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最初目的是為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就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北約部隊全部撤出在阿富汗最大基地
駐扎近20年後,北約軍隊撤出了巴格拉姆(Bagram)基地。觀察家們對阿富汗未來安全局勢提出警告,塔利班正在迅速重新坐大。
評論:輸出民主 夢斷阿富汗
德國之聲編輯Christoph Hasselbach認為,最晚隨著外國軍隊撤離阿富汗,西方關於能在軍事行動配合下在全球實現其價值觀的想法亦消失殆盡。
德國撤離最後一批駐扎阿富汗官兵
參與北約堅定支持特派團的最後一批德國官兵乘坐飛機離開阿富汗。至此,德國結束了在阿富汗為期近20年的軍事行動。目前還有數千名曾為德軍服務過的阿富汗人的前景不明,人權組織警告稱,這些人恐怕會遭到塔利班的報復。
回應北約黑海軍演 俄軍啟動防空演習
作為對烏克蘭和眾多北約國家在黑海聯合軍演的回應,俄羅斯在被其吞併的克裡米亞半島啟動防空演習。
北約黑海軍演 俄羅斯視為挑釁
「海風」聽起來似乎很浪漫,但其實它是北約在黑海舉行的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克里姆林宮方面認為這是一種挑釁行為。
美領銜重振民主聯盟 專家:中國面臨強大阻力
在美國領銜的國際組織連日來對中國發布猛烈抨擊後,專家認為,越來越多國家會將中國視為威脅,而這個趨勢也會讓以往被視為過於敏感的議題,獲得更多國際的重視。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G7、北約、拜登、普丁都是本周的關鍵詞,而密集峰會中一個高頻詞是不在場的「中國」。這周發生了哪些大事?德國之聲為您一一梳理。
德語媒體:北約不是在全球伸張價值觀的聯合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關注太平洋地區的事態,尤其北約的「中國跟我們的價值觀不同」的說法,讓《明鏡》專欄作者深感不解。China.Table則批評了一帶一路沿線強制勞工的現象。
德語媒體:北約不應過度聚焦中國
北約峰會閉會聲明中10次提及中國,這是北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這足以說明,北京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以及遍佈全球的擴張行為,已經引起了北約盟友的警覺。
德語媒體:「中國挑戰」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
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宏判定為「腦死亡」的北約,在拜登入主白宮之後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德語媒體注意到,在美國強勢重返世界舞台之後,北約這個西方軍事同盟如今也要慢慢恢復元氣。
過生日也不冷靜 川普怒批北約G7
6月14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度過了他的75周歲生日。當天,他對外界發表了一份聲明,狠批了近期正在接連召開峰會的G7、北約等美國主導的多邊組織,認為美國為這些組織花費了太多錢。
中方批北約渲染「中國威脅論」 美歐修復盟友關係
在北約峰會公報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之後,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回應相關立場是「冷戰思維延續和集團政治心理作祟」。與此同時,拜登繼續其訪歐行程,媒體披露周二的美歐峰會有望就平息跨大西洋貿易爭端達成共識。
北約公報點名中俄 籲盟國共同應戰
北約14日結束了為期一天的峰會,並在峰會後的公報聚焦中國與俄羅斯帶來的挑戰。雖然北約首次將中國列為安全風險,但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也重申中國非北約的「敵人」。
北約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
多年來的低調處理將成為過去:北約今後將會針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姿態。據媒體報導,北約峰會閉幕聲明會正式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此前,白宮已經預告北約將推出「雄心勃勃」的策略。
阿富汗吸毒者:誰來拯救他們
「我想,地獄看上去一定就是這樣。人們像動物一樣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Laila Haidari在自己的復健中心救助喀布爾吸毒者,將之視為自己的使命。
拉攏歐洲對抗中俄 拜登:美國回來了
拜登9日展開上任後首次海外出訪行程,除了嘗試讓盟國團結一致外,也會在多場會談中,聚焦中俄帶來的挑戰。同時,美國也傳出要捐贈5億劑輝瑞疫苗。
拜登開啟上任後首次外訪——歐洲行
本周三(6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攜夫人吉爾開啟歐洲之行。這是他上任以來進行的首次外訪。此次歐洲之行,拜登將輾轉數個歐洲城市,與數十位國家領導人會面。
拜登會晤北約秘書長 對華戰略是議題之一
拜登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出國訪問前夕,在華盛頓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举行了會談。會談核心內容圍繞跨大西洋關係以及如何應對中國和俄羅斯挑戰。
阿富汗當地雇員何去何從? 塔利班要其"悔過自新"
伴隨著國際部隊從阿富汗撤出,其當地雇員愈加擔心塔利班會對他們進行報復,希望國際部隊能帶著他們一起走。與此同時,塔利班放話,要求這些當地雇員「懺悔」,表示「悔過自新」後會既往不咎。
拜登歐洲之行前表態: 要團結盟友 應對俄中
在即將開啟歐洲之行、與普丁會面前,拜登發表專欄文章,稱將與盟友一起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也在近日接受德媒採訪中表示,俄中越來越緊密的合作給北約「帶來嚴峻威脅」。
北約秘書長:要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
北約外交和國防部長舉行磋商會議前夕,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强調要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他指出,中國的崛起給北約成員國帶來新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事實核查:白俄羅斯迫降客機是否史無前例?
