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香港問題提高聲調=政治行動主義?
2004年3月4日廣告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提高聲調與星期五開始的全國人大會議有直接關聯:
「一年前就任的中國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將首次匯報他們的工作。對香港發出強硬聲音可以視作是人大開會期間共產黨高層在奉行行動主義。中國也嚴厲譴責了3月20日將與台灣總統選舉同時進行的公投,使公投尚未開始就蒙上了陰影。北京宣佈,將對公投採取激烈措施,甚至不惜採用戰爭行動。這些警告和美國對台北的告誡顯然都沒有收效,看來現在北京要把其失望情緒發洩到香港身上。」
新蘇黎世報引用了新華社對香港「愛國者」的定義後指出,北京的指責直指隸屬於香港民主陣營的民主力量:
「北京最為惱火的是,最近一些民主分子表態支持台灣居民爭取自決和獨立的權利。在北京領導人看來,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但北京也知道,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對香港經濟具有重大意義,也對涉及香港自治體制的國際輿論起著巨大影響,香港民主力量的聲音在西方世界受到很大的關注。」
法蘭克福評論報也報導了新華社對香港「不愛國」人士的批評。該報說,新華社文章使中國媒體反香港民主陣營的運動達到了高潮。該報接著寫道:
「北京的共產黨擔心,隨著香港的繼續民主化,他們將失去對香港的控制。2003年7月,五十多萬港人遊行,反對北京準備通過的國安法。今年九月,香港立法會選舉。按照現行的選舉制度,立法會由選出的和任命的議員混合組成。今年選舉後,民主政黨有可能首次在立法會佔有多數。
雖然民主政黨是香港最得人心的政黨,但北京至今拒絕與它們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不許民主黨派的人士入境中國大陸。如果民主黨人在立法會中佔有多數,北京將不得不給他們在北京的人大中保留一個席位。觀察家認為,北京的壓力有可能使更多的人轉而倒向民主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