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馬英九訪中 國台辦副主任接機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7日造訪上海和南京,但未如媒體預料,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或其他中國高層在機場接機,而是只由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和上海官員接機,顯示中國官方對他此行的安排也相當低調。
台灣還有哪些邦交國?
台灣大選剛剛結束,太平洋島國諾魯(又譯諾魯)政府2024年1月15日宣佈與台灣斷交並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邦交國從2016年蔡英文上任總統時的22個,已減少到12個。與台灣維系邦交關係國家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他們都是誰?
馬英九訪中 看點有哪些?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將於週一(27日)出發訪問中國,這也是74年來首次有台灣卸任領袖前往中國,這次馬英九的行程究竟有哪些看點,專家又是如何解讀?
專訪準‧馬寇爾: 願為台灣音樂做出貢獻
台灣國家交響樂團(NSO)的音樂總監準‧馬寇爾來自德國,但他對台灣音樂發展抱有強烈使命感。準‧馬寇爾向DW講述了他與台灣的淵源和對台灣音樂的看法。
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 台灣控北京誘迫
經過各方多日斡旋,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政府26日早上宣佈與台灣斷交,中午即宣佈與中國正式建交。台灣邦交國剩下幾個?
台洪關係惡化 AIT警告:中國常許下空頭承諾
宏都拉斯外長本周三率團前往北京之後,台灣外交部立即召回駐洪大使表達不滿。如今台灣和宏都拉斯的邦交關係岌岌可危,美國官員因此向洪國喊話:中國常以空頭承諾換取外交認可,而台灣則是一個可靠的夥伴。
紐西蘭外長與秦剛見面 提及人權、台灣議題
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訪問中國,這是該國外長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她表示,會晤時向中方提及了人權問題、香港自由狀況以及對台灣局勢的擔憂。馬胡塔也利用對話的機會呼籲中國促使俄方撤軍。
美空軍部長:不存在中國入侵台灣的緊迫威脅
美國空軍部長表示,雖然中國入侵台灣的威脅並非迫在眉睫,但是美國已經做好準備防衛台灣。中國軍方稱,美國一導彈驅逐艦周四「非法闖入中國西沙領海」被警告驅逐。
離港擇台 德國智庫紮根台北
為了保護職員不受《香港國安法》威脅,德國智庫,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2020年關閉了駐港辦事處,如今遷移到台灣開設新辦公室。週二(21日),在訪台的德國教育部長施塔克-瓦青格見證下,該基金會於台北開設「全球創新中心」。他們為什麼選擇台灣?
德國部長睽違26年訪台,如何避免刺激北京?
德國教研部長施塔克-瓦青格展開為期2天的訪台行程,達成罕見的台德部長級交流,遭北京痛批「惡劣行徑」。該部長如何回應?此類交流能否成為台德之間的常態?
洪外長赴中談建交 台外長質疑刻意撞期蔡訪美
路透社23日報導,洪國外長已於週三(3月22日)前往中國洽談建交。台灣外交部除宣佈立即召回駐洪大使以示抗議外,台灣外長吳釗燮亦表示,洪國「棄台投中」的時間點接近蔡英文訪美,並非巧合。
馬英九赴中會否接觸中共高層?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底赴中「祭祖」,是台灣首位訪問中國大陸的現任或前任元首。外界對馬英九此行多有猜測,面對DW詢問馬會否會見中共高層,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也做出了回應。他跟DW說了什麼?
宏都拉斯外長:美國尊重洪國尋求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
路透社報導稱,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在與美國官員會面後表示,美國稱尊重宏都拉斯尋求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決定。台灣外交部次長俞大㵢表示,台外交部一再提醒、善意警告洪國「不要落入中國華而不實承諾的陷阱」。
德部長訪台行程低調 中國批行徑惡劣
德國教育部長施塔克-瓦青格21日抵台,是26年來首位訪台的德國部長;對此,中國外交部21日表達堅決反對。德方雖強調此次是「正常訪問」,但行程仍十分低調保密,專家表示,德訪團不須遮遮掩掩。
馬英九將訪中 專家:不必過度解讀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在即,中國國台辦表示歡迎,並稱願提供必要協助;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則說,此行未有太多政治性,行程安排「客隨主便」。專家如何看待此行動機?
英國會小組訪台 中國譴責「竄台」
英國國會代表團訪台,將於週一(20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面,中國對此強烈反對、批評該訪團「竄台」。中方還說了什麼?英國國會小組訪台內容為何?
