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Europäische Union, Osterweiterung
2009年4月30日在歐盟2004年5月1日同時接受了8個中歐國家、兩個地中海島國為其成員國後,許多人擔心這會影響歐洲的穩定,將歐洲帶入混亂。但今天看來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在歐盟最大的一次擴展5年後、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入盟兩年後,歐盟不僅沒有陷入混亂,而且事實證明,歐盟和新成員國都從中獲得了利益。新成員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政治上也進一步融入歐盟,自信心也在不斷增長。這都是好的現象。
在過去的五年中,波蘭出現了民粹流派,捷克政府遇上過危機,匈牙利街頭髮生過騷亂,愛沙尼亞也有過示威活動,但這些事情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現在,這些國家來自外部的壓力,即要滿足入盟條件的壓力消失了,因此其內部的政治衝突就凸現出來。而在那些擺脫了前蘇聯羈絆,走向西方民主的轉型國家中,這一發展是很正常的。而這一由專制轉向民主的過程在歐盟的框架下進入了正確的軌道。
在其最大擴展五年之後,歐盟目前正面臨其歷史上最大的考驗。而這一考驗不是有關里斯本條約的拉鋸戰, 也不是捷克政府在其歐盟輪值主席期間下台事件。深刻的經濟危機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極大限度地挑戰了歐盟的應對能力。歐盟的離心力會更大。歐盟現在要展示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維護富裕成員國與貧窮成員國之間的團結。那些難以依靠自己力量擺脫經濟危機的成員國應該得到歐盟的財政資助。但沒有人能夠預測,這個財政窟窿到底有多大,是否所有歐盟國家都能夠免於財政崩潰。如果確實涉及到資金問題時,那些經濟相對正常的國家-比如德國能夠將歐盟整體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嗎?
最近五年來,歐盟在國際上的份量增加了。歐盟這個世界最大之一的經濟區有五億公民,它的外交政策更加明晰了。歐盟與其鄰國也建立了新的政治合作關係。而現在的問題是:未來的道路如何走?
克羅埃西亞達到了入盟的標準。而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曠日持久。馬其頓已提出入盟的申請,其它巴爾干國家也將會相繼提出這樣的申請。在七、八年之後,歐盟成員國就有可能成為33個。歐盟必須繼續擴展,因為只有巴爾干國家都加入歐盟才能實現該地區的持久穩定。歐盟的改革也必須同步進行,以便使擴展後的歐盟仍舊能夠運作。既使里斯本條約不能獲得通過人們也不要氣餒。人們還可以制定其它條約,走其它道路。
但願歐盟汲取了教訓:它不能再為自己找麻煩了。塞普勒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將衝突沒有得到解決的塞普勒斯接受為歐盟成員國是一個錯誤。因此在接受巴爾干國家入盟時就不能重蹈覆轍。在接受塞爾維亞入盟前,必須先澄清其與科索沃的關係問題。波士尼亞共和國首先成為能夠正常運作的國家後才能考慮其入盟問題。必須將巴爾干國家作為整體來看,要麼全部入盟,要麼一個不收。
作者:Bernd Riegert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