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印度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面積約328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預計將在近年內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近10億選民 耗時數天 地表最大民主選舉即將登場!
印度本周五將迎來大選,有近 10 億選民,選舉為期 45 天,被稱為是史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如何展開?4月開始投票,為何投票結果6月才會出爐?
德軍將派軍艦軍機赴印太參加多場軍演
今年夏天,德國聯邦國防軍將派遣兩艘軍艦環球航行,並且在印太地區與夥伴國家舉行聯合軍演。德國空軍也將派出多架戰機與日本、澳洲、印度等國進行演習。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越是活躍,中國在當地的姿態就越會收斂。
印度青年高失業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最新報告顯示,印度每年有數百萬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前景不容樂觀。
如何結束俄羅斯的侵略戰爭?烏克蘭請求印度幫助
烏克蘭外長庫萊巴訪問印度之際,基輔正試圖爭取南半球國家支持計劃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儘管其和平計劃遭到俄羅斯的拒絕。
你瞭解印度色彩節嗎?
印度的色彩節(Holi Festival,也稱荷麗節、灑紅節)是當地的傳統節慶:所有人不分社會階層、年齡和性別,共同歡慶春天的開始。近年來,德國也舉辦起這個色彩繽紛的歡樂慶祝活動。
普丁的權利游戲:俄羅斯轉向亞洲
再次勝選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越來越向東方靠攏,並深化與印度和中國的關係。這兩個國家對俄羅斯有多重要?全球最大國家俄羅斯又能為中印帶來什麼好處?
媒體:印度開始從馬爾地夫撤軍
馬爾地夫媒體報導,駐紮在該國的印度軍人本周已開始撤離這一印度洋群島。去年12月兩國就印度撤離軍事人員達成了協議。戰略位置重要的馬爾地夫正在向中國靠攏。
流亡印度藏人:重獲自由 但為未來擔憂
過去曾一度每年有數千藏人逃離中國、前往印度,去年,這一人數還不到十來人。西藏流亡政府提供了這一訊息。活動人士說,藏人在中國的活動受到監控,許多人也擔心如果逃亡,可能會被捕,或者自己的親戚受到牽連。
在印度,強姦已經常態化了嗎?為何正義難伸?
西班牙女遊客在印度賈坎德邦慘遭輪奸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促使人們再度關注到印度性暴力猖獗的問題,並呼籲加強對女性的保護。
世貿部長會議閉幕 農漁業議題無共識
世貿組織第13屆部長會議周六閉幕,雖然暫時延長了電子傳輸暫免關稅,但在農業和漁業方面未達成協議,使得這個多邊貿易機構的效力受到懷疑。
金磚國家如何看待中東衝突?
全球南方國家對抗佔主導地位的西方:在中東衝突中,金磚國家更傾向於對以色列持批評態度,並站在巴勒斯坦人一邊。然而,該組織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共同立場。
為什麼西方制裁沒能阻止普丁?
在過去兩年裡,西方試圖通過制裁打擊俄羅斯經濟,從而結束這場侵略戰爭。然而在戰爭即將兩周年之際,這一目標顯然未能實現。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取得了多大成果?為什麼沒能阻止普丁的戰爭野心?
MSCI指數剔除多家中企 印度成淘金熱點
中國股市低迷之際,明晟(MSCI)將微博等數十家中企從中國指數中剔除,數量創2年來最多;印度權重經最新調整後達歷史新高,且縮小了與中國的差距。有聲音指出,華爾街正興起印度淘金熱。
印度嚴格審查中企 小米:令供應商不安
隨著中印兩國關係在近幾年來因邊境衝突惡化,包含華為、Vivo在內的中國企業都受到印度政府的「特別關注」,其中小米近日在一封給印度政府的信件中,表達了對印度強力審查中資企業的擔憂。
為什麼印度年輕一代如此緊張焦慮?
一項調查顯示,約77%的印度人至少表現出一種壓力症狀,每三個印度人中就有一人在壓力和焦慮中掙扎。但是Z世代(也被稱網世代)和千禧一代比老一輩印度人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和焦慮。這是為什麼呢?
