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媒體:美國將增加在台美軍 協助台灣軍隊訓練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美國將增加部署到台灣的美軍人數,以協助台灣訓練和發展自我防衛。
德語媒體:讓「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更響亮
《每日鏡報》討論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於台灣的影響,作者認為,中國不希望看到國際社會把台灣和烏克蘭相提並論。 《商報》寫道,中國已經露出了真面目,歐洲和美國應從在俄羅斯問題上所犯的錯誤,學到與中國的相處之道。
台美高官接連會晤 專家:突顯美台關係重大進展
過去一週,台灣與美國高級官員進行了幾場重要的國安會晤,讓外界好奇台美關係是否又有新的突破。專家告訴DW,近期的趨勢顯示台美關係持續有重大進展,而這個趨勢應不會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影響。
報告:澳大利亞是中國經濟脅迫的最大目標
澳大利亞智庫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過去三年採取的外交和經濟脅迫,主要是針對澳大利亞、立陶宛和台灣。
客座評論:不一樣的二二八紀念日來了
台灣的二二八紀念日從1997年成為「國定假日」之後,不再是隱晦的話題,而是官方主辦的正式紀念活動,但是這次活動會因蔣萬安擔任台北市長,而跟以前很不一樣。
如果美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現場,DW記者詢問中國與台灣各自的代表,中國前高級將領周波與台灣台北市議員趙怡翔,他們如何看待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春天訪台的消息,從他們的兩人立場南轅北轍,看出華盛頓處理這趟行程的難度。
夏立言結束訪中 稱大家都不想有戰爭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結束訪中行程,20日召開成果報告記者會,表示此次訪中並未談及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也向中方表達兩岸緊張情勢令台灣人民非常不安。
中國未就氣球事件道歉 王毅:美方歇斯底里
氣球事件延燒至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周六發表的講話中批評美國的反應「近乎歇斯底里並且匪夷所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指,王毅與他在慕安會期間密會時,並未就氣球事件道歉。
牆外文摘:氣球被美軍擊落,中國得償所願?
有評論認為,中國間諜氣球在軍事上意義不大。威權政治部署間諜氣球的原因在於需要外部敵人才能將自己塑造成國家的保護者。但另有評論認為,實為"浮空器"的間諜氣球的設計遠比想像中的嚴謹。
金融時報:五角大樓高官蔡斯已抵達台灣訪問
《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五角大樓專司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已經抵達台灣訪問。蔡斯此次訪台,正值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降至新冰點。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17日早些時候表示,有關蔡斯訪台的報導「到目前為止還不確定」。
台灣外島靶場撿到中國氣球殘骸
台灣國防部證實馬祖東引島靶場撿到一隻帶有簡體字標示的氣球。國防部初步判斷,這是一隻氣象氣球,而非間諜氣球。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會秉持「料敵從寬」的原則,研究後再做結論。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軍事幹預」
德國電視二台著名的政治脫口秀節目「Markus Lanz」昨天討論的話題關於美中兩個大國的未來與前景。該電視台駐華盛頓首席記者在節目中表示,「與烏克蘭衝突不同,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的軍事幹預」。
中國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兩大軍火商
中國商務部宣佈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以及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
客座評論:「短腿的謊言」和「半危機」
「謊言腿短」 是一句幾乎每個德國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謊言不可能持久蒙騙人的。 這次氣球事件看來又一次驗證了德國的這個格言。但是,實際的發展表明,氣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中方的謊言僅僅是整個故事的一個方面。
走過烏克蘭戰爭前線:台灣志願兵為何而戰?
從送物資到正式參軍,台灣青年呂子豪在戰爭前線看見了什麼?挺進烏東戰略要地伊久姆(Izium)的他,如何在戰壕中生存?
台灣國防部否認有中國偵察氣球進入其領空
台灣國防部稱沒有發現來自中國的偵察氣球在台領空活動。這一表態等於否定了此前《金融時報》曾有數十次中國軍方氣球進入台灣空域的報導。
烏克蘭抗戰決心堅定 台籍志願軍:值得台灣看齊
俄烏戰爭爆發將滿1年,期間約有10位台灣人前往烏克蘭擔任志願兵,其中1名台籍青年曾聖光不幸戰死沙場,震撼全台。隨著台海局勢升溫、「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甚囂塵上,這些親臨戰場的台灣青年,能帶給該島什麼省思?
