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丹麥
北歐的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國家。擁有二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丹麥通過女性義務兵役
婦女能頂半邊天——今後丹麥女性也將成為義務兵役的徵兆對象。該國議會日前通過了相關法案。
丹麥83歲高齡的公共運輸司機
托爾本70歲時考下公共運輸汽車的駕駛執照,十多年過去,他每天都在享受工作的快樂,他說,這便是享受人生。
丹麥就焚燒《古蘭經》案開庭審理
丹麥過去曾發生過多起焚燒古蘭經從而引發大範圍騷亂的事件。2023年12月丹麥的相關新法生效,該法禁止焚燒宗教經書。
現代花木蘭 – 哪些國家的女性需要服兵役?
女性也要拿起武器?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裡,女性服兵役還是一種自願選擇,但引入女性義務兵制度的國家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格陵蘭新總理:美國不會得到格陵蘭,我們不屬於任何人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示對於格陵蘭「志在必得」,新上任的格陵蘭總理表示:「我們不屬於任何其他人」。這一世界最大島嶼是丹麥的海外領地,島上主要黨派均主張獨立。
美副總統批丹麥疏於防衛格陵蘭 丹麥政府強硬回擊
在美國副總統萬斯批評丹麥在格陵蘭安全問題上投入不足後,丹麥外長拉斯穆森公開回擊,稱其語氣對盟友「不可接受」。丹麥首相也加入反擊,強調丹美長期並肩作戰,駁斥美方指責。
「不請自來」引發丹麥強烈抗議 美副總統被迫調整訪問計劃
美國副總統萬斯原計劃的未經邀請訪問格陵蘭島遭到丹麥和格陵蘭領導人強烈反對。在引發外交爭議後,美方對訪問計劃進行了調整,僅訪問美軍基地。丹麥政府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一改變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
抵制美貨 – 川普的關稅大棒引發抵制浪潮
川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似乎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搞得怨聲載道。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消費者和企業發起了抵制美國產品的運動。
2024年清廉指數發布 美德退步 中國仍排名第76位
國際透明組織發布2024年清廉指數報告,警告腐敗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影響。報告顯示,美國、德國均呈下滑趨勢,中國仍排名第76位,但增加了一分。
格陵蘭和丹麥:兩起醜聞與複雜的關係
直到1970年代,丹麥仍強迫格陵蘭女性採取避孕措施。至今,這仍對當事人以及格陵蘭與丹麥關係產生影響。
川普称格陵蘭人民希望成為美國一部分 歐盟軍委會主席支持在格陵蘭部署歐盟軍隊
美國總統川普称格陵蘭人民想「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他稱如果丹麥拒絕,將是「一種非常不友好的行為」。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表示,應考慮在格陵蘭島部署歐盟士兵,「有助於該地區的穩定」。
川普想買格陵蘭 當地居民怎麼看?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提出想買下格陵蘭。DW記者在格陵蘭首都努克訪問了當地居民的意見,一些格陵蘭居民對川普的提議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表達了興趣。
格陵蘭總理盼獨立:不想當美國人或丹麥人
在川普表示不排除強取格陵蘭島後,格陵蘭總理埃格德強調,格陵蘭屬於格陵蘭人民,他們不想成為美國人,也不想成為丹麥人。
五十年前,德國解除了對色情製品的限制
在這個色情內容無所不在的網路時代,人們可能已經無法想像,1975年聯邦德國正式取消色情製品禁令時曾引起過怎樣的激烈爭論。
「歐盟不允許任何國家威脅主權邊界,無論他是誰」
川普再次重申美國出於國家安全需要格陵蘭島,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川普表示不排除武力奪取的可能性。德國總理肖爾茨指出,邊界不可侵犯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川普欲購格陵蘭島 其子前往「視察」
川普长子周二訪問格陵蘭島,據稱性質為私人訪問,是為其播客拍攝影片內容。其父、當選總統川普此前曾數次表達希望將格陵蘭島納入美國版圖的意願。
川普:控制格陵蘭島絕對必要
儘管上一次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的要求立即被丹麥拒絕,川普显然沒有忘記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還未上位,已出言擁有它絕對必要。
波羅的海電纜事件:中國開放德國等登船視察
丹麥外交部長周四表示,中國已允許丹麥、德國、瑞典等國的代表登上停靠在波羅的海超過一個月的中國貨船,該艘貨船被指控在上個月疑似蓄意破壞該地區的海底電纜,引發多個歐洲國家關注。
又是中國商船損壞海纜?已被丹麥海軍攔截
11月18日波羅的海海底通信電纜因「外力作用」斷裂一案,現在有了最新進展:一艘中國籍貨船被發現事發時形跡可疑,現已被丹麥海軍攔截。德國防長已經明確表示,此案「顯然是蓄意破壞」。
世界誠信城市丹麥 拿貨付錢自己來
丹麥被視為世界最誠信城市之一,在麵包店,顧客拿走商品,自己計算價格並線上付款, 這種模式能在其他地方也行得通嗎?