歐盟和北約對一架民航飛機被強迫降落在明斯克機場表示憤怒。俄羅斯卻指出,2013年,因為美國想要抓捕斯諾登,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也曾被強迫著陸在維也納。
德語媒體:若中俄成為密友 歐洲的安全指望誰?
中俄兩個大國相互靠近對西方國家的安全構成直接的影響。如果美國對中俄同時開闢兩個戰場,將毫無勝算可言。《新蘇黎世報》發表客座評論分析,美國將關注重心放在亞洲的同時,歐洲國家該如何確保歐洲安全。
德語媒體:民主國家拿什麼抵抗中國模式?
《商報》刊評指出,面對中國的不公正崛起,歐洲切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應當堅持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價值觀。《世界報》刊登的聯邦議員客席評論則認為,民主國家應當打造超越北約的價值觀聯盟來抵禦中國模式的擴張。
北約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進駐阿富汗近20年後,北約部隊正式從該國撤軍,最遲將在今年9月完全撤出。阿富汗當地人民對此喜憂參半。外界也擔心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
俄羅斯反制捷克制裁 驅逐20名捷克外交官
在捷克因2014年一場致命爆炸事件於17日驅逐18名俄羅斯外交官後,莫斯科18日下令驅逐20名捷克外交官。
北約盟國支持美國從阿富汗撤軍
北約盟國周三同意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拜登通電話,討論從阿富汗撤軍問題。兩國領導人承諾在對阿富汗政策上密切合作。
與美共進退 德英也將從阿富汗撤軍
德國國防部長表示將與美國共進退,將於9月11日前從阿富汗撤軍。目前,德國仍然有1300名士兵駐守在阿富汗。
美國與德國:重新激活安全合作
周二(4月13日),美國和德國防長在柏林會談,兩人會感受到多條戰線上的壓力。 為緩和氣氛及重建信任,奧斯汀宣佈向德國增派500名士兵。
俄羅斯增兵烏克蘭邊境 北約發出警告
連日來,不斷有消息指出,俄羅斯正在向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地區增兵。對此動向,北約表示了高度憂慮,擔心烏克蘭東部的停火狀態可能遭到破壞。美國總統拜登則向烏克蘭許諾支持。莫斯科則警告西方國家切勿向烏克蘭派兵。
布林肯:與北約和歐盟的合作較以更關鍵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訪問的最後一天說,美國有決心修復與北約和歐盟友之間的關係。而這正是北京所不希望發生的。
評論:與美國結盟 歐洲也須付出代價
安東尼‧布林肯承諾將全面革新北約同美國的關係。不過,德國之聲評論員 Barbara Wesel認為,同這種全新的夥伴關係相輔相成的,也包括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拉攏北約歐盟 美國鞏固抗中反俄陣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24日在北約的演說中對盟國說,美國不會強迫他們選邊站,但呼籲盟國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共同採取行動,並重申美國將繼續支持盟友。
布林肯尋求 "重振 "北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外長會議前與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举行新聞發布會,強調美國希望 "重振聯盟"。德俄北溪2號和包括阿富汗在內的安全問題都將是北約外長會議的重點。
北約秘書長:必須應對中國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警告說,中國的崛起為北約成員國帶來新機遇,但中國是一個 「不認同我們價值觀的大國」。
希望黯淡:北約軍事幹預利比亞十年後
2011年,北約出手,對利比亞境內起來反抗獨裁者卡扎菲的武裝團體提供支持。10年過去了,事實證明,與軍事幹預相連的希望並未能實現。
客座評論:美國難以在東亞撐起抗中聯盟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希望通過「四方安全對話」壓制北京政府,但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日本、澳洲和印度都因為各種原因不敢完全倒向美國。而華盛頓要在亞洲打造「抗中聯盟」更是難上加難。
全球軍費創新高: 美國遙遙領先 中國增幅最快
2020年,美國的國防支出遙遙領先,是其競爭對手中俄兩國總和的三倍。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但全世界軍費開支仍創下新的記錄。
德語媒體:美國和中國——歐洲選誰當「閨蜜」?