牆外文摘:「新時代總體方略」如何解決台灣問題?
有評論認為,王滬寧說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一個很模糊鬆散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強調兩岸關係的主導權掌握在北京手上——更精確的說,掌握在習近平手上。
北京將如何解決台灣問題
前中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接受德國之聲《衝突地帶》節目訪問,詳述北京面對台灣的心態。
五角大廈:2030年前中國不會大規模犯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9日在國會表示,中國犯台並非即將發生或無可避免,並且確信中方在2030年前,不會大規模侵略台灣。
「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見夏立言
中共政治局排名第4的常委王滬寧周五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黨會見了到訪的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王滬寧預計3月接替汪洋擔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也是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負責實際對台政策和統戰工作。
專訪:氣球、戰爭、台灣,北京到底怎麼想?
周波是前中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他接受德國之聲《衝突地帶》訪問,從最近的中美氣球事件談到俄烏戰爭中中國所採的立場,也分析了北京面對台灣問題的心態,並對中美急轉直下的關係發出警告。
美國防次長卡爾: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兩年內會攻打台灣
據美國《防務新聞》"早起鳥簡報"本周一發布的專訪,國防部負責防務政策的次長科林‧卡爾1月31日表示,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未來兩年內會攻打台灣。先前,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在一份備忘錄中預測美國將在2025年因台灣與中國開戰。
客座評論:兩岸關係難回春
中國經過3年疫情後全面解封,國臺辦致函台灣建議恢復兩岸16個航點,台灣方面也有積極的回應。這是兩岸關係破冰的開始嗎?
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即將率團訪問中國大陸
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即將再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屆時將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舉行會面。有報導稱,夏立言也有可能會見到中共政治局排名第四的常委王滬寧。
烏克蘭議員:如中印繼續購買俄能源 美國應予以二級制裁
周三,一名烏克蘭高層政治家在華盛頓表示,如果中國和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美國應對上述兩國實施二級制裁。他呼籲各方團結一致,共同反對莫斯科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方面則在周六表示,與俄羅斯的「政治互信持續深化」。
美國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目前,美國的軍事部署從日本延伸到索羅門群島,旨在台灣和中國發生任何衝突時保障後勤支持。這些舉動引起中國和北韓不滿。看看美國在亞太地區做了哪些安排。
德語媒體:中國的試探性氣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五角大樓宣稱,他們在美國西北部發現了一個中國的間諜氣球。北京方面則呼籲"在事實澄清之前,猜測和炒作將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
美中情局長:習近平因俄烏戰爭有所清醒 但莫低估其對台野心
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2日表示,CIA評估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因俄烏戰事情況而有所清醒,但如果因此而低估中俄之間的夥伴關係,將會是個錯誤。他還稱,美國知道習近平曾命令軍隊準備好在2027年之前攻台。
中港書禁嚴,台灣會成為華文出版新基地嗎?
《香港國安法》上路,許多香港文人為躲避日益收緊的出版審查,紛紛走避台灣以求自由創作出版。台灣相對自由開放,是否有可能成為中港議題書籍在華語世界的出版新基地?DW訪問3位自中國、香港來台的出版社、書店經營者,聆聽他們的經驗與看法。
秦剛與日本外相通話 籲「謹言慎行」台灣問題
2日晚間,中國外長秦剛首度與日本外相林芳正通電話近1小時,討論東海爭議、中日關係、台海和平等議題,雙方交流了哪些意見?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最新協議:菲律賓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了一項協議,菲方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有效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對中國威懾的新陣地。
美軍前印太司令訪台 再提中國2027年前或攻台
正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周四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戴維森在兩年前就曾預測,中國對台武力威脅最早在2017年就可能付諸實施。現在,他依然持同樣的看法。
捷克新總統帕維爾:台灣總統主動邀請通話
捷克新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接受DW獨家專訪表示,他很開心能接到蔡英文的祝賀電話,並強調台捷關係深厚、回答歐洲對台立場等問題。
台灣啟動防禦系統應對中國侵擾
台灣國防部通報,1月31日-2月1日,共有來自中國的34架軍機和9艘軍艦在台海周邊活動。目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正在日本訪問並稱北約必須團結起來應對中國的安全威脅。2月5日至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訪問北京。
客座評論:習近平與普丁——逼上梁山還是走上梁山?
