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賴清德參加紐約僑宴 反對者場外舉牌抗議
身為民進黨2024年台灣總統候選人的賴清德,週末過境美國紐約時感謝美方不懼壓力協助過境。有觀察認為,他此行在美國,「小粉紅」的抗議未如預期激烈;不過,在紐約僑宴場外,仍有部分統派人士舉標語反對賴清德赴美。
賴清德過境美國 中國批「麻煩製造者」
中國外交部周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竄美」,形容他是「麻煩製造者」,並強調正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將採取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台灣陸委會則回批中方「蠻橫對外擴張、窮兵黷武的行徑,嚴重威脅區域和平,才是國際公認的麻煩製造者」。
賴清德今日啟程過境美國,表示期待會晤美國朋友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周六(8月12日)飛往美國,前往巴拉圭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他表示很高興過境時能與美國朋友見面。
日媒怎麼看麻生太郎訪台?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自民黨副總裁訪問台灣三天,除了悼念前總統李登輝外,也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見面,其發言「要有打仗心理準備」等更受到關注。但北京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為什麼?
麻生太郎談嚇阻台海戰爭 中國向日本提出交涉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台北談到,各方若想要阻止台海衝突,重點在對中國產生足夠的嚇阻能力。對此,中方表示強烈抗議。
客座評論:台積電設廠德國,人文衝擊比美國更大
台積電在德國建廠前,同樣的計劃已在日本和美國開始實踐。本文作者烏凌翔認為,原本深耕台灣的台積電在德國建廠與經營未必一帆風順。
客座評論:台灣有什麼自我防衛的本錢?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台灣發表演説,指出台灣需要表現強烈的防衛決心、才能嚇阻對手避免戰爭,雖然被台灣的在野黨批評是「極為挑釁」,但是也顯示台灣要靠什麼來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台 中方低調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睽違12年後再度訪台,中方目前對此行並未做出正面回應,但由於台灣將於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麻生太郎此行會見到誰,這項行程背後又有哪些意義,備受各界關注。
「我給自己的保險」 一位台灣女性凍卵的故事
按照台灣現行法律,只有已婚女性才被允許用凍卵來進行人工生殖。儘管有這一限制,過去三年裡,想要凍卵的女性卻大大增加。讓我們來看看33歲的Vivian Tung的故事。
再爆共諜案:台陸軍中校涉嫌洩密被羈押
台灣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爆出現役及退役軍官,涉嫌洩漏重大國防秘密給中共的國安案件。在桃園服役的一名中校已被羈押。
客座評論:三打一還是三家混打的台灣總統大選?
2024台灣總統大選倒數半年,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還有他們的支持者打成一團,本來應該一對三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好像可以好整以暇地看他們三家互打,某些媒體甚至說是「保送當選」,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德語媒體:德國騎牆還能騎多久?
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歐洲正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在中美之間騎牆,還是堅決走價值觀導向的貿易路線?《新蘇黎世報》的客席評論則警告說,台灣問題的中國民意正在脫離北京領導層的掌控,這將極大增加爆發戰爭的風險。
美總統候選人:若當選將取消中國優惠貿易地位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31日稱,他若當選美國總統,將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也會阻止中國武力犯台。
德語媒體:西方應聯手 不能讓習近平得手
德國《世界報》刊發客席評論指出,在打壓了香港民主運動後,習近平正想要制伏台灣;如果西方民主國家不想有朝一日遭受相同命運,就必須現在採取行動。《商報》則注意到德國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認為這家老牌車企在技術研發方面已經徹底輸給了中國競爭對手。
「風王」北上!中國發暴雨紅色警報應對颱風「杜蘇芮」
超強颱風「杜蘇芮」掃過菲律賓、台灣、中國南部多地之後開始北上。給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地帶來強降雨。中國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專家警告稱周末的暴雨可能會引發嚴重的洪水。
價值3.45億美元 美國再次軍援台灣
繼出售F16戰機之後,美國白宮日前宣佈再次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與此前軍售不同,此次供應的攜帶型防空導彈、槍枝等物資直接來自美軍現有庫存,台灣無需等待軍火商生產。中國方面則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刻意渲染威脅!中國批日本《防衛白皮書》
日本周五發布2023年《防衛白皮書》,其中指出中國正急速強化軍事力量,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中國國防部發出回應,指對方持有錯誤的對華認知,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
若是出手「武統」中國會如何做為攻打台灣做準備
隨著台海關係緊張,對中國或會武統台灣的擔心也日益升高。若是中國計劃入侵台灣,會做出如何的準備?外界是否能夠有所覺察?