川普的時代結束了,拜登的時代開始了。想重新領導世界、遏制中國權力野心的美國少不了歐洲這個盟友的幫忙。可是歐洲為什麼會顯得三心二意?原因要在中國身上尋找。
專訪:對抗中俄伊,北約是美國的 "歐洲支柱 "
德國之聲(DW)採訪了前駐歐美軍司令、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戰略研究部主席霍奇斯(Ben Hodges)。他說,目前北約和美國最重要的是要協同行動,而非各行其是。
面對中俄挑戰 北約推動變革
法國總統埃馬克宏在2019年底表示,在聯盟成員土耳其攻擊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叛軍後,北約已然「腦死」。但現在北約有了新的激活計劃。
歐洲人權法院:德國對昆都士空襲調查已盡責
12年前發生在阿富汗的一場慘劇成為歐洲司法機構反復偵辦的一段公案。歐洲人權法院現在裁定,德國不必再被繼續追責。
朋友還是敵人?中國讓北約大夢初醒
一份剛剛發布的報告《北約2030》警告北約,崛起的中國對其構成了 "尖銳的挑戰"。但是如果北約僅僅認為中國是「欺凌者」,而非對該地區整體構成"威脅",各成員國會有足夠的理由協力反擊嗎?
德國外長馬斯:北約必須正視中國的軍事崛起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表示,在討論北約改革問題上,必須要考慮到中國軍事崛起的問題。而鑑於力量對比的變化,北約也需要一個「自主的歐洲」。
北約不再「腦死」? 改革報告鎖定中國
儘管北約在這十年間仍將俄羅斯視為其主要對手,但北約即將發布改革報告,聚焦於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
中國外長王毅下周出訪日韓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下周將展開對日本及韓國的訪問。王毅在訪日期間擬與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會晤,並與日本外務大臣就區域議題、新冠疫情及恢復商務旅行等議題進行討論。
不退群了? 美國拉攏盟友對抗中俄
美國總統川普三年多來努力重組甚至解散各種聯盟,包括威脅退出北約,現在美國國防部長卻喊說要重新找回盟友,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因應中國崛起 北約提議重擬戰略
去年馬克宏批評北約「腦死」,給這個組織一記當頭棒喝。北約秘書長周三表示,因應世界局勢變化,北約將重新擬定戰略,重新定義中國與世界其他區域戰爭的威脅。
德語媒體: 四國聯手 應對中國
日本舉行的四國外長會談顯示,雖然建立亞洲北約仍遙遙無期,但至少美澳日印四國已經開始考慮聯手應對中國的可能性了。
希臘土耳其海洋糾紛 法國插手
希臘和土耳其都是北約成員國。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兩國至今齟齬不斷。近期,圍繞愛琴海天然氣勘探權的糾紛,再次激化了這對「老冤家」之間的摩擦。同為北約成員的法國,則從千里之外派來了軍艦,為希臘撐腰。
上一頁
第9 頁,共2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