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豪擲數百兆抢佔市場 韓國欲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超級集群
鑑於美國在晶片領域與中國脫鉤,韓國尋求在晶片市場佔據領先地位,並為年輕一代提供高品質的工作崗位。韓國政府宣佈將聯合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共同斥資622兆韩元(約合4280億歐元)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超級集群,總面積近3萬個足球場。
中美高層低調會晤 北京加大對台軍事壓力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和中國外長王毅在泰國舉行會晤的同時,解放軍海空軍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戰備警巡」。中方會後表示,雙方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美國則披露習近平和拜登將再通電話。
吐瓦魯「挺台總理」選舉失利
親台灣的吐瓦魯總理在周五的選舉中失去議會席位,這加劇了人們對這個太平洋島國可能準備在外交上轉而承認北京的猜測。
下個奔赴中國的島國?吐瓦魯大選為何受矚
吐瓦魯週五舉行大選,選後會否與台灣斷交受矚目。台灣指控中國「介選」的同時,美國呼籲各國擴大與台灣往來。這個人口不到2萬的太平洋島國如今成為美、中、台的外交角力場,選舉結果甚至可能動搖西方太平洋陣線。
美國會訪台代表團:堅定、真實且百分百跨黨派支持台灣
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周四會見了贏得大選以來首個訪台的美國現任議員代表團,表示希望美國能夠繼續堅定地支持台灣。美議員預計北京可能會在「520」之前對台灣「搞一些動作」。
祝賀賴清德激怒中國 菲總統表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祝賀賴清德當選下任台灣總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建議他「多讀讀書」。菲國防部長回應毛寧言論「低級下流」。在言辭交鋒後,菲總統馬科斯周一表示:「我們不贊成台灣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台灣偵獲6枚中國空飄氣球 創單日數量新高
台灣國防部周一表示,截至周一上午6時的過去24小時內,共偵測到創下紀錄的6枚中國空飄氣球飛越台灣海峽,其中一枚直接穿越台灣南部上空。
客座評論:《科目三》能夠「舞統」台灣?
台北寧夏夜市準備舉辦《科目三》舞蹈競賽、促進該商圈的知名度,但是惹來了爭議,同時也令這個源自於中國抖音的「神舞」、「神曲」在社群媒體上受到熱議。
太平洋又一島國或背棄台灣?台外交部回應
太平洋島國諾魯在台灣大選結束時就立即宣佈與其斷交,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有消息顯示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另外一個邦交國吐瓦魯也有可能「倒戈」。
台灣民主的模樣?兩代海外中國人的選舉觀察
今年中國未有派團赴台觀選,海外華人卻似乎比往年更加踴躍。DW分別採訪2名來台觀選的海外中國人,他們來自六四及白紙世代,有人在監督唱票那一刻感受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也有人在台海緊張的此際,對台灣民主萌生危機感。
客座評論:民進黨三連霸的總統選舉觀察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底定,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認為,這次選舉「相當了不起」,不僅展現民進黨內交棒順利,也顯示台灣選民更為成熟。此外,民眾黨的柯文哲崛起,也不容忽視。
長平觀察:中共會宣佈放棄統一台灣嗎?
金正恩宣佈北韓放棄與韓國和平統一,視韓國為「外國」和「最敵對國家」。中共會宣佈放棄統一台灣嗎?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祖國統一、領土完整」並不是中共的「核心利益」。
太平洋剩餘邦交國:我們與台灣的友誼堅如磐石
太平洋島國諾魯宣佈同台灣斷交之後,台灣在太平洋地區剩餘的三個邦交國紛紛表示與「中華民國(台灣)的友誼堅如磐石」。
總統大選後 台灣周邊首次出現大批中國軍機
台灣國防部周四表示,共偵獲20多架次中國戰機在台灣周邊活動,其中有11架戰機曾飛越台海中線。這是上周末台灣舉行大選以來,北京首次大規模展示軍力的行動。
達沃斯論壇 布林肯強調台海穩定關乎世界貿易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台海若出現干擾將產生世界影響,"這是我們目前最不需要的"。他同時表示,中美高層今年將有更多互動。政商代表雲集的達沃斯論壇15-19日舉行。
中國官媒競相報導中瑙復交
周三,中國官方的新華通訊社一名記者抵達諾魯,這也是諾魯宣佈同台灣斷交,並同北京建交後,首位踏上諾魯領土的新華社記者。不過,中國官方媒體立足諾魯的努力,在此之前就已全面展開。
否認金錢挖角諾魯 中駐澳大使稱不尋求建軍事戰略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週三召開記者會,否認中國以金錢挖角諾魯,並強調中澳之間有更多合作的空間。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如何回應肖千的說法?