迄今為止,儘管俄羅斯似乎在努力把習近平「逼上梁山」,但後者依然沒有在軍事上全力支持俄羅斯。但是,目前發生的一切並不利於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計劃。這樣,世界就有理由擔心,習近平是否會自己主動「走上梁山」,聯合普丁。
台捷關係有望更加深化 專家:中國報複選項有限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與台灣總統蔡英文1月30日通話後,各界都在關注捷克在他的帶領下,是否會在對中國與台灣政策上出現根本性的調整。專家告訴DW,捷克跟台灣在安全領域有深化合作的空間,而中國能對捷克做出的報復也很有限。
中解禁台部分食品輸入 陸委會:政治操作
中國解禁台灣63家食品業者輸入,台灣陸委會主委(30日)表示可看出誰在做「政治操作」。
美中2年後開戰?共和黨高層:可能性極高
在美國空軍四星上將27日發給屬下的備忘錄說中美將在2025年交戰後,美國國會一位共和黨高級官員29日表示,美國和中國因為台灣問題而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高。
日媒: 習近平讓「國師」接手創造一國兩制替代方案
二十大落幕至今,新的中國對台策略部署已逐漸成形。繼宋濤於去年12月底接掌中國國台辦主任之後,近日有中共內部消息人士向日媒《日經新聞》表示,留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將為「解決台灣問題」創造「一國兩制」的替代方案。
蔡英文宣佈任用新閣揆 內閣改組啟動
台灣總統蔡英文27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新任行政院長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內閣與國安團隊的新人事安排也在同步進行中。台灣執政團隊將有何新面貌?
陳建仁將接替蘇貞昌擔任台灣行政院院長
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將正式接任行政院院長一職。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預計27日上午總統蔡英文將對外正式宣佈這一人事變更。
烏克蘭與中國漸行漸遠?
據China.Table報導,烏克蘭副外長、前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Andrij Melnyk)呼籲烏克蘭反思與中國的關係。中烏兩國於2011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烏關係微妙,兩國領導人迄今沒有直接通過話。
教宗方濟各:對待中國要保持耐心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和中國打交道,我們必須保持耐心。」他認為保持與中國的對話是教廷努力保護中國天主教徒的基本原則。
長平觀察:對台軍演是毫無意義的巨大浪費
美國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據稱正在準備今春訪台,中共可能會再次大規模軍演。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和佩洛西一樣,麥卡錫不會在訪台之前寫好遺書,中共對台軍演是毫無意義的巨大浪費。
蔡英文致函教宗:戰爭絕非台海選項
台灣總統蔡英文日前致函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強調兩岸兵戎相見絕非選項。她也呼籲,中國應該尊重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和主權的堅持。
客座評論:兩岸戰爭風險高,但今年不會有事
多數觀察家將台海可能的軍事衝突列為2023年最值得警惕的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從兩岸新年前後的軍事部署和動作來看,確實給人一種風高浪急的印象。不過,政治學者鄧聿文認為,兩岸在2023年應該會相安無事。
台灣的晶片超級霸主地位意味著什麼?
台灣在最先進的晶片研發和生產領域全球領先。專家們認為,這是台灣抗衡大陸的戰略王牌,不會很快失效。
牆外文摘:人口紅利消失?學習台灣經驗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渴望學習台灣1970年代國家中心發展模式;有評論認為,21世紀初台灣正在經歷一場社會轉型發展。這段經驗彌足珍貴,值得中國借鏡。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台灣從烏戰爭中吸取經驗
台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表示,台灣領導人正從烏克蘭反擊俄羅斯入侵的戰爭中吸取經驗,以抵禦來自中國的任何攻擊。
上一頁
第19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