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全景觀看「習馬會」
2015年11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會晤,被視為兩岸關係一大突破。2024年4月11日,已經卸任總統多年的馬英九在訪問中國大陸期間再次與習近平會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國共必定會再次分道揚鑣
張俊華
歷史上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曾試圖合作,但最終由於各種原因都破裂了。那麼,當今似乎跟中國大陸共產黨很和諧的國民黨是否會「共存「」合作」下去呢?馬英九這次訪華已經暗示,雙方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了。
客座評論:館長的上海廁所 張曼娟的新疆茅坑
林冠瑜
在兩岸情勢緊張下,先有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和平大使」之旅直播話題不斷,再有作家張曼娟私人新疆遊被批「吃人血饅頭」。而馬英九又雙叒叕與中國官員見面,也被反對者批「賣台」。DW中文客座評論員林冠瑜分析其中的爭議。
馬英九即將出訪哈爾濱和成都
繼今年4月率團訪陸以及邀請北大、清華師生訪台後,馬英九基金會今年年底前再度北上。
牆外文摘:美俄中更新核測試設施是歷史的倒退
有文章指出,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對其核測試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這是國際軍備控制的倒退。歷史告訴我們,地球上即使只有一枚核武器,也有發生意外和溝通失誤的可能性,那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
連8年遭世衛大會拒於門外 台灣:主權不容打折
在中國的反對之下,即使有11個台灣邦交國連署提案及德國、美國等國的聲明支持,台灣今年仍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台灣政府表示,即使未來被要求以「中華台北」名義才能參加,台灣還是會堅持「中華民國」的國名。
客座評論:賴清德520演講為何觸痛中國大陸當局?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公開把大陸說成是對台灣的威脅和對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挑戰,通篇沒有"台獨"二字,但處處是台獨的身影。未來兩岸的對撞會逐步升高。
賴清德就職演講強調「互不隸屬」 國民黨:「新兩國論」、「違憲」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昨天在就職典禮演說中提出的兩岸立場被在野的國民黨視為「新兩國論」。前總統馬英九批賴清德的演講「讓兩岸關係立刻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與挑戰」,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稱賴清德的說法「違憲」。
中國惠台出新招 是利多還是陷阱?
17位國民黨籍的台灣立委上週出訪中國,在北京會晤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等官員,隨後中方釋出一系列「惠台」措施。國民黨稱此行「成果豐碩」,但台灣內部不乏對中方「操作分化」的質疑聲浪。台灣專家和民眾怎麼看?
賴清德公佈新國安團隊 籲中國「有自信」面對台政府
民進黨籍的賴清德將於今年5月20日宣誓就職。他表示,面對中國進逼,台灣新的國安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一方面宣佈人事佈局,一方面也對中國釋放訊息。
牆外文摘:藍營訪陸團與王滬寧對台新策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在「馬習二會」的「溫情喊話」是王滬寧對台「迂直之計」之一。王滬寧主導聯美制台是為了「防獨」,拉攏非綠則是為了「促統」,其目的都是指向賴清德。
牆外文摘:馬英九口中的「中國人」是誰?
有評論指出,台灣政大最新調查顯示「自認中國人」比率再創新低,僅有2.4%,馬英九卻仍在習近平面前一口一個「兩岸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講得極為順口,違背了台灣主流民意。
兩岸民眾怎麼看「馬習二會」?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會晤。兩岸民眾如何看待「馬習二會」?
客座評論:習沒矮化馬 卻矮化了台灣
鄧聿文
習馬二會落下帷幕,本文作者認為,中國大陸今後幾年以經濟發展為重,需要習近平親自出面對台灣釋出軟調子為兩岸緊張情形降溫,於是,馬英九充當了這樣一個「工具」,而且樂於扮演這個角色。
分析:「習馬二會」釋信號?能否奏效?
時隔9年,「習馬二會」在北京登場,習近平與馬英九同聲強調「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敘事,「九二共識」也再次被提及。有學者向DW指出,這顯示北京目前仍傾向通過贏得民心的方式實現「和平統一」。
客座評論:「功成」的習近平與「名就」的馬英九
詹威克
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馬習二會」落幕並回到了台灣。馬英九「雖千萬人吾往矣」、不計毀譽、不論成敗,也希望能和習近平再次會面,這是為什麼?兩人說的話中又有何涵義?