「魔鬼辣」會導致急性中毒 丹麥召回韓國爆辣火雞面
丹麥食品管理部門警告該國泡麵爱好者,食用從韓國進口的三種爆辣泡麵产品,有可能會因為調料過辣而導致「急性中毒」。
澤倫斯基稱軍援F16戰機是歷史性突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擬議中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的軍援計劃是一項歷史性突破。受無人機襲擊影響,莫斯科機場一度停止營運。
媒體:首批烏飛行員明年中結束F-16受訓
據美媒引述匿名烏克蘭官員稱,首批F-16受訓烏克蘭飛行員僅6人,先接受四個月英語培訓,明年進行六個月戰鬥培訓。這意味著,他們具備飛行F-16的能力要到明年夏天。
焚燒古蘭經:言論自由還是惡意侮辱?
近年來,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發生過多起公開場合焚燒古蘭經事件,引發全球穆斯林的強烈反應。焚燒古蘭經的動機是什麼?這樣的行為是否踰越了言論自由的邊界?
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什麼樣?
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即將誕生!它叫費馬爾貝爾特(Fehmarnbelt)隧道。這條隧道將穿過波羅的海,連接德國的港口城市漢堡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公路和鐵路乘客節省160公里的旅行距離。
德美阻擋中集收購案 貨櫃造商MCI另覓買家
丹麥馬士基集團旗下子公司MCI是歐洲最大海運貨櫃制造商。在美國和德國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中集集團對MCI的收購案被阻擋。無論最終買家是誰,MCI如今都不會輕易出售,因為暫時沒有其他買家願意像中集開價10億歐元。
面對中國投資,歐洲該如何應對?
中國斥資約10億歐元收購丹麥貨櫃制造商馬士基集團的計劃,因為反壟斷部門的反對最終告吹。幾個月前,中資入股漢堡港爭議最終以縮水版方案完成入股。面對中國投資,歐洲該如何應對?
2023氣候保護表現指數報告:能源危機考驗各國
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德國新氣候研究所等組織公佈2023氣候保護表現指數報告。其中德國排名第16,比去年下降三位。中國沒有成功地遏制排放,排名下降13位,名列第51位。
誰將北溪1號炸出50米的大窟窿?
北溪輸氣管洩漏是人為爆炸所致,此前這一判斷就佔上風,現在新的調查為此提供了佐證。然而,誰是幕後策劃者?
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漏氣 可能是人為破壞
北溪2號和北溪1號兩條天然氣輸氣管線先後出現壓力驟減、天然氣洩漏的問題。洩漏原因目前尚在調查之中。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表示,「很難想像」被發現的三個洩漏點是「意外」所造成的。不過德國聯邦經濟部則表示:「我們不會捕風捉影。」
丹麥計劃將尋求庇護者先送盧安達
丹麥正在推進將尋求庇護者送到非洲盧安達、讓他們在那裡等待申請結果的計劃。英國也在尋求和盧安達進行類似合作。
丹麥全民公投贊同參與歐盟共同防務機制
丹麥舉行全民公投,贊同丹麥參與歐盟的安全和防禦機制。在烏克蘭戰爭背景下,公投中的支持率甚至高於投票前的預期。
只要盧布:俄羅斯中止向荷蘭供氣
俄—歐間天然氣爭端升至新高。繼保加利亞、波蘭和芬蘭之後,莫斯科停止向荷蘭供應天然氣。同時,丹麥也不再能得到俄產天然氣。
地緣政治緊張 歐洲國家揮別俄羅斯天然氣
二十年前竣工投產的亞馬爾天然氣管道,每年運送33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到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今年冬天,俄羅斯突然掐斷了這條管道,而如今烏克蘭戰爭爆發,更是讓歐洲人警醒: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絕非長久之計。
閉關鎖國兩年 澳洲取消入境限制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以來,澳洲一直是世界上防疫措施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本周一,該國宣佈向已接種疫苗的國際遊客重新開放邊境。此外,以色列及歐洲各國也在逐步放開。
丹麥離群體免疫已近在咫尺?