戰狼還是外交美男子?台灣媒體和官員怎麼看王毅
中國外交部長本週再度由王毅「回鍋」,讓各界跌破眼鏡。王毅過去曾擔任國台辦主任,DW採訪了當時曾與他「交手過」的台灣媒體記者,以及台灣陸委會一位前官員對他的看法。
台軍演借鑑烏克蘭 專家:防禦而非挑釁北京
台灣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28日畫下句點。為了應對中國對台灣的潛在入侵,台灣軍方將多項烏克蘭防禦戰術納入了本屆軍演科目之中。而面對中國官媒的質疑與批評,台灣軍事專家怎麼看?
陸委會:去對岸前應做好風險評估
陸委會周四向大陸發出呼籲,希望對方停止無禮扣留行為,同時建議民眾前往大陸之前做好風險評估。與此同時,中國釋放了涉嫌從事危害國安活動的台商李孟居。
颱風「杜蘇芮」危及菲台及中國沿海
「杜蘇芮」來勢兇猛,先在菲律賓北部登陸,接著掃過台灣西南部,直逼中國廣東、福建兩省。所到之處,暴風豪雨造成災難。
任期最短、年紀最長、脾氣很差……那些年,中國的外交部長們
秦剛本周被免去中國外長職務,創下了中共建政以來任期最短的外長紀錄,接替他的是前外長老將王毅。自中共建政以來共有12名外交部長,誰任期最長,誰又是言語犀利的風雲人物?誰又在外交舞台留下濃重的一筆呢?
颱風杜蘇芮:台灣取消部分漢光軍演
台灣取消年度漢光軍演周二的部分內容,以防範颱風杜蘇芮來襲,稱這可能是近四年來影響台灣最大的颱風。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 在野整合成台灣大選關鍵
國民黨週日正式提名侯友宜參選,也讓外界好奇台灣的在野勢力能否整合完成。郭台銘、柯文哲、賴清德近期有什麼動態,對台灣選情將造成什麼影響?
德國麵包來到美食的台灣
就吃麵包而言,德國人「吃硬不吃軟」,台灣人則「吃軟不吃硬」。儘管德國麵包太硬、太酸、太貴,卻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喜歡上德國麵包。
媒體: 台灣申請加入CPTPP等機密文件疑似外洩
據路透社報導,台灣當局在調查疑似機密文件洩露事件,其中包括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外交電報和機密報告。台灣國安局表示,也在調查中國政府是否參與了這起事件。
晶片「寒夏」?台積電4年來首度盈利下滑
有著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四年來首次出現盈利下滑,這也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因熟練工人短缺,無法實現明年開啟量產的目標。
馬英九邀陸生團訪台 交流內容引發熱議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親自邀請的中國大陸師生參訪團,近期到台灣參訪,在兩岸引發高度關注。但部分台灣學生批評這項交流流於形式,究竟這樣的批評有無道理?與會學者又如何看待參訪團成果?
性騷、權勢、民運光環?燒向王丹的MeToo控訴
台灣MeToo運動燒至中國海外民運圈,前六四學運領袖王丹被控「性侵未遂」,儘管他否認指控,但DW調查發現,過去10年有更多人指自己受王丹性騷擾,甚至涉嫌「乘機性交」。DW多次聯繫王丹,但他拒絕受訪。
MeToo的代價:王丹事件折射的同志困境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但代價是什麼?對於同志來說有何不同?情慾試探與身體界線又該如何拿捏?DW訪問王丹性騷疑案的2名指控者及多名專家,試圖深入理解性少數族群的MeToo困境。
郭台銘:民進黨拒"九二共識"致兩岸情勢加劇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批民進黨對"九二共識"必除之以後快。郭台銘稱,唯有在"一中各表"框架下,與中國共同推進,才能達到目標。台陸委會批郭台銘"不是完全不瞭解中共對臺的政治圖謀,就是故意美化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併吞臺灣的企圖"。
賴清德將過境美國 布林肯籲中勿藉故挑釁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計劃於8月中旬出席邦交國巴拉圭的總統就職典禮,途中將「依慣例」過境美國。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說,中國沒理由以此為藉口發動挑釁行動。
台灣首參與日智庫兵推 曝安保對話機制不足
上週末,日本在東京舉行美、日、台3方的非官方兵推,模擬2027年中國武力犯台情景。台灣智庫的參與人員會後表示,日本不一定會跟隨美國決策。究竟兵推結果如何?揭露了哪些風險?