德語媒體:我們的自由也在台灣被捍衛
《明鏡周刊》專欄文章寫道,台灣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中國原可以之為榜樣,卻威脅"統一"。在民主與專制的國際對抗中,台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菲總統祝賀賴清德當選 中國外交部: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社群網站上向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賴清德表示祝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客座評論:賴清德當選 美中能否共管台灣?
賴清德勝選。在時評人鄧聿文看來,給中美關係出了一道新的難題。因為賴能否自我約束,不在台獨路上走得過激過遠,美中對此其實是沒有太大把握的。
賴清德就任前過渡期 中國打"觀望牌"
周末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選總統,中國的反應頗為安靜。有分析人士認為,在賴清德上任前的這四個月裡,北京將謹慎計算改採取的舉動。
台灣大選結束了,你還好嗎?
1月13日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出爐後,有人落淚,有人激動,有人為未來擔憂,也有人淡淡地回歸日常生活。DW記者在三個政黨的開票之夜結束散場時,採訪了各黨的支持者,他們分享了自己在得知結果後的感受。
諾魯與台灣斷交 牽動中澳南太平洋佈局
諾魯與台灣斷交的背後,牽動著西方與中國在南太平洋的競逐,特別是澳洲的角色非常重要。諾魯與台灣二度斷交,據信與澳洲關閉在諾魯的收容中心有關。專家如何看待未來中國在南太平洋的佈局?
德語媒體:台灣總統大選中的真正失敗者
《新蘇黎世報》在有關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的評論中指出,「周六選舉的真正失敗者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因為他要為對台灣人(對中國)的抗拒態度負主要責任」。德國電視一台發表的評論指出,「只要戰爭沒爆發,台灣人就無所謂」。
從德國對台灣歷屆大選表態 看德台關係變化
德國外交部在台灣大選後發布聲明祝賀台灣選民和當選者,但未提及敏感的「總統」一詞。以往德國在台灣總統選舉之後多半會發布表態聲明,僅2020年相對冷淡,德國之聲梳理德國政府對近五屆台灣大選的回應。
蔡英文接見美國訪團 諾魯宣佈與台灣斷交
民進黨的賴清德13日贏得台灣總統大選,外界相當關注美國與中國的態度。15日,美國派遣的非官方跨黨派代表團在台灣拜會了現任總統蔡英文,重申對台支持。同日,位於南太平洋的台灣邦交國諾魯宣佈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
客座評論:台灣政治未來的「三國演義」
台灣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落幕,未來4年台灣政壇以民進黨、國民黨以及民眾黨為三股主要勢力。三黨在這次選舉中各有斬獲,但是也會面臨重大的挑戰。
牆外文摘:台灣如何避免出現中國式經濟衰退?
有評論認為,「必須相信習近平」將讓台灣經濟和中國一樣危險,台灣將會步上目前中國經濟衰退的道路,包含通貨緊縮、民間投資減少、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以及資金撤離所產生的貨幣貶值與股市崩跌等現象。
德國祝賀台灣民主選舉 美國代表團訪台
德國外交部稱,台灣選舉自由、和平舉行,再次顯示民主在台灣紮根。美國在台協會發布聲明,兩位前任官員將對台灣進行選後訪問。
客座評論:一場令人刮目相看的選舉
台灣這次選舉,意義重大,因為它是民主國家中一個後來居上、學徒超過師傅的典型。但是即將擔任第16屆中華民國的總統賴清德任重而道遠,他如何處理好跟對面中國大陸的關係將涉及台灣以及所在地區的未來走向。
選後分析:台灣準總統賴清德的必答題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出爐,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558萬多票拿下勝利,但得票率40%是民進黨除了2000年以外的最低,也失去立法院最大黨的地位,被專家評為「慘勝」。接下來兩岸有哪些急迫的議題?可能兵戎相見嗎?
國際媒體看台灣大選:中美博弈的棋子
從羅馬到維也納、從孟買到紐約,全球各地的媒體周六都在關心台灣的大選。台灣能否作為民主陣營的最前線抵抗專制中國的侵襲?國際社會又應該提供怎樣的支持?被夾在中美爭霸之間的台灣,其未來究竟面臨怎樣的命運?
