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2023揚眉「兔」氣——亞洲各國喜迎春節
癸卯年春節到來,這也是中國放開防疫管控之後的第一個農歷新年。不過調查顯示,春節期間「報復性」出國旅遊的並未出現,很多民眾還是選擇留在家鄉過年。
長平觀察:一次擾台軍演的成本,可以購買多少輝瑞藥?
中國軍隊減少擾台軍演一次兩次,就可以讓全中國老年新冠感染者免費用上輝瑞Paxlovid,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免於喪親之痛。時評作家長平指出,長期的「清零」防疫政策,也封閉和扭曲了中國醫療市場。
日本跟進對中「晶片禁令」? 美官員:已有進展
美中科技戰不停歇,華府盼日本與荷蘭兩國能加入美對中國的晶片禁令行列,但日本首相及荷蘭總理對此仍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台灣開辦女性志願役教召 訓練後備軍人
台海緊張情勢加劇,台灣國防部17日宣佈,將開放女性報名志願參加後備軍人訓練,以提升國防戰力,但仍處於試行階段。其中包含哪些新制?
博明談中國威脅 稱日本提升國防有助避免台海開戰
前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17日表示,美國持續與印太地區盟國針對台海局勢進行對話,而日本近期一系列提升其軍事能力的決策,對遏制台海爆發衝突來說非常重要。對於台美深化半導體領域的合作,他說此舉能迫使中國在入侵台灣的決策過程中謹慎評估。
台美貿易倡議進入尾聲 媒體:為FTA鋪路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入談判尾聲,關注貿易便捷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交流、法規和反貪污四大焦點,能否成為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基石?
接任民進黨主席 賴清德有望參選台灣總統?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週日(1月15日)當選民進黨新任黨主席。此前他曾自稱是「堅定、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主張愛台可以同時親中。作為明年初台灣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他過去的言論及政治主張引起各界關注。
牆外文摘:中共對台軍演的目標並非武統?
有評論認為,中共為維持威信,便對美國訴諸嚇阻,以免其得寸進尺,對內嚴加控管,防止民間躁動串聯。中共加強在台海對抗性演習,不能脫離這個統治威信危機的背景來分析。
拜登會晤岸田文雄:「美日關係從未如此密切」
美國總統拜登周五在白宮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拜登對東京提升日本防務表示讚揚,並稱美日兩國關係從未如此密切。
獨家專訪:德國議員訪台有何啟示
一大堆西方民主國家政治人物接二連三訪問台灣,這對維護區域民主,避免中國武力攻台有效果嗎?除了象徵性支持,如何以實際作為支持台灣呢?DW獨家訪問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特拉克‧齊默爾曼及自民黨副主席沃格爾,看看他們怎麼說。
客座評論:台灣怎麼那麼多抓不完的「共諜」?
剛剛進入2023年,台灣又傳出有前立法委員和退役海軍將領涉嫌為中國發展組織任務被捕,在這之前則是一個退役空軍上校涉嫌拉攏現役軍官以獲取情報提供對岸。 過去這些諜報案有的重打有的輕判,台灣應該怎麼辦?
德國議員:訪問台灣回應中國挑釁
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特拉克‧齊默爾曼及自民黨副主席沃格爾訪台期間接受DW獨家專訪。作為一系列訪台的政治人物,除了象徵性支持,有什麼實質效用?德國是否會提供武器給台灣?俄烏戰爭對德中關係有何影響?聽聽他們怎麼說。
或與台灣斷交?宏都拉斯公眾掀輿論戰
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國宏都拉斯,近日湧現大量關於該否同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的論戰;當地商界人士支持轉向中國,而主流媒體則展現對台高度支持。輿論爆發的導火線為何?宏都拉斯人民怎麼想?
美日2+2會談 加強軍事合作抗中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白宮前,美日防長與外長的2+2會談,達成了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中國的共識,雙方談了些什麼?
台外交部證實 巴紐將關閉駐台外館
巴布紐幾內亞傳出將關閉駐台辦事處,這是否與中國有關?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於週四出訪巴紐,雙方又會談些什麼?
德議員團訪台稱 德須減少對中依賴
德國議員訪團在台灣受訪時表示,俄烏戰爭讓德國意識到須減少對中依賴。訪團並在我們的獨家專訪中提到,對德國而言,台灣與烏克蘭狀況不同,避免台海戰爭是經濟議題,不是軍事議題。
台灣軍官分享赴北約交流細節
台灣空軍中校吳邦彥分享了赴北約防衛學院交流的的細節,台灣國防部稱他不是台灣派往北約防衛學院的第一位軍官。
美智庫兵推慘勝 在大國夾縫中的台灣如何生存?