澳部長: 絕沒有承諾幫美國保衛台灣 以換取核潛艇交易
澳洲国防部長周日表示,澳洲“绝對」沒有承諾在任何有關台灣的軍事衝突中支持美國,以換取購買美國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協議。
「武統」第一步:會是切斷台灣的海底電纜嗎?
烏克蘭戰爭給台灣提供了不少關於加強通信安全方面的借鑑,但是專家指出連接台灣與外界的14條海底電纜最容易成為中國發動全面攻勢之前的首要目標,而在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安全隱患--2月份發生的馬祖斷網事件就是警示。
美國正在嘗試阻止宏都拉斯棄台投中
知情人士稱,美國正在嘗試阻止宏都拉斯放棄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轉而與中國建交的計劃,希望尚未達成正式協議的宏都拉斯為改變主意留出餘地。
德語媒體:德國部長訪台展現遲來的勇氣
時隔幾十年後,德國又有一名部長級高官訪問台灣,《每日鏡報》予以讚揚,並呼籲德台高官互訪常態化。《萊茵郵報》則關注了肖爾茨總理攜6名部長前往日本,認為德日兩國正攜手應對中國挑戰。
德語媒體:中國挪移天平 德國勿自蒙雙眼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德國聯盟黨草擬的關於中國政策的立場文件。文件認為「以貿易換和平」的原則在中國問題上已經失敗。雖然與中國脫鉤既不現實也不可取,「但德國和歐洲應該在明確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制定一個新的工業政策行動原則」。
蔡英文會見美國跨黨派眾議員訪團
美國又一個跨黨派議員訪團本周到訪台灣,於周四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此次訪台的議員來自眾議院撥款委員會。
德語媒體:對華政策上歐洲艱難尋找戰略自主
《柏林日報》指出,發生在歐洲土地上的俄烏戰爭應該有人斡旋實現停火,而中國對此有一個"好計劃",應當認真對待。《新蘇黎世報》認為,尚未成熟的歐洲對華新政,應該踩出一條獨立於美國的戰略自主道路。
拜見「模王」
在台北的西門町,有這麼一家50年來一直出售快樂的模型玩具店。自稱「模王」的老闆,店裡的收藏也包括中國大陸軍方的各種最新武器裝備。他擔心這些收藏品的原型,有一天會開到自己家門口嗎?
賴清德如何出線? 還有誰想選台灣總統?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15日宣佈參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黨內初選。2019年,他也曾參加黨內初選、挑戰當時尋求連任的蔡英文,最終落敗、改任蔡英文副手。曾經「造反」失敗的賴清德,是如何重掌大權的?
宏都拉斯為經濟靠攏中國 台:勿飲鴆止渴
宏都拉斯因經濟考量有意與中國建交,台灣外交部16日告誡洪國:「切勿飲鴆止渴,反而陷入中國債務陷阱。」同日稍晚,中國外交部回應稱,這將為洪國創造更多機遇。雙方具體說了什麼?
數週前已知宏中建交情事?台灣外交部反駁
宏都拉斯有意與中國建交,為該國跟台灣外交關係投下震撼彈。有消息人士向DW透露,台灣4週前已得知相關消息卻「未有任何反應」。台灣外交部16日發聲明反駁,稱已數度向宏方表達願協助該國發展。
台灣中央社評論狠批歐盟對台政策
台灣中央社罕見發表評論文章,駁斥歐盟只想得到台灣晶片,而不願深化同台灣經貿關係的立場。評論認為這樣的政策不會成功。
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 「台版彈簧刀」首亮相
台灣中科院本周展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攻擊型和偵搜無人機,包括一款「台版彈簧刀」,體積輕便可由單兵執行任務。這種無人機類似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彈簧刀300型。專家指出,這將有助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
賴清德完成民進黨總統初選登記
台灣副總統、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周三完成民進黨總統初選登記。他提出「拼經濟、護民主、強國防、保和平」訴求。
路透:台灣今年國防預算將為「全面封鎖」做準備
台灣國防部提交的一份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度國防開支以「預計台灣海峽將被全面封鎖」為前提,準備充足的武器和軍機零組件庫存。
人大閉幕:習近平談國安 李強上任後首秀
中國人大於13日上午結束,為橫跨兩週的兩會劃下了句點。習近平在閉幕致詞中再次提及「九二共識」及「堅定統一」,李強也在他作為中國新總理的首秀記者會中,回答了中外媒體的問題。兩人具體說了什麼?
王滬寧當選政協主席 港澳台事務由他接管?
