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稀土既然這麼厲害,北京何以沒有早點對美打出這張牌
鄧聿文
稀土被認為是中國對美反制的「王牌」,但在中美對抗升溫的早期,北京為何遲遲未出手?政治評論員鄧聿文分析指出,這背後反映出中國在戰略判斷、政策慣性和對稀土效力評估上的多重考量,也折射出北京面對美方科技圍堵的應對邏輯與侷限。
德語媒體:彎道超車的中國AI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Deepseek的橫空出世,開啟了人工智慧的全新時代。中國正在打造於美國截然不同的人工智慧生態體系,也對歐洲構成了挑戰。《商報》評論指出,中東亂局令俄羅斯和中國從中受益。
牆外文摘:海棠作者遭「遠洋捕撈」 情色文學對中國傷害有多大?
牆外文摘
有評論指出,從「海棠作者遠洋捕撈案」涉及的作者自述裡,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底層女性一系列的逼仄與困窘。她們遭遇的公權力的貪婪冷酷和任意妄為,比涉嫌情色的文學對中國社會的傷害更大。
消息人士:中美倫敦協議不包括軍用稀土
據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中美在倫敦達成的協議中,儘管中方同意為美國非軍方製造商提供稀土出口許可的申請快速通道,但這不包括軍用特種稀土。
中國人被美國法律針對,華人參政任重而道遠
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持有德州房地產實施了全面限制的SB17法案在通過德州本地參議院和眾議院之後,即將由州長簽署成為法律。而這僅僅是美國好幾個保守州已經或者即將限制中國人在美國購買地產的一個縮影。
德語媒體: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媒體看中國
周三凌晨,中美談判在倫敦達成框架性共識,同意取消部分近期內為打擊對方而採取的制裁措施。中美之間似乎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貿易戰升級,但此次休戰能否持續,德語媒體並不樂觀。
稀土何以成為中國拿捏美國的王牌?
在全球市場上,中國對多種關鍵原材料的供應都具備支配地位。北京因此也有意識地將稀土材料出口管制等手段作為制衡美國的貿易戰籌碼。美國能夠快速擺脫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嗎?幾乎壟斷全球市場的中國稀土產業,自己又在擔心什麼?
稀土換晶片 關稅擱一邊 中美方握手 歐洲有點難
在5月的中美日內瓦貿易會談中,雙方就暫時下調關稅達成了共識。此次的倫敦會談,兩個超級大國顯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關鍵產品的出口管制問題上。與此同時,歐洲在這場貿易戰中的處境正變得微妙。
德語媒體:稀土已經成為地緣政治武器
媒體看中國
《世界報》發表評論稱,在全球戰略博弈升級的大背景下,稀土資源正成為決定未來技術主導權的核心籌碼,而德國對稀土進口的依賴,也正越來越成為德國工業的軟肋。《商報》評論更是明確指出,稀土已不再只是商品,而已經成為現實中的地緣政治武器。
中美達成貿易框架協議 待兩國領袖批准
經過兩天的會議,中美雙方針對貿易框架達成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談判進展順利,並稱「絕對預期」稀土出口問題能解決。他透露,等中國批准稀土出口許可,美國也會取消最近新增的科技出口管制。
德語媒體:歐洲該覺醒了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在全球地緣政治重構的大背景下,中國對歐洲經濟安全構成的挑戰日益凸顯,歐洲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正在成為北京的地緣政治槓桿。《每日鏡報》報導稱,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引起了德國工業界的廣泛擔憂。
任正非:華為晶片比美國同行落後一代
華為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日前在接受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華為製造的晶片比美國競爭對手的產品要落後一代,但是公司正在利用集群計算等方法來滿足需求。
川普对中美會談樂觀 白宮考慮松綁出口管制
9日,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率領商務部長王文濤、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等人,在英國倫敦與美國舉行會談。美國總統川普称中國「不容易應對」,但雙方互動很好。這場談判中,中國的稀土出口成為焦點,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則暗示美國考慮放寬出口管制。
中美倫敦談判 白宮促英國阻止中國蓋新使館
繼今年5月的日內瓦會談之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即將在英國倫敦與美國舉行新一輪貿易協商,各界預期談判焦點是中國是否鬆綁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在倫敦期間,何立峰也將與英國財政大臣會談;與此同時,中國去年提出的新大使館計劃,再度成為焦點。
中美貿易戰會不會再爆發?
中美兩國為期90天的關稅休戰似乎不太順利。晶片軟體和稀土產品方面都存在爭議,而被關稅掩蓋的科技競爭更難以緩解。川普本周四和習近平通了電話。新一輪中美貿易戰打不起來了?
