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控北京破壞法治 13名中國人遭起訴
美國司法部與FBI24日詳細介紹三起與中國情報人員相關的案件,總共起訴了13人,並逮捕2人。他們警告,中國正試圖破壞美國司法系統,並誓言捍衛美國法治。
習近平大權獨攬 「習家軍」四大重點分析
中共新領導班子揭曉,「習家軍」橫掃令不少專家跌破眼鏡。習近平為「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做出的破格人事安排,透露哪些值得關注的信號?德國之聲請五名專家分析,並整理出四大重點。
陸克文談二十大:習近平讓中國「動脈堵塞」
中共二十大即將登場,作為毛澤東以來權力最巔峰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目前面臨哪些挑戰?將帶領中國走往何方?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近日在活動上分享了他認為二十大值得觀察的看點。
以國安為由 美計劃對華為與中興祭出禁售令
一份文件顯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近期將以國安為由,禁止美國新的電信設備中,使用華為與中興的產品。該委員會強調,此舉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並承諾繼續相關工作。
美發布國安戰略 劍指中國與俄羅斯
美國政府12日發布其國安戰略,點名中國是全球秩序最重要的挑戰。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表示,華府必須保持對中國的競爭優勢,並贏得與北京的經濟軍備競賽。
牆外文摘:習近平還能統治多久?
香港媒體傳出中共二十大修改黨章時會寫入「兩個確立」。有評論認為,如果傳聞屬實,等於承認習近平的終身領導地位。但是,習近平仍然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客座評論:中國房地產還救得起嗎?
房地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人和中國經濟的底氣。無論是民眾的財富,還是經濟增長,房地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客座評論員鄧聿文指出,面對如今中國房地產業的低靡,政府的刺激措施為時已晚。
德語媒體:從東南亞到烏克蘭的中美較量
德國《時代周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中國在東南亞苦心經營多年的軟實力,正因北京對鄰國越來越大的威脅而迅速消散。奧地利《標準報》刊文認為,烏克蘭戰爭已經演變為中美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支持烏克蘭,中國支持俄羅斯。
蔡英文:不會依賴他國防衛台灣
中國若武力犯台,美國會否派出軍隊協防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台灣總統蔡英文強調自衛的重要性時,美媒報導,華盛頓正打算將台灣變成大型的武器儲備庫,以抵禦中國。
中美對決:中國經濟真的可以趕超美國嗎?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專家學者們還是堅信,到2030年前中國一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外國專家對這一預測表示懷疑。而且即便中國GDP趕超美國,可能贏的也只是面子。
媒體:美將出台新措施 阻斷中企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
多家媒體報導指出,美國計劃本周宣佈新措施來限制中國公司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相關措施目的是要阻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途徑,目前不清楚哪些中國企業將受到影響。
擔憂中國影響力 美推出太平洋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29日在華府與十多位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承諾美國將強化與該地區各國的關係,並協助他們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日,美國也公佈了其太平洋戰略。
太平洋島國峰會華府登場 美承諾增加金援與外交互動
美國28日在華府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開幕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承諾華府將提供48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美國將增加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勢力。
美挺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誰支持誰反對?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27日於加拿大登場,各界聚焦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台灣能否參與該組織。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表態,呼籲讓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該機構的工作。
中美外長會晤「直接坦率」談台灣問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會議間歇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會談,主要聚焦台海局勢。布林肯呼籲中方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冷靜」,王毅則批評美國向台灣發出「非常錯誤且危險的訊號」。
德語媒體:實力被削弱的中國威脅更大?
