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軍備情況報告「沒有新意」?
2002年12月11日美國政府準備在聯合國武器稽查人員評估之前,即把伊拉克呈交的軍備情況報告轉交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其它非常任理事國只能獲得一份經過加工的材料。其中包括德國,明年一月,德國將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這個消息在聯合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伊拉克批評美國的這種做法,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中的挪威也不願意這樣聽從美國擺布,挪威外務大臣彼德森說,安理會不能有兩個等級,非常任理事國不應只獲得經過審查刪減的伊拉克軍備報告。
一萬二千多頁的伊拉克軍備情況報告在華盛頓復印後將發給中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目前,在武器稽查專家對報告進行分析的同時,正由聯合國武器監測、核查和視察委員會執行主席伯利克斯進行評估。
在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各方應有耐心、不要急於對伊拉克的報告做出判斷的同時,許多細節,如六頁篇幅的報告目錄已有目標地廣為散發。這些材料中包括了薩達姆試驗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線索,例如試驗口蹄疫細菌和所謂的「骯髒炸彈」,也就是裝有濃縮放射性物質、能毀滅整個地區的常規炸彈。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曾用這種炸彈對付伊朗。就像伊拉克的核武器計劃一樣,聯合國幾年前就知道這一情況。
一些專家,如前武器核查人員奧布萊特認為,巴格達顯然把1991至1998年的舊報告歸總後重新進行了包裝。美國一位核專家說,報告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沒有任何新內容。現在,聯合國工作小組要審查的是,在安理會新決議的壓力下,伊拉克以前報告中的問題是否已得到瞭解決。
對報告的分析和與儲存的一百萬頁材料進行比較也許需要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這場尋找伊拉克謊言的比賽中,美國想跑在前面。美國政府發言人反復說,與巴格達的保證相反,伊拉克自1998年以來一直繼續執行其武器計劃。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武器核查執行主席伯利克斯多次要求美國提供證據,但至今安理會的桌子上仍然付之闕如。
從聯合國傳出的消息說,伊拉克的報告在另一個領域卻十分具有現實意義、也十分明確:原子生化武器計劃的附件列出了一系列公司和供貨廠家、專家和國家的名單,由於它們向伊拉克提供材料,伊拉克才有能力製造這樣數量和具備這樣危險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者維持這樣範圍廣泛的研究項目。報告中一個段落的標題是:外國的技術援助和(伊拉克)與(外國)公司、代表及個人的關係。
這些聯繫和人名,過去是嚴格保密的。現在就是否公佈這張聯絡圖的問題,同樣發生了爭執。非常任理事國擔心,伊拉克報告的這一部分將被五個核大國刪除。裁軍專家要求公佈這個名單,以便摧毀經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