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日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2004年4月5日根據德國漢堡的石油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2003年美國以8.95億噸的年消費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國的地位,而中國則取代了日本成為老二。2003年日本的年石油消費量為2.52億噸,排名世界第三。按比例來說,去年全球消費的石油總量中,美國佔了四分之一,中國和日本分別佔了7%左右。
排在第四位的是俄羅斯,以1.26億噸佔世界石油消費量的約3.5%。緊緊排在俄羅斯後面的是德國,其年石油消費量為1.25億噸。去年,德國進口原油1.06億噸,價值202億歐元。對於歐元區來說,歐元的堅挺相對緩解了石油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壓力。
2004年世界石油價格不會降
近來,德國各加油站的汽油價格繼續飆升,目前每升超級等級的汽油價格已經達到1.16歐元,德國的開車人叫苦連天,真可謂「怨聲載道」。普通消費者抱怨石油康采恩貪得無厭,而石油康采恩則把責任推給國家:「德國汽油價格在歐洲實際上是最低的,每公升只有32歐分,價格中的絕大部分是以石油稅的形式被國家拿走了」。這便是德國石油行業協會給出的說法。
德國石油行業協會說,鹿特丹港的歐洲石油市場上,石油購進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噸380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四年來,鹿特丹港的石油價格都在年初的時節呈暴漲趨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石油採購商在駕車高峰季節到來之前到鹿特丹進行大採購,因為美國國內的煉油廠生產能力有限,已經不能滿足美國國內的需要。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國內沒有再建新的石油加工廠,而石油的需求量卻翻了一番。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達到了每桶34美元的歷史紀錄。儘管如此,歐佩克計劃每日減少開采原油100萬桶,將每日開采量降到2350萬桶,因為歐佩克國家預計本年第二季度由於氣候的關係石油需求量會出現季節性銳減。另外,工業國家的石油庫存量下降和委內瑞拉的局勢動蕩也拉動了世界原油價格上漲。
德國石油行業協會的專家估計,石油價格上漲的壓力在長期內也不會得到緩解。專家們認為,世界石油市場正處在轉型時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的成長使得亞洲能源的需求大增,並在中期內會引起石油供應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