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投撕裂拉脫維亞
2012年2月18日任何前往裡加的人,不免自問,他是否真的身在拉脫維亞。因為到處聽得到的都是俄語:街道上、咖啡館或收音機裡。位於波羅的海邊的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當地人口中有超過半數是俄羅斯裔。在其他的大城市裡,也有許多俄羅斯人。拉脫維亞200萬人口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的母語是俄語。
2月18日當地將決定,是否將俄語作為該國第二語言。俄羅斯少數民族發起的全民公投,計劃修改5個憲法條款。"拉脫維亞的俄羅斯人因此向世界說明,他們永遠無法接受在自己的家鄉被當作棄兒一樣的地位",推動"母語"運動的一個組織在他們的網頁上這麼寫著。這個組織為了這項公投收集了許多簽名。政府卻呼籲公民投反對票。理由是:拉脫維亞語是憲法的核心,必須捍衛它。
舊話題再度惹爭議
公投的話題讓幾十年來的緊張情勢再度升級。在前蘇聯時期,成千上萬的蘇聯人來到拉脫維亞工作。這是莫斯科的有計劃性的政策。根據官方的數字,當地講俄語的人口增長到超過40%以上。俄語嚴重威脅到拉脫維亞語,許多拉脫維亞人因此擔心,在自己的國家變成少數民族。
當拉脫維亞在1991年獨立之後,情況改變了。政府採取措施,來加強推行拉脫維亞的語言和文化。比如不會說拉脫維亞語的人,就不能在行政單位工作。不會說拉脫維亞語就不能入拉脫維亞籍。這條規則意味著,拉脫維亞目前有大約29萬所謂的"非公民",這些人沒有投票權。
引起爭議的不只是語言。 艾德諾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在裡加的辦公室的負責人克萊恩(Andreas Klein)說,"不同的還有人們對歷史不同的看法。" 大多數的拉脫維亞人認為蘇聯是侵佔自己國家的強權,但是俄羅斯人卻難以接受這種觀點。
大多數的人應該會投反對票
在裡加的觀察家認為,目前有關語言的爭端起源於最近的政治發展。在2011年的議會選舉中,名為"和諧中心"的政黨意外地贏得了多數席位。這個政黨的支持者主要俄羅斯人。但是,這個政黨沒有參與政府,和其他政黨聯盟的溝通也失敗了。 "拉脫維亞人要我們遠離政治",這是許多俄羅斯人對這件事的想法。
克萊恩懷疑,公投會通過。公投的支持者沒有得到足夠的票數。要修改憲法必須有150萬合格選民中超過一半的人投贊成票。民調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會投反對票。
馬其頓的負面例子
克萊恩說,在此背景下,拉脫維亞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鴻溝會越來越深。根據他的看法,這個議題其實是被政治濫用了:"這會造成一種對共同居住不利的氛圍"。在這之前,大家和平相處。尤其是年輕的俄羅斯人成長在雙語環境中,很順利地融入社會。
比如像科特沙格瓦(Dina Kortschagowa)這樣的年輕人。這個拉脫維亞的年輕女學生在波昂大學學習法律。俄羅斯語是她的母語,她還會拉脫維亞語。 "俄語作為第二個國家語言並不是我的目標,我不認為這是必要的。"。她表示可以瞭解拉脫維亞人擔心自己語言未來發展的恐懼。
克萊恩拿拉脫維亞和馬其頓相比較,他過去在那裡工作過。大約十年前,馬其頓將阿爾巴尼亞語作為第二個國語。 "其後果是,在馬其頓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學習馬其頓語的動機,大幅減少,因為他們不再需要去學馬其頓語。"類似的情形有可能在拉脫維亞發生,這將會導致遠離民族融合的目標。
歐洲共同的未來
科特沙格瓦認為,主要的問題不是語言,而是一般拉脫維亞人對俄羅斯人的態度。她說,許多俄羅斯人會因為他們的出身而受到歧視,特們常常像二等人一樣被對待。她自己不相信,這種情勢會迅速得到改善。克萊恩說,歐洲觀點可以讓兩個族群更加接近。拉脫維亞人和俄羅斯人應該共同決定,拉脫維亞在歐洲的未來應該如何展現。
作者: Roman Goncharenko 編譯:邱璧輝
責編:嚴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