CPTPP門檻高 中國加入難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成員國本周日召開會議,討論中國和台灣的加入申請。澳洲貿易官員透露,中國在短期內無望加入。路透社指出,CPTPP是一項高標準的協定,對於中國來說,加入其中,障礙不小。
巴拉圭候任總統: 台灣是巴拉圭的最佳選擇
巴拉圭候任總統貝尼亞在對台灣的訪問中表示,巴拉圭「非常願意」與中國開展更多貿易,但台灣是推動巴拉圭農業經濟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的最佳選擇。
王毅喊話歐盟:警惕經濟問題政治化
德國出台中國戰略幾天後,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歐盟高官在雅加達會晤時表示,要警惕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工具化,讓「去風險」變成「脫鉤」。
德語媒體:中國手中的王牌
《世界報》文章指出,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有風險,呼籲歐盟和德國應該小心行事。西德意志電台的評論則寫道,此次北約峰會的東道主立陶宛是值得德國學習的典範。
巴拉圭新總統晤蔡英文:任內將與台灣站一起
即將在8月就任的巴拉圭候任總統貝尼亞一行人7月11日抵達台灣,12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面,重申將深化雙方合作。蔡英文表示,期待巴拉圭跟台灣一同站在「民主自由陣線」;貝尼亞則說,未來5年內,巴拉圭都會跟台灣站在一起。
牆外文摘:習近平和普丁,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嗎?
有評論認為,在華格納事件之後,習近平仍然沒辦法徹底拋棄普丁。他在這段關係上投入了太多,而且俄羅斯對中國仍然有用。但他們在西方引起如此多擔憂的兄弟情可能已經到頂了。
漢光演習前假訊息氾濫 台灣憂中國認知戰
台灣國安人士指出,每年漢光演習前,都會出現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勢,其中有些聲稱蔡英文要藉此進行「逃命綵排」。
賴清德投書支持兩岸現狀 不排除與北京對話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中提出「4大支柱」,對台海和平提出方案。他寫道,兩岸現狀符合「中華民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且「不排除」在無先決條件的狀況下跟北京對話。各界怎麼看這份投書?
台國防部:解放軍軍機9架次飛越台海中線
台灣國防部通報稱,周二上午偵獲解放軍各型機24架次出海活動,其中9架次踰越海峽中線。最近兩天台灣軍隊在屏東枋山鄉展開天馬、神弓飛彈操演。
專訪國際特赦秘書長:反華指控是中國慣用招
台海情勢升溫之際,國際特赦組織總會秘書長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6月24日至29日訪台,她此行目的為何?5月,該組織稱一名留韓的維族學生赴港失蹤,事後卻又改口稱該生未前往香港,秘書長對此如何回應?
專訪國際特赦秘書長:反華指控是中國慣用招
國際特赦組織總會秘書長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6月24日至29日訪台,她此行目的為何?5月,該組織疑誤報一名留韓的維族學生赴港失蹤,遭港府強烈譴責。秘書長對此如何回應?
漢光演習前夕 台灣舉行「天馬操演」
在月末舉行年度漢光軍演之前,台灣軍方在屏東展開為期兩天的飛彈演習。今年的漢光演習將會在7月24日開幕,有軍方人士透露,本次軍演將首次在民用桃園機場進行反空機降操演。
客座評論:塵封近十年的服貿為何又掀波?
台灣總統大選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拋出「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反擊「台灣不應再次接受走向大陸的回頭路」。選舉在即,服貿這個大約10年前的議題,為何又成為台灣的討論焦點?
香港七一:他們為何聚集台北自由廣場?
「七一」對許多港人來說,是個感受複雜的日子。今年,一些在台港人在台北自由廣場發起了「港殤日」活動。DW與現場多名參與者交談,瞭解他們的「七一」心情。
美國將領:習近平尚未決定2027年前武統台灣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習近平並沒說已經做出決定,在2027年以前出兵武統台灣。他認為美國必須加速軍隊現代化,震懾北京不要輕舉妄動。美國一家智庫本周發布報告指出,若是台海開戰,台灣撐不過90天。
紐西蘭外長:正謹慎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與習近平會面後發表的聲明中未提及人權問題或台海危機。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表示,紐西蘭正在「非常謹慎」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必須避免在中美戰略競爭中左支右絀。
上一頁
第1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