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經》團隊加盟《財信》 繼續試探新聞審查底線
2010年4月28日傳承財經衣缽 追求新聞獨立
儘管更名換姓,仍然不改初衷。曾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周刊《財經》的團隊希望在新的環境、新的刊物、新的媒介形式下,仍然高舉獨立新聞的大旗。《財經》前執行主編王爍自信地宣佈,"我們是這場新冒險的主人"。如今,王爍在新成立的"財信"媒體集團中擔任同樣的職務。與《財經》一樣,"財信"也希望進行深入調查,試探審查底線,而這一切都將在日益嚴峻的媒體政治環境背景中展開。
在華盛頓"國家媒體俱樂部",王爍講述了去年年底震動整個中國媒介的那個故事。去年11月,《財經》主編胡舒立與發行方爭執後辭職,並創立新刊物。據稱,《財經》雜誌的投資方--半官方的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試圖向刊物施加更大的影響。就此,王爍含蓄地表示:"我只能說,我們的投資方不再分享我們的新聞價值觀。"
新刊物《新世紀周刊》於今年1月1日首次與讀者見面。在新成立的財信媒體中,胡舒立的合作方是海南改革與發展研究院。胡舒立接管了其媒體經營許可和旗下的《新世紀周刊》。該刊物原采編人員被辭退,200名《財經》團隊人員加盟,並負責一本新聞周刊,一本評論月刊和網站的內容。此外,一本甄選佳作的英語雙周刊今後也將面世。與一家電視台的談判也在進行,內容是提供每日經濟節目。王爍強調,財信的記者適應多種媒體的工作。
王爍承諾,在新的商業模式下,新聞獨立性將得到更強的維護。財信媒體的投資方必須書面保證,不會干預編輯事務。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將負責監管期刊和網站的新聞獨立性。不過,也有批評者提出疑問,新的投資方是否能夠像原先《財經》的投資方那樣,為胡舒立團隊提供同樣的保護,防止受到政府干擾。
新聞審查加強 中國記者難做
王爍承認,在中國做新聞仍將是件艱苦的事情,尤其在當前媒體審查進一步加強的狀況下。對於谷歌退出中國大陸的事件,王爍表示,這是中國後退了一大步。中國本地網路公司百度無法提供可與谷歌相提並論的搜索服務。
王爍認為,谷歌事件反映出目前令人不安的發展趨勢。他說,自1978年以來,中國一直在擴大改革開放。但最近一段時間,這一趨勢卻有所逆轉。政府試圖加強對社會的掌控。
對財信的記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勇往直前,直到撞上一面牆,如果實在走不動了,那就換一個方向繼續向前進。王爍說,他本人沒有時間感到沮喪。否則他也不會成為推特在中國的30名最活躍用戶之一。推特在中國受到封鎖,但王爍表示,如果有誰足夠聰明、或者足夠絕望,就一定能找到使用推特的方法。
王爍的發言結束,在場的聽眾仍有諸多問題。一位美國智庫研究員想知道,究竟如何衡量中國的新聞自由程度?王爍說,這很難回答,但他建議研究者不要只關注於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放眼整個中國,獲得更為全面的印象。他說,在中國總是要看情況而言。而《財信》的案例,更是極具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