習近平出訪中亞、會晤普丁、參加上合組織峰會,引起了德語報刊的密集關注。《商報》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其實力地位已經遭到了削弱,這反而讓中國更加具有攻擊性。《青年世界報》則擔心,中國實力不斷增強會讓美國更傾向於不惜一切代價打擊中國。
路透:美考慮制裁北京防侵台 台籲歐盟跟進
在中國近期加大對台軍事威脅後,路透社週二(9月13日)報導,美國正在考慮以制裁中國,嚇阻北京並防止入侵台灣。與此同時,台灣也傳出要求歐盟採取類似措施。
降低對中依賴 拜登簽行政命令強化生技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12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藥品和化學品的依賴。此外,拜登還在推動政府支持的「癌症登月計劃」,目標是在未來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降低一半。
英媒:限制中國晶片發展 美計劃出台新法規
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近期打算針對限制晶片出口至中國出台新的法規,將之前向個別公司發佈的出口限制集結起來,以此阻礙中國相關發展。
德語媒體:習近平會普丁 聯手對抗西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年半未曾踏出國門。疫情後首次出訪,習近平將前往烏茲別克斯坦會晤普丁。德語媒體指出,這次會晤具有高度象徵意義。
拜登:晶片製造是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的問題
拜登稱,美國需要最先進的工程技術「用於未來的武器系統」,而中共積極游說美國企業反對華盛頓通過「晶片法案」。
陸克文:習近平的領導風格與鄧小平完全不同
三個月前,陸克文在美國發布了他的新書《可避免的戰爭》,內容聚焦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矛盾衝突。近日,陸克文前來德國介紹新書。德國之聲中文網對這位澳洲前總理進行專訪,談及了目前的中美關係,在如今的台海局勢下如何進一步理解習近平的使命等話題。
美國對華人工智慧晶片限制再加碼
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和AMD日前接獲美國政府下達新的出口許可要求,將暫停旗下AI晶片對中國發貨,但部分晶片開發仍在中國進行。華府新政導致相關公司股價下跌,英偉達更是業務損失高達4億美元。
受中美協議和地緣政治衝擊 中概股價跌
受到地緣政治和中美達成中概股審計監管合作協議等消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在週二(30日)出現下跌。另有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稱,阿里巴巴將從9月起接受美國監管機構的審計檢查。
客座評論:中美金融脫鉤警報並未完全解除
中美簽訂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從而避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被動退市。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此舉為這個爭議了十多年的問題,暫時劃下了一個休止符,但也只是暫時。
佩洛西訪台後 美軍艦首度通過台灣海峽
兩艘美國巡洋艦通過台灣海峽的國際水域。這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並受到中國嚴厲譴責後,美軍艦首度穿越台海。台灣國防部則通報,23架中國軍機、8艘軍艦持續於台灣周邊海空域活動。
中美達成審計監管協議 中企退市風險解除?
8月26日晚間,中美雙方分別宣佈,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近年來,美方一直警告中方,如果不允許美方機構核查上市中資企業審計底稿,就要將後者趕出紐約的證券交易所。
台灣陸委會主委九月訪美
台灣大陸事務委員會負責人邱太三將在近期出訪美國。訪美期間,邱太三將會晤美國官員並在智庫發表演說,以尋求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
長平觀察:王毅曾質疑習近平與普丁結盟?
《紐約時報》報導王毅曾在早期對習近平與普丁的結盟表示過懷疑。時評人長平指出,王毅自八十年代初期進入外交部以來,讓每一位「老闆」都滿意。
美國將7家中國實體列黑名單 涉航天研究機構
美國商務部於週二(8月23日)公告,基於「國安和外交政策」等理由,將7間中國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而遭管制的實體主要與航空航天相關,同時帶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
中國於西方是制度性對手 在其它地區是合作夥伴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描述了8個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以及它們各自在中美對峙的背景下所持的立場。
季辛吉警告美中衝突風險
季辛吉在接受CNN專訪時認為,佩洛西訪台「並不明智」,反而讓北京趁機威脅台灣。美國駐華大使在接受CNN專訪時則捍衛佩洛西有權訪台,並譴責中國「過度反應」從而破壞台海穩定。
大馬前首相馬哈蒂爾:美國試圖挑起台海戰爭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指責美國試圖挑起台海戰爭,稱如此一來中國將會犯下試圖佔領台灣的錯誤,而美國將有藉口幫助台灣、出售大量軍備,甚至與中國作戰。
德語媒體:"擾亂公共秩序"的服裝
在中國,一名年輕女孩因穿著和服被警方帶走,罪名是涉嫌"擾亂公共秩序"。德語報章認為,該事件也是當前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以及中國同西方關係緊張的一個縮影。
美國會成員接連訪台 專家:應關注北京如何回應
在佩洛西訪台的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又有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專家認為,清楚明白美方安排這次出訪的時間點非常重要,而中國是否會做出同等強烈的回應也受各界關注。
新加坡候任總理憂中美關係惡化 專家:小國受壓
佩洛西訪台之後引發中國強勢回應,讓台海局勢升溫,對此新加坡候任總理黃循財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提到中美兩國做出的決定,正把世界推向危險境地。學者分析,此一論點顯示新加坡政府對於中美關係的態度,已從過去的「折衷」轉向「擔憂」。
美國會議員見蔡英文 中美就台灣議題再隔空交火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訪台見蔡英文,強調台美應加深合作,避免台海衝突。對此,中國宣佈再軍演,文攻武嚇。英美則同聲批評中國「反應過度」、企圖讓侵略成為台海「新常態」。
德語媒體:中美之戰不可避免?