美中代表團將於周一在倫敦繼續貿易談判
川普表示,美中兩國政府高級官員將於周一(6月9日)在倫敦會晤,展開下一輪貿易談判。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是中國手中的重要籌碼。
德語媒體:不應對中國抱有幻想
媒體看中國
《焦點》雜誌發表評論稱,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塑,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期望中國能夠替代美國,成為可靠的夥伴。《新蘇黎世報》評論稱,韓國新總統希望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但這種「務實外交」脫離現實。
美財政部報告:未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但稱缺乏透明度
美國財政部周四表示,2024年該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沒有匯率操縱國。不過,「觀察清單」上的國家增加到9個,新增的是愛爾蘭和瑞士。中國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美財政部警告說,中國 「匯率政策和實際做法缺乏透明度,在主要貿易夥伴中尤為突出」。
德語媒體:為什麼不去譴責中國?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稱,相較於任何來自歐洲或美國的和平倡議,習近平只需給莫斯科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很快結束俄烏戰爭。《南德意志報》寫道,中美之爭早已超越關稅層面,已經蔓延至供應鏈和技術領域,因此解決爭端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德語媒體:歐洲應強化對台關係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當今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衝突不斷的大背景下,歐洲更應當加強同台灣的夥伴關係。《時代》周報報導稱,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的「六四」聲明,可能會使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進一步加劇。
川普:習近平很強硬 難以達成交易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在其社群網站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強硬,「極難與他達成交易」。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硝煙再起」
媒體看中國
三周前,中美談判代表就暫緩執行懲罰性關稅達成協議,美國財長貝森特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日內瓦湖畔漫步交談的畫面讓全球股市都鬆了一口氣。然而90天的休戰期還沒過去三分之一,雙方又開始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定,貿易戰再度升級似乎已經在所難免。
德語媒體:有勇無謀的川普对華戰略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對川普来說,遏制中國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一切都是配菜而已。《南德意志報》指出,川普正在逆轉華盛頓半個世紀前開啟的親北京政策,但他的對華戰略卻顯得強硬有餘,智謀不足。
北京回應美防長:勿把台灣當籌碼,亞太或成「火藥桶」
華盛頓與北京關係緊張之際,美防長赫格塞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的發言引發了風波。他表示:「中國構成的威脅是真實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中國外交部回應對方兜售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抹黑中國,並指美國在亞太地區煽風點火,正將亞太地區變成「火藥桶」。
「不能再做好好先生」:川普斥中國違約,宣佈上調鋼鋁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五指責中國未按約降低關稅,取消貿易限制。他說:「中國完全違反了與我們達成的協議。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同一天,他宣佈將對全球鋼鐵和鋁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至50%。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鋁供應國。
所謂的美國人「囤貨潮」從何而來?
「美國消費者恐慌囤貨」、「美國人『打飛的』來中國掃貨」……,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大量類似的訊息充斥中國輿論場。法新社的一篇報導指出,這些說法背後是中國官方意志,而此類不實訊息給中美貿易休戰蒙上陰影。
美國挺台升級?川普2.0擬加碼對台軍售
美國官員透露,美國計劃增加對台軍售,規模將超過川普第一任期的水準。同時,美國敦促台灣在野黨不要反對政府將國防預算提至GDP3%的計劃。中國外交部回應表示,美國應停止製造台海局勢緊張因素。
德語媒體:影視領域的中美脫鉤
媒體看中國
《商報》文章指出,川普要讓「美國電影再次偉大」,習近平則希望影視作品「講好中國故事」:中美之爭並不僅侷限於關稅和貿易,文化領域的爭奪也同樣激烈。《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寫道,隨著美國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政策,中美學術領域也在脫鉤。
川普关稅戰2.0時間線梳理
自1月20日上任以來,美國總統川普迅速啟動關稅戰——從大規模加徵關稅到突然按下暫停鍵——從鋼鋁稅、汽車稅,到全球「對等關稅」,再到對藥品、半導體等啟動國家安全調查。關稅政策多次調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蕩。
昔時瑰玉 今日負擔:哈佛大學的中國緣
川普政府不準哈佛大學繼續招收國際留學生,除了指責其「反猶」之外,另一大緣由就是認為這座頂尖學府「過於親共」。事實上,與中國的科研合作,以及歷屆眾多中國留學生,都曾讓這所高校獲益匪淺。但是近年來,這層關係不斷遭到美國政界的非議。
川普威脅對蘋果等智慧型手機徵收25%關稅