賴蕭配勝選 賴清德:台海和平是總統使命
台灣1月13日舉辦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賴蕭配以超過550萬張選票贏得選舉。賴清德在開票結果公佈後向競爭對手致謝,同時表示,將維持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也承諾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中國展開交流合作。
解碼中國:打混合牌!北京如何幹預台灣大選
經濟施壓,虛假訊息宣傳,發出威脅……北京方面使用了哪些方式試圖給台灣大選帶來影響?當然這些並未能阻擋賴清德成為新一任台灣總統。
德語媒體:不能讓專制中國突破民主第一島鏈
台灣在周末舉行大選,德語報刊對此予以高度關注。《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台灣選舉結果高度影響中國利益,但這一事實不能成為北京干涉大選的理由。《明鏡周刊》則呼籲歐洲人更鮮明地支持民主台灣,否則就會面臨專制中國突破民主第一島鏈的危險。
台灣2024大選登場 微博限制主題標籤搜索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13日上午正式開放民眾投票,中國網友密切關注,「台灣選舉」標籤也登上微博熱搜,但該標籤隨後遭到搜尋限制。DW將持續更新投票當日的重大事件。
布林肯會劉建超 再提台海和平穩定
台灣大選前一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見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此前,白宮官員證實,美國將派出非正式代表團在選後訪台,並強調這符合「一中政策」和之前的慣例。
港移民首投族 陳健民:對民進黨失望 矛盾中含淚投票
「上一次投票我是在(香港)監獄裡投的。」台灣大選首投族中,出現一群國安法後移台定居的香港人,當中包括香港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大選前夕他接受DW專訪,回答港人首投族心中所想的問題。為何來到新的家園拿著民主選票,他卻說是矛盾、感慨與含淚地投下去?
德語媒體: 台灣大選事關全球安全
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令西方世界疲於應對之際,台灣即將在本周六舉行總統大選。此次選舉的結果,不僅將會對台海局勢產生直接影響,對亞太和西方世界也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台灣大選倒計時 各政黨進行最後的拉票沖刺
台灣大選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各政黨都全力以赴,攻搶選票。投票前夕禁止拉票助選,誰是贏家,選民怎麼看?
中國經濟脅迫加劇 對台灣大選結果有何影響?
台灣總統大選前夕,中國一方面中止ECFA關稅優惠、打擊化工產業,另一方面又重新開放石斑魚進口,遭批「以商逼政」、介入台灣選舉。 DW訪問業界代表及專家,談北京的經濟脅迫策略在近年來有何變化,對選情實際影響幾何?
國台辦:賴清德「新局」是台海危局 台外交部批粗暴介選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周三呼籲台灣民眾「認清民進黨『台獨』路線的危害性」,做出正確選擇。台灣外交部和主要陣營候選人做出回應。
長平觀察:台灣人必須相信習近平嗎?
「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馬英九在台灣大選前夕接受德國之聲採訪發表的主張引起軒然大波。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馬英九論述的基本假定並不成立,是典型的「責備受害者」理論。
中聯部長劉建超會美高官 北京釋放何訊息?
台灣舉行大選幾天前,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訪美,並與美國副國安顧問費納談到台海與南海議題,此舉被認為是美中雙方恢復溝通管道的努力之一。此前,劉建超在紐約出席美國智庫活動,稱「不相信任何形式的戰狼外交」,並表示「中國無意重塑世界秩序」。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並強調要試圖說服北京,「以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港移民踏足台灣選戰場:「在台港人兩面不討好」
台灣一度是港人展開新生的熱門目的地,但對於部分人來說事與願違,「香港牌」熱潮亦已退卻。對比2020年台灣大選,移台港人對於這次選舉及四年來的生活感受複雜和矛盾。成為台灣人沒多久的前香港區議員徐百弟,選擇親自參選一場幾乎「必輸」的立委選舉。
台灣大選之際金門與廈門建橋更引爭議
在金門修建一座連接廈門的大橋?一些金門居民贊成,認為會推動經濟增長;也有一些特別是年輕選民反對,認為這會逐漸侵蝕金門的政治自由。有人問說:要發展,難道就只有與大陸連結這一種選項?
德語媒體:北京為何如此熱衷於"抓特務"
1月8日,中國國家安全部宣佈破獲了一起英國軍情六處(MI6)在華從事間諜活動的案件。不過,同近年一系列抓獲外國間諜的案件一樣,這一次中國官方也未公佈更多案情的細節和被捕間諜的下落。
北京攻台有哪些可能的場景?
本周六,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北京一再強調,這將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的一場選舉。關於這場假想「戰爭」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專家做出了推測。
上一頁
第1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