「馬習二會」北京登場
備受矚目的「馬習會」4月10日在北京舉行。馬英九與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面,兩人握手寒暄時習近平對馬英九說「你都沒變」。習近平致詞時表示,兩岸同胞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馬英九則提及一中各表、反對台獨。
「習馬二會」登場 雙方互稱「先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下午4點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習近平在會見時表示,「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馬英九則表示,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兩岸爭端,避免走向衝突。
「馬習二會」週三下午在北京登場
繼2015年的新加坡「馬習會」之後,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9年再度會面。之前台媒消息稱,有些記者收到通知在10日做2次核酸檢測,並於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合採訪。
客座評論: 「馬習二會」是「老朋友」敘舊,不必期待北京有政策突破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西進大陸,這次和去年的一個最大不同,就是此行的政治意涵強。鄧聿文認為,北上北京,如果同習近平見面,從馬英九的角度說,大概是要提升他作為前總統的剩餘價值。
馬英九訪中11天行程公佈 未提「馬習二會」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將於4月1日至11日率領「大九學堂」20名青年學子前往中國參訪交流。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周日對外公佈參訪行程,訪團將於4月7日抵達北京。
馬英九再會老朋友?學者:習近平對台釋訊號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將再訪中國,這是他卸任後二度訪中,外界關注此行是否會影響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後的兩岸關係。專家分析,如果「馬習二會」成真,美方也會特別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反應。
客座評論:藍營立委笑蔡英文不登太平島的盤算
詹威克
國民黨要求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卸任前登上1600公里外的南海「太平島」,但國安局評估飛航、維安與南海局勢,「不建議」蔡英文前往太平島。藍營為什麼此時提出這樣的呼籲?
客座評論:「馴服利維坦」與馬英九的「海棠血淚」
華裔德籍漢學家呂恆君認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大選前的訪談中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論斷,是對蔣經國政治遺產的忠實繼承,其中不乏充滿悲憫與希冀的深厚人性。如何回應中國大陸,好比文明世界如何馴服極權主義這頭「利維坦巨獸」。
長平觀察:中共會宣佈放棄統一台灣嗎?
金正恩宣佈北韓放棄與韓國和平統一,視韓國為「外國」和「最敵對國家」。中共會宣佈放棄統一台灣嗎?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祖國統一、領土完整」並不是中共的「核心利益」。
從德國對台灣歷屆大選表態 看德台關係變化
德國外交部在台灣大選後發布聲明祝賀台灣選民和當選者,但未提及敏感的「總統」一詞。以往德國在台灣總統選舉之後多半會發布表態聲明,僅2020年相對冷淡,德國之聲梳理德國政府對近五屆台灣大選的回應。
牆外文摘:台灣如何避免出現中國式經濟衰退?
有評論認為,「必須相信習近平」將讓台灣經濟和中國一樣危險,台灣將會步上目前中國經濟衰退的道路,包含通貨緊縮、民間投資減少、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以及資金撤離所產生的貨幣貶值與股市崩跌等現象。
解碼中國:打混合牌!北京如何幹預台灣大選
經濟施壓,虛假訊息宣傳,發出威脅……北京方面使用了哪些方式試圖給台灣大選帶來影響?當然這些並未能阻擋賴清德成為新一任台灣總統。
長平觀察:台灣人必須相信習近平嗎?
「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馬英九在台灣大選前夕接受德國之聲採訪發表的主張引起軒然大波。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馬英九論述的基本假定並不成立,是典型的「責備受害者」理論。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並強調要試圖說服北京,「以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侯柯郭為「藍白合」同台談判不歡而散
國民黨和民眾黨周四受郭台銘邀請,齊聚一堂討論「藍白合」事宜,最後卻演變成藍白互相爭執、不歡而散。
「藍白合」民調爭議 正副總統組合仍未定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登記截止日近在眼前,但達成「藍白合」共識的國民黨與民眾黨仍因對民調解讀不同,無法確定正副總統組合。但儘管存在分歧,藍白兩黨仍互相表示願意協商合作。
客座評論:無論如何配 國民黨都已輸了
台灣總統大選的戰鼓已經敲響,為擊敗綠營賴清德,"藍白合"緊密磋商,但就是不見登場。本文作者鄧聿文認為,無論輸贏,作為一個百年大黨的國民黨,都已經輸了。
客座評論:馬英九這次你為什麼不生氣呢?