被疑為中國間諜 台灣賽鴿遭印度扣留後「獲釋」
一隻因被懷疑是「中國間諜」的鴿子在遭到印度扣留8個月後獲釋。根據調查,這只鴿子其實是來自台灣的賽鴿。
為了選票?莫迪為爭議印度教神廟揭幕
印度總理莫迪參與了盛大的印度教羅摩神廟揭幕儀式,批評人士認為,莫迪此舉意在贏得今年的大選。另一方面,該神廟的建築地點也是當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關係緊張的根源。
莫迪為備受爭議的印度教神廟舉行落成典禮
印度總理莫迪為一座建造於被拆毀的清真寺舊址、供奉印度教羅摩神的宏偉寺廟舉行了落成典禮。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大選前為這一活動大肆宣傳。
印度官員: 若邊境和平 可放寬中國投資限制
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如果中印邊界保持和平,印度可能會放鬆對中國投資的嚴格審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作出回應,稱邊境事態的解決進程不應影響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
去年全球近5000名基督徒因宗教信仰被殺害
非政府組織「敞開的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無論是在中東、非洲還是南亞,基督徒遭受迫害的現象都越來越嚴重。據該組織的統計,去年全球至少有4998名基督徒因宗教信仰被殺害。
莫迪「海灘促銷活動」加劇與馬爾地夫的衝突
印度總理莫迪近日推銷印度田園詩般的拉克沙威普群島,這加劇了與馬爾地夫的緊張關係,馬爾地夫新政府致力於與中國政府交好。專家認為,馬爾地夫不應該這麼快就棄印投中,畢竟「遠親不如近鄰」。
中國全面提升與馬爾地夫的雙邊關係
去年9月上任的馬爾地夫總統穆伊茲在華訪問期間,同中方就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簽署了一系列新的協議。雙方的關係被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歐盟對俄實施鑽石禁令 中國印度掏錢收購?
根據去年12月歐盟通過的第12輪對俄制裁,自今年起歐盟不再進口俄羅斯的鑽石。鑽石產業為俄羅斯帶來豐厚利潤,光是在2021年,俄羅斯從鑽石出口賺進了約40億美元。
阿根廷正式拒絕加入金磚國家
阿根廷正式退出金磚國家的擴員計劃。新任極右翼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履行了競選承諾,撤銷了該國加入金磚國家的決定。
俄羅斯副總理:如今俄石油主要賣往中、印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周三表示,俄羅斯已經成功規避西方對其石油的制裁,今年俄羅斯幾乎所有的石油出口都運往了中國和印度。他也談及新受制裁的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
因涉嫌販運人口在法國被扣的客機飛抵孟買
因涉嫌載有人口販運受害者而在法國瓦特裡機場被扣留數日的一架羅馬尼亞傳奇航空公司的客機12月26日晨飛抵孟買。機上原有的303名印度乘客中有276人隨機抵達孟買,25人向法國申請了庇護。
懷疑「人口販運」法國叫停滿載印度人的客機
在法國官員接到有關「人口販運」的匿名舉報後,一架載有300多名印度人、飛往尼加拉瓜的航班被停飛。
金磚國家--紙老虎還是恐懼幽靈?
金磚國家數量增加,影響力也在增加。如此不同的國家組成的聯盟究竟是無關重要,還是逐漸形成了一個反西方陣營?專家建議與之合作。
德語媒體:西方抗衡中國離不開印度
《新蘇黎世報》指出,在抗衡中國的漫長過程中,西方和印度將相互需要。《經理人雜誌》則呼籲德國工業界學習中國競爭者的"軟體優先"思維。
印度最高法院為何支持取消克什米爾自治權?
印度最高法院本周一裁決,支持中央政府取消克什米爾自治權的決定。2019年,莫迪政府取消喀什米爾特殊地位,將該地區劃分為兩個聯邦直轄區。以下是關於克什米爾爭議你需要瞭解的內容。
巴基斯坦申請入金磚 印度怎麼看?
為了加入金磚組織,巴基斯坦正積極接觸金磚成員國,特別是爭取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
靠月亮發大財?並非白日做夢!
