台灣的命運與世界連結,強調一個有民主自由的韌性台灣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
德語媒體:「殘酷的現實政治」
《明鏡周刊》的一篇分析文章關注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近日關於新疆人權問題的投票,稱其是「中國的力量展示」和「殘酷的現實政治」。德國《時代周報》則關注了台灣不斷下降的出生率以及面對中國的防衛問題。
美國全面加碼限制晶片對華出口 台灣表示會配合
這被視為9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最大轉變:周五華盛頓出台一系列新規,禁止任何使用美國設備製造的先進晶片出口給中國。美國官員表示,與盟友國家就採取類似措施的討論正在進行中。台灣經濟部發表聲明稱,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視遵守法律法規」
分析:晶片界憂兩岸戰火 但台灣無可替代
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軍演讓全球晶片行業開始思考在台灣投資的風險,但是在台灣之外並沒有更多的選擇。
馬斯克:建議台灣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
億萬富翁、科技大佬馬斯克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台海衝突不可避免。馬斯克建議將台北變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以防止台海衝突。此語一出,在網上引起巨大反彈。
獨家視角:德國議員團訪台,帶來多少實際利益?
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中國軍演,台灣的安危走進人們的視野。德國友台議員的5天訪問能帶來多少實在的利益?德國之聲記者同行訪團的多場活動、採訪多名議員,詢問他們對兩岸議題的看法。
德國之聲專訪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
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憶述在中國被囚禁那5年,被強迫勞動的經歷。李明哲曾被中國大陸司法機關判處有期徒刑5年,褫奪政治權利2年,成為首個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入獄的台灣人,於2022年4月15日刑滿獲釋返回台灣。
上一頁
第22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