香港要求台灣的公立大學參加教育展不應掛上「國立」的頭銜,但這個「國」指的若是「中華民國」,是否代表堅持「中華民國」也等於「台獨」?時事評論人曾志豪認為,即使在「一中各表」框架之下,「中華民國」恐怕也不是護台法寶。
蔡英文向北京喊話:和平是兩岸唯一的選項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二在國慶典禮上表示,和平是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唯一的選項」,強調「兩岸分歧須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同時她還提到台灣在國防工業方面的進展。
客座評論: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就兩岸關係提出了所謂的「3D戰略」,這個論點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但是細究起來卻又可能讓某些人不開心。
馬英九邀陸生團訪台 交流內容引發熱議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親自邀請的中國大陸師生參訪團,近期到台灣參訪,在兩岸引發高度關注。但部分台灣學生批評這項交流流於形式,究竟這樣的批評有無道理?與會學者又如何看待參訪團成果?
客座評論:「中華民國」的世說新語
台灣幾大政黨現在正在積極準備2024年的台灣總統大選,平常就頗為敏感的國號問題也就成為可能候選人們必須面對的議題,而可能的候選人也對他們心目的「中華民國」做出了種種不同解釋。
促融或統戰?前台灣行政院長見王滬寧惹議
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剛結束訪中,他執政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前往中國,並與王滬寧會面。值得注意的是,劉兆玄此次是以「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身份出訪;究竟這個單位在兩岸交流中,扮演何種角色?
客座評論:習近平為什麼要舉行環島軍演
台灣總統蔡英文訪美會見美國眾議院院長麥卡錫,北京以在台海大規模軍演加以回應。政論家鄧聿文認為,要考慮到獨裁者的邏輯和想法,才能理解北京此舉的目的所在。
牆外文摘: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迅速復甦?
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不能迅速復甦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社會治理體制,還有很多具體的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客座評論:馬英九「登陸」的歷史意義
馬英九此次訪問中國大陸不僅是73年來中華民國領導人首次「登陸」之行,也是73年來中華民國領導人首次在大陸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意義。
馬英九訪中落幕 台灣學者怎麼看?
馬英九12天的首訪中國行告一段落,究竟兩岸學者專家、台灣政府和中國官方媒體如何看待這次訪問?
馬英九提兩岸同屬中華民國 為何沒事?
馬英九訪問中國期間,多次提到中華民國和其總統職務,但中方並未抗議或抵制,也沒有降低接待規格,這是為什麼?專家怎麼說?
牆外文摘:普丁會「聽中國人的話」嗎?
有評論認為,當下俄羅斯政權的本質是白人至上主義——甚至普丁對西方的厭惡也來源於「西方變得越來越不像西方了」。這意味著「聽中國人的話」,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政治精英的詞匯列表裡。
台灣正副總統的過境外交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此次出訪巴拉圭途中過境美國,儘管行程低調,但也引發不少國際關注和來自北京的批評。在過去幾十年中,過境外交一直在台美政治互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接待馬英九提升層級 蔡英文訪美轉低調
分析認為,中方逐漸提高對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訪問的接待層級,而相較之下,目前正在美國過境訪問的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行程則相對低調,究竟這是為何?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會晤台灣前總統馬英九
以祭祖之名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的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武漢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英九表示,目前兩岸交流中斷,民間敵意上升,但兩岸領導者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衝突。
馬蔡各自出訪中美 引爆哪些話題?
台灣總統蔡英文週三出發訪問中美洲並過境美國,與已在中國訪問的前總統馬英九撞期,在海峽兩岸引發哪些話題與討論?
台灣:現總統出訪美洲 前總統飛往中國大陸
幾天後,蔡英文將出訪拉丁美洲並過境美國。這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台海緊張局勢。而在此之前,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卻踏上了中國大陸之旅。在過去70年間,還從未有過台灣的現任總統或前總統到訪中國大陸。
上一頁
第1 頁,共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