美國智庫CSIS周一公佈2026年台海戰爭的兵推報告,指出中國若侵台會以失敗收場,美日台則將慘勝。周三,台灣國防部宣佈與美國簽署高達台幣451億的最新軍售案。德國之聲整理了台灣媒體和專家對於兵推和美國對台軍售的看法。
美國將在日本增加部署反艦導彈數量
路透社報導,美國將大幅增加其在日本的反艦導彈能力。新的部署可能是今年在亞洲發布的一系列軍事消息中的第一個。這些舉措旨在讓北京在發起任何衝突之前三思而後行。
中國若侵台 美智庫:美日台慘勝
美國智庫CSIS週一(1月9日)公佈的一份台海戰爭兵推顯示,2026年中國若侵台,將以失敗收場,美、日、台方則將慘勝。
巴拉圭眾議院議長到訪台灣
周一,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台北總統府會晤了到訪的巴拉圭眾議院議長洛佩茲。巴拉圭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少數邦交國之一,而如何發展未來對台關係,已成為該國今年四月總統大選的熱門話題。
中國深夜突宣佈軍演 57架軍機擾台
中國週日(1月8日)深夜突宣佈對台進行多兵種軍演,台灣國防部旋即偵獲57架中國軍機擾台。這除是中國兩周內第二次對台軍演外,更是去年12月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後,中國對台頻繁軍演的又一次動作。
再有德國與立陶宛議員訪台 台外交部表示歡迎
2023年一開年,就又有德國和立陶宛的國會議員代表團訪談,計畫將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等官員。台灣對歐洲各國而言是否越來越重要?
牆外文摘:從「螺絲釘」到「人礦」
中國網路上爆出有一個新名詞:人礦。有評論認為,許多中國人「自小在黨的教育下,精神、靈魂從未吸收天然養分,可能連礦物也沒資格做,只算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材料」。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 北京願犧牲公衛以鞏固政權
川普時期的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訪問台灣期間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他如何分析北京政府的疫情管控之道?
中國春運人次估達21億 台美再稱願協助防疫
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登場,預計今年客流總量將比去年高一倍,大量人口移動也對防疫造成挑戰。為協助中國抗擊新冠,美國已多次通過私人渠道表達向中國政府提供mRNA疫苗的意願。不過,中方外交官則稱:中國的疫苗可以滿足需求。
台軍方再傳共諜案 前立委、少將涉入
台灣軍方一週傳出兩起重大共諜案,其中本週四爆發的前立委和前海軍少將涉入的案件因層級較高,引發外界關注。
德國議會代表團、教育部長將接連訪台
德國將在下周派出一個高級議會代表團前往台灣,隨後德國教育部長也將對台灣進行2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訪問。此舉預料將引發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前北約秘書長訪台:民主與威權「必須選邊站」
北約組織前秘書長拉斯穆森訪台三天,5日舉行記者會。他借喻俄烏戰爭示警中國威脅,也提到北約在台海局勢可以扮演的角色。他還表示,一些歐洲人不應天真地想保持所謂中立,民主與威權陣營之間「必須選邊站」。
香港前樞機主教、台灣前副總統出席前教宗葬禮
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和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周三在梵蒂岡出席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美聯社指出,這凸顯了梵蒂岡與北京政府之間不穩定的關係。
北約前秘書長:俄烏戰爭帶給台灣的三大啟示
北約組織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在週四離台前,於記者會上表示,民主國家應確保台灣有足夠防禦能力,而當中國嘗試武力犯台時,北約在事前可增加與台灣的聯合軍演,並向中國表明,武力犯台將面臨嚴重經濟制裁。
台軍「雄三」導彈儀器遭爆送中國維修
台灣媒體週三(1月4日)報導,台灣中科院研發的「雄風三型」導彈的經緯儀因故障送到瑞士原廠維修,後來被輾轉送至中國山東的維修中心,存在相關數據和機密外洩的可能性。對此,中科院發聲明澄清無資安洩密疑慮。
前北約秘書長訪台會見蔡英文
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1月3日至5日訪問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而這也是首度有卸任的北約秘書長訪台。
法新社:2022年中國軍機擾台次數翻倍 高達1727架次
隨著北京加強對台灣的威脅,解放軍軍機出動次數激增。在2022年,中國軍機侵擾台灣防空區的次數翻了一倍。