稀有金屬、月壤、月塵還有月球水……月球提供了豐富的未開發資源。 而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正在進行一場新的太空競賽,以便從月球獲利。
專家:全球碳排總量再創新高 中印兩國碳排量繼續攀升
英國一所大學最新發布的碳排統計顯示,今年全球範圍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在繼續攀升。這一趨勢如果不能逆轉,巴黎氣候協定所制定的宏偉氣候目標就將無法實現。
美高官訪印 討論調查刺殺錫克教人士的陰謀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周一(12月4日)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新德里。在與印度高階官員舉行會晤時,費納強調追究策劃在美國刺殺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責任人的重要性。
馬爾地夫總統:印度已同意撤走駐軍
馬爾地夫總統穆伊祖宣佈,印度已同意從馬爾地夫撤離軍隊。今年九月的總統大選中,來自親華派陣營的穆伊祖當選總統,而讓印軍撤離則是他的競選承諾之一。
德語媒體:戰爭又成了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美國的霸主地位正在結束,但新的秩序尚未成形,這為戰爭帶來契機。《商報》觀察和分析了中國向安理會提出五點解決中東衝突的建議。
受困隧道17天 印度41名工人全數獲救
印度喜馬拉雅山區隧道坍方事件發生17日後,救援人員終於打通逃生通道,受困隧道內的41名建築工人成功脫困。
聲納事件餘波未了 澳洲拉印度抗中
針對先前澳洲潛水員疑似遭中國聲納攻擊的事件,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是否曾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抗議,正在澳洲國內引發質疑。有專家認為,澳洲正在為與中國改善關係而付出代價。
勃肯鞋鎖定中國 計劃拓展亞洲市場
去年10月在美國上市的德國知名拖鞋品牌勃肯鞋將目光鎖定中國、印度等市場,希望提高在亞洲的銷售額,並強調產品將繼續維持「德國製造」。
替代巴勒斯坦人工 以色列欲引進印度外勞
極端伊斯蘭組織哈馬斯10月發動恐襲後,以色列取撤銷了多達上萬名巴勒斯坦建築工人的工作許可。印度勞工可能會填補這一空白。不過有人權組織喊話印度應拒絕以色列建築部門的要求,不要將民眾送往危險地區。
印度霾害嚴重 板球世界盃霧濛濛
印度正舉辦2023年國際板球世界盃,球場上空彌漫著濃重的煙霧。嚴重的霧霾給運動員和球迷帶來了困擾。比賽主辦單位已宣佈禁止燃放煙花。印度當局計劃以人工降雨改善首都空氣品質。
布林肯訪印度 談中國、以哈衝突
作為美印「2+2」部長級對話的一部分,本次布林肯訪印度的會談重點在於印太地區和中國、以哈衝突以及烏克蘭局勢等。
尼泊爾地震造成百餘人死亡
尼泊爾加德滿都西部周五午夜前夕發生嚴重地震,許多人在家中熟睡時遭遇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強烈的震感甚至延伸到了遠處的印度。
德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對華"去風險"
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之下,德國中小型企業在也努力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除了增加在中國周邊國家的投資外,他們還在盡力加強在華企業的獨立運作能力。
印度成功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首次試飛
在克服技術故障後,印度已於周六(10月21日)成功完成了一系列關鍵試飛中的首次任務。這些太空任務的成功展示了印度作為技術和太空強國的地位不斷上升。
中巴欲深化合作 印度重申反對「一帶一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與巴基斯坦總理卡卡爾會晤時表示,中國願與巴基斯坦深化互利合作,同時也呼籲巴基斯坦保證中方人員安全。印度則批評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缺乏對印度主權及領土完整性的尊重。與此同時,塔利班政府表示希望正式成為中巴經濟走廊及「一帶一路
德語媒體:大國夾縫間的小國命運
《南德意志報》刊評指出,親北京的候選人當選馬爾地夫總統,並不一定會讓這個印度洋島國的日子更好過,畢竟在中印之間搞平衡具有極高的難度。《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專制國家有結盟對抗的趨勢,認為要想阻止習近平稱霸世界,西方最好先幫助烏克蘭人戰勝普丁。
突擊搜查媒體 NewsClick事件震動印度新聞界
印度執法部門對記者動用反恐怖主義法,最新例子是對新聞網站NewsClick進行的突擊搜查。理由是該網站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繫。
印度警方逮捕批評性新聞網站工作人員
周二晚,新德里警方對多名記者的住所進行了突擊搜查,新聞網站NewsClick的編輯和管理人員被捕。此前《紐約時報》曾披露該網站從一個親中國的商人那裡獲取資助。與此同時,印度反對派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對莫迪執政之下印度新聞自由狀況的惡化提出批評。
媒體:印度要求數十名加拿大外交官離境
據《金融時報》報導,印度政府已經要求加拿大在10月10日前撤出41名外交官,否則將取消其外交豁免權。渥太華和新德里之間因加拿大錫克教分離主義者被殺而引發的外交風波似乎正在進一步升級。
上一頁
第4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