從2月1日起,丹麥取消了幾乎所有的新冠措施和禁令。對這一決定,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社群網站上也流傳著許多「假新聞」。本周三,丹麥國立血清研究所出面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澄清。截至2月16日,人口約581.3萬的丹麥累計有41.28%的人感染新冠。
丹麥取消新冠防疫限制
儘管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染疫數量創新高,本周二( 2月1日)起,除少數例外,丹麥取消了佩戴口罩、疫苗接種證書、縮短餐館酒吧營業時間等幾乎所有限制規定。政府首相稱, 「我們度過了危機階段」。
香港寵物店員工顧客染Delta變種 近2000只倉鼠將被撲殺
香港寵物店店員和顧客感染Delta變異株,香港政府單位表示,此次事件可能涉及動物傳播,為盡快解除風險,將撲殺2000只倉鼠和其他小型動物。
丹麥指外國諜報威脅加劇 點名中國俄國伊朗
丹麥13日點名中國丶俄羅斯與伊朗等國的間諜威脅升溫,而該國資源豐沛的北極地區也成了目標。中俄駁斥哥本哈根的指控,俄國駐丹麥大使反提起丹麥協助美國竊聽鄰國政府首領的黑歷史。
新冠感染率居歐洲之首的丹麥為什麼不著急?
本周二(12月28日),丹麥7天內平均每10萬居民中確診新冠人數已經高達1621人,為當日全球感染率之首。但丹麥人卻很淡定。
華裔教授與中國軍方合作 丹麥校方不知情
路透社獨家披露,哥本哈根大學一名中國籍教授與解放軍進行基因研究合作,但並未告知校方與中國軍方的聯繫。該起事件顯示出中國在追求軍民兩用技術時,在戰略敏感的生物技術領域開始深入西方學術界。
丹麥地方選舉候選人在中使館前懸掛雪山獅子旗
丹麥地方選舉一候選人在哥本哈根中國大使館門前懸掛印有「藏獨」旗幟圖案的政治廣告。該廣告之後被移除。中國駐丹麥使館發表聲明稱,「堅決反對借選舉之名和所謂'言論自由'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的主權,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
「國殤之柱」丹麥藝術家:「真想把它放在台灣」
香港大學要求在周三傍晚前拆除矗立校園內的雕塑「國殤之柱」。這座雕塑由丹麥藝術家創作,目的是紀念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遭鎮壓的死難者。他向德國之聲表示,真心希望可以把雕像移至台灣。
挪威弓箭凶殺案 警方推斷為恐怖襲擊
這起5死2傷的襲擊案發生在距首都奧斯陸西南約80公里的小城孔斯貝格,嫌犯已被拘捕。調查人員表示,這名37歲的丹麥男子多年前皈依了伊斯蘭教,且在近期出現了極端化傾向,警方目前已經可以推斷此次殺人事件性質屬於恐怖襲擊。
港大要求支聯會移除六四「國殤之柱」
香港大學校方要求支聯會在五天內將校園中的一座紀念六四事件的雕塑移走,創作該作品的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表示:「我當然知道,中國不喜歡這個雕塑。但我非常驚訝的是,他們想移除它。」
「直到沒有難民再想來丹麥申請避難」
丹麥原本被看作是一個開放且寬容的北歐國家,但是據德國《時代周報》報導,該國實施越來越嚴苛的難民政策的目的就是讓所有的難民都對丹麥「敬而遠之」,實現難民數量「零增長」的目標。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這一周,「六四」迎來了第32個紀念日。中國迎來了「三孩」政策。廣東迎來了抗疫情警報。華為用戶迎來了「鴻蒙」。除此之外,過去的一周還有哪些大新聞和我們迎面而來?德國之聲為您一一梳理。
德國聯邦議員:不要相信任何情報機構
媒體調查顯示,丹麥情報機構曾幫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歐盟國家領導人,其中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時任外長施泰因邁爾。德國聯邦議院NSA調查委員會主席、基民盟議員森斯伯格(Patrick Sensburg)就此接受德國之聲電視採訪。
丹麥情報機構曾助力美國監視德國政要
歐洲多家媒體的一項聯合調查結果顯示,丹麥情報機構也曾幫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包括梅克爾總理在內德國政界要人。
丹麥驅逐敘利亞難民
讓尋求庇護者數字歸零:這是丹麥政府的目標。新近以來,丹麥敦促境內難民盡快離境,甚至要讓敘利亞難民重返該國,理由是,大馬士革是安全的。
上一頁
第1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