台商春節返鄉難?兩岸小三通吵什麼
農曆春節在即,加上中國解封,台灣料將迎來一波返鄉潮。台灣政府日前宣佈將復航小三通,但未包含台商,引發「做半套」質疑。對此,兩岸怎麼說?台灣人怎麼看?德國之聲採訪台商、台幹和金馬民眾,瞭解他們的想法。
蔡英文稱願協助中國疫情 習近平喊兩岸一家親
兩岸領導人蔡英文和習近平分別發表了新年講話,對於習近平提到「海峽兩岸一家親」,蔡英文稱已注意到他此次講話較為和緩,但她強調「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活動,並無助於兩岸關係」。此外,蔡英文也表示,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願意幫助中國渡過疫情。
牆外文摘:中國年輕人不願再忍受暴政
有評論認為,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不太願意像父母輩那樣默默地接受無盡的苦難。他們想要幸福的生活,並以自己的方式定義「幸福」。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敗筆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儘管習近平防疫政策的失敗讓他十分丟面子,但他的權力地位並不會因此動搖。《新蘇黎世報》認為,台灣延長義務兵役,是正確的決定,也是「補課」。
民調:中國若為「統一」攻台 七成台灣人願挺身而戰
台灣民主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若中國以「統一台灣」為由對台發動攻擊,有超過七成受訪者願為了保衛台灣而戰。
台灣兵役延長至一年 蔡英文:無比困難決定
台灣總統蔡英文27日在記者會上宣佈,自2024年起,現行4個月義務兵役將延長至1年期,並發布多項國防新制。對此,美國白宮表示歡迎,稱這凸顯了「台灣對自衛的承諾」。
德語媒體:中國新冠政策的驟變表明其制度的不可預測性
在中國驟然放開防疫導致疫情洶湧之際,數十架中國軍機穿越台灣防空識別區。《慕尼黑信使報》文章認為,中國政府這種轉移視線的做法應令德國政府警惕。《商報》文章認為,中國部分出於經濟考慮推行新的新冠政策再次表明,其制度是多麼難以捉摸與不穩定。
中國擾台軍機創新高 白宮譴責「挑釁」
中國25日在台周邊再行軍演,作為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台灣國防部譴責「武嚇」,並指當日擾台軍機數創新紀錄。對此,美國白宮26日譴責北京「挑釁」、「破壞穩定」。
中國譴責美國通過對台軍援預算
美國在聖誕假期前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和「綜合撥款法案」,未來將向台灣提供20億美元的軍事融資貸款。對此,中國外交部譴責美國肆意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一日內39架次:中國軍機密集進入台東南空域
台灣國防部發布的消息指,12月21日,中國軍隊近40架次軍機在台海周邊活動,大量飛機深入台灣東南空域。台灣正在東南部的軍事基地進行飛彈試射。
客座評論:中國疫情給台灣政府帶來的困擾
中國疫情飆升,世界多地出現的蒐購鎮痛解熱藥的現象延燒到了台灣,但是這裡跟其他地方有幾個不同之處,讓台灣政府有些為難。
抖音疑設分公司 台灣政府考慮全面禁用
抖音再度在台灣引發爭議,除了可能已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外,其衍伸的個人資要保護、假訊息甚至是國安問題,都引發台灣朝野和民間熱烈討論。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支持將中國定為「威脅」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18日指出,中國對英國構成「重大威脅」,應遏止對這個超級大國的依賴。此外,英國欲強化印太戰略,台灣攸關英國在該區域利益的核心,但英國《綜合政策評估》(IR)隻字未提台灣,令人意外。
肖爾茨:堅持「一個中國」框架 反對武力攻台
擔任德國總理已滿一年的肖爾茨日前接受了《南德意志報》的採訪,認為自己領導的執政聯盟在2022年「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應對俄烏戰爭危機。在涉及對華政策方面,肖爾茨強調了自己反對「與中國脫鉤」的立場。
牆外文摘: 中國疫情失控,台灣如何面對?
有評論認為,把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區分開來,平常不容易做得到,但在疫情蔓延的艱難時刻,格外有意義。本於人道,表達關懷,這是台灣人面對中國這場災厄最好的態度。
美議員憂台灣民眾戰鬥意志或低於烏克蘭人
美軍印太司令部日前表示,習近平最好密切關注俄羅斯在悍然入侵烏克蘭後的境遇,並從中吸取教訓。這也是美軍高官又一次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進行對比。美國一名參議員則擔心台灣民眾的戰鬥意志低於烏克蘭人。
上一頁
第2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