川普再掀貿易保護風暴,要求蘋果等公司將智慧型手機生產遷回美國,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
川普中東之行秀「交易」 企業高管紛紛做「舔狗」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結束了中東訪問,但是此行並非他的獨角戲。英偉達、蘋果、沃爾瑪、JP摩根等一眾美國企業高層也乘坐私人飛機競相「追隨」。
德語媒體:原材料 - 北京的王牌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認為,隨著中美關稅之爭暫時「休戰」,中國也部分恢復了稀土出口,但中國此前叫停稀土出口這一事實本身,就已足以讓西方警醒。《新蘇黎世報》則回顧了香港首富李嘉誠同北京之間的恩恩怨怨。
中國工廠產出超預期 貿易戰陰影下增長顯韌性
儘管與美國的貿易戰仍在持續,中國4月工業生產仍錄得超出預期的增長;但國內消費與房地產市場依然疲弱,制約經濟反彈勢頭。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謹慎樂觀
中美代表就暫停執行「對等關稅」九十天達成協議,這對於過去一個月來對美業務幾乎停滯的中國出口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對大多數商家來說,現在畢竟只是暫時「休戰」,未來的不確定性仍揮之不去。
德語媒體:「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美關稅之爭剛剛宣佈「休戰」,北京就發布了國家安全白皮書,也許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白皮書發出的訊息卻非常明確:在北京看來,中國同美國以及西方陣營的對抗態勢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APEC未談美關稅對策 同意須改革WTO
本次APEC會議未討論如何共同應對影響許多成員國的美國關稅問題。不過,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不僅強調了世貿組織的重要性,也指出世貿組織有必要進行改革,以使其更符合當今現況。
美中借APEC之機再會談 川普关稅衝擊亞太出口
川普关稅政策對APEC半數以上成員國帶來衝擊。在韓國濟州島舉行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美中貿易代表繼續之前在日內瓦的談判。此外,美韓、韓中等雙邊談判也在進行。
德語媒體:全球經濟的重要喘息之機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中美就貿易「休戰」90天達成共識,說明經濟理性終於暫時佔據了上風。《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暫緩懲罰性關稅給了全球經濟一個重要的喘息機會,但前景卻並不容樂觀。
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秘魯、智利等拉丁美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該地區已有三分之二的國家簽署了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專訪:中國抗過首輪關稅 會再簽「購買協議」嗎?
美中達成大幅調降關稅的協議,讓經濟界擔心的最糟糕的情況暫時沒有發生。美中接下來面對怎樣的問題?就此德國之聲專訪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曾長年在中國任教的經濟學家勒謝爾(Horst Löchel)。
中美貿易戰休兵 媒體: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發放許可
中美日前達成協議,除了大幅削減關稅外,中國也同意暫停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多名消息人士稱,隨著中美貿易戰休戰,北京已經開始向幾家稀土生產商發放出口許可證,顯示中斷的稀土供應鏈可能逐步恢復。
德語媒體: 川普远非習近平對手
媒體看中國
周一來自瑞士日內瓦的消息稱,經過兩天的高層磋商,中美宣佈暫停「對等關稅」90天。於是乎,一度劍拔弩張的中美關稅戰終於暫告一段落。
中美相互大幅下調關稅 股市振奮
中美兩國在未來90天內相互降低關稅——這一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標誌著雙方為緩和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消息傳出後,全球股市應聲大漲。
中美互降關稅下一步?川普稱本週可能與習近平對話
隨著中美大幅削減關稅,分析指市場雖然樂見其成,但也存在不確定性,且最終可能美國經濟仍可能受到傷害。與此同時,川普透露,他有可能會在本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德語媒體:脆弱的超級大國
媒體看中國
《商報》客座評論認為,川普反復無常的經濟政策,不僅令中國從中受益,長遠來看也將損害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中美俄三國在印巴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美高層日內瓦密談 貿易戰現緩和跡象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與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周六在日內瓦舉行閉門會談,嘗試緩解美中貿易爭端。儘管取得重大突破的希望渺茫,但此次會談被視為重啟對話、釋放積極訊號的一步。
德語媒體:中美夾縫中的小國如何捍衛利益?
媒體看中國
本周末,美中兩國高官在瑞士日內瓦展開會談。《新蘇黎世報》指出,瑞士從中斡旋,也有為自己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爭取利益之動機。《標準報》則將目光投向了在美中之間艱難尋找平衡的東南亞國家。
通縮與關稅:中國經濟承壓加劇
中國消費者價格持續下跌。雖然購物者可能會因此感到高興,但中國政府卻希望看到相反的趨勢,因為這種發展對經濟構成潛在威脅。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升級帶來外部衝擊,經濟前景愈發複雜。
客座評論:中國在焦慮什麼?
沈凌
經濟學家沈凌認為,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早就超越了歐美且產業鏈完備,是時候推廣人民幣國際化,而不是繼續瞄準出口換美元,從而助美支持美元信用。
上一頁
第2 頁,共6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