本周五舉行的中國政協14屆一次會議舉行第3次全體會議,王滬寧不出意料的當選新一屆政協主席。外界紛紛猜測他擔任此職的同時,是否也會一並接管港澳台事務。
習近平掌權這10年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第3次宣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年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習近平對內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對外推行強硬外交、宣傳東升西降,聯俄抗美。一起回顧習近平執政這10年為中國帶來何種轉變。
台灣宣佈恢復更多兩岸直航航班
台灣政府周四表示,將允許恢復更多兩岸直航航班,並將於3月10日開始實施。陸委會表示,本次規劃「可以說展現了我方最大的善意」。
台灣民眾怎麼看「台灣省人大代表」?
中國「兩會」持續召開,其中有13名「台灣省」人大代表出席,其中一位更稱兩岸統一有助解決台灣缺蛋、缺電問題,台灣人怎麼想?
台海若開戰將波及澳大利亞?報導引輿論激辯
澳大利亞兩家主要報紙本週引述5位國安專家的說法,認為中國最快有可能在3年內侵台,而澳大利亞將被捲入戰火之中,這引發了什麼樣的輿論激辯?
去不去華為,德國國內怎麼看?
德國政府有意在5G網路建設中去除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零件,聯邦議員普遍對此表示認可。截至目前,華為在德國5G移動網路設備的市場份額將近60%。德國科技類專業媒體分析認為,電信網路「去中國化」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
秦剛稱美對中認知偏差 白宮:美中關係不變
中國外長秦剛周二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記者會上,秦剛對美國言辭強烈,對日本教訓語氣十足,談台灣問題念憲法,談「戰狼外交」引孔子。針對秦剛的言論,白宮回應稱美中關係不變,台灣外交部則表示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兩岸互不隸屬。
中國是否在暗中實施單邊制裁?
近年來,中國嚴厲批評了作為一種外交機制的單邊制裁。但於此同時,也有許多例子表明中國在做同樣的事。
柯文哲將以台灣總統大選參選人身份赴美訪問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下個月將以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參選人身份赴美訪問。民眾黨方面稱,此次行程基調是「兩岸和平,台灣自主」。柯文哲將成為今年首位訪美的總統候選人。
牆外文摘:新冠實驗室洩漏說,怎樣關注才正確?
有評論認為,在安全缺少保障的情況下做病毒試驗本身就是錯的,不過還不算大錯;洩漏才是大錯;洩漏的錯也不算太大,隱瞞和掩蓋才是最大的錯。
不提台灣 人大記者會提了什麼?
此次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出現的關鍵詞包括「台灣」以及「和平統一」。經常被重複的關鍵詞仍然是「習近平」。在軍費問題上,新選發言人的表態已經預示了一種趨勢。
兩會前瞻:習近平第三任、新內閣將登場
備受關注的兩會將於本週上路,究竟在習近平連任的大環境下,還有哪些看點?德國之聲綜合了台港媒體的說法,推出兩會前瞻。
台灣卡關「逐步廢死」 專家:死刑淪政客廉價操作
全球剩下14%國家仍有死刑,台灣是其中一個很特別存在:民主、自由、開放、多元,同婚合法也是全亞洲第一,但只要談到死刑,就會挑動民眾敏感神經,這也讓允諾邁向廢死的台灣政府裹足不前,不敢公開討論。
美國批准6.19億美元對台新軍售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3月1日批准價值6.19億美元的對台新軍售,其中包括用於F-16機隊的飛彈。台灣國防部3月2日指出,自1日上午6時起至2日上午6時,「偵獲共機29架次,其中21架次侵擾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
德語媒體:對中國經濟不該高興太早
《南德意志報》評論寫道,儘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中國經濟仍存在許多難題,現在樂觀還為時過早。 《商報》提到兩家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的經營策略,不僅將中國的重要性列入考慮,也為可能發生的風險做了準備。
美軍機通過台灣海峽 解放軍稱公開炒作
一架美國的軍機於2月27日由北向南穿過台灣海峽,台灣國防部稱全程掌握動態、一切正常。不過中國解放軍發言人則批評美方炒作、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美CIA局長:中國對其攻台能力存有疑慮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表示,北京似乎對其成功拿下台灣的能力存有疑慮,但2對於習近平控制台灣的野心仍須謹慎以待。
日本兵推:美日聯手可阻止中國奪取台灣
日本智庫最新的兵推顯示,如果解放軍在2026年犯台且在美日參戰的情況下,中國將無法奪取台灣的控制權,但美日也會付出高昂代價。
上一頁
第18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