近一個月以來,美國國會要員先後兩次到訪台灣,中國軍方則加強了圍繞台灣的"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日趨緊張的台海局勢,會引發中美兩大國間的軍事衝突嗎?
美國斷供EDA 中國晶片再遭「卡脖子」
美國商務部在8月12日宣佈對設計GAAFET集成電路所需的EDA軟體實行新的出口管制。8月15日,新規正式生效。由於中國絕大部分晶片研發企業都使用進口EDA軟體進行設計,此輪出口管制將造成不小的長期影響。
客座評論:中美晶片爭鋒,未來花落誰家?
未來十年,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主戰場可能就集中在半導體上。對比中美兩國的半導體產業政策,有什麼值得總結和學習的呢?
德語媒體:德中不會脫鉤 但德國必須以防萬一
台海局勢依然牽動德國各大報刊之關注。《世界報》刊評指出,西方與中國早晚會發生衝突,德國必須早做準備。《商報》認為,確有必要降低對華依賴性,但不應該在歐中脫鉤問題上過度危言聳聽,否則會正中北京下懷。
美媒:習近平或計劃11月出訪東南亞並會晤拜登
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可能會在11月出訪東南亞,參加印尼主辦的G20峰會,並且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面對面的會談。
無人駕駛技術 中美爭霸新賽場
中國政府此前以數據安全為由禁止特斯拉電動車駛入部分區域,與此同時,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率先在北京的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這是否會成為大國科技爭霸的新擂台?
華為2022年上半年營收下滑近6%
華為的終端業務受到嚴重壓力,因而總體業績也受影響。而最近拜登政府通過的《晶片和科學法》將繼續給華為施加壓力。
英媒:中國軍演迫使拜登考慮擱置取消中國關稅決定
中國10日宣佈結束於台灣周圍的大規模軍演後,路透社獨家報導稱,軍演迫使拜登政府思考是否擱置取消部分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想法。對此,白宮否認拜登已作出相關決定。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 視其為美國重要時刻
美國總統拜登9日簽署了受各界關注多時的晶片法案,未來將挹注520億美元策進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將近期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連串法案視為重要突破。
拜登稱不擔心台灣 佩洛西說「此行值得」
美國總統拜登8日稱,他對中國在台灣周圍的行動感到憂慮,但不擔心台灣問題。美國國防部官員同日也說,華府並未改變其對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的時間評估。而佩洛西9日為其台灣之行辯護。與此同時,中國解放軍宣佈繼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軍演。
客座評論: 中國對美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
中國外交部針對佩洛西訪台宣佈了反制措施,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些反制舉措是精心挑選的,表明北京在和美國的關係中已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儘管北京的八項反制不會對美國造成太大傷害,可它們「侮辱性極強」。
美媒:美印將於中印邊境軍演 中國反應受矚
美媒CNN週末報導,美國與印度10月將在距離中印爭議邊境不到100公里之處舉行聯合軍演。美國官員表示,印度是美國維持自由開放印太地區願景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外界關注,中國將如何反應?
東盟會議關注台海局勢 中美外長隔空交鋒
由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主辦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於週三(8月3日)至週五(5日)在首都金邊登場。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政治風暴,如今已外溢到今年的外長會上。
上一頁